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4,(21)
目的:对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肥胖产妇在接受剖宫产的过程中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82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肥胖产妇在接受剖宫产的过程中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9):104-106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肥胖产妇的临床效果,为母婴安全性麻醉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指证的肥胖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模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肌松效果、低血压例数、麻黄碱使用及辅助药服用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肥胖产妇实施剖腹产的麻醉选择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肌松和镇痛等效果,临床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母婴的危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6):108-109
目的:观察与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液高凝及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30例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30例。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凝血指标、RAAS相关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凝血指标、RAAS相关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 h凝血指标及RAAS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液高凝及RAAS的影响较好,在本类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5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Ⅱ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CSEA组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0.2 mg/kg,两组硬膜外局麻药均为1.33%~2%利多卡因。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麻醉显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及麻醉并发症。结果:①麻醉显效时间CSEA组需2~8 min,EA组需10~25 min或更长时间,两组比较P<0.01。②局麻药用量CSEA组布比卡因7.5~15 mg,硬膜外追加1.33%~2%利多卡因5~12ml即能完成手术,EA组局麻药用量大,两组比较P<0.05。③麻醉效果CSEA组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效果好,麻醉满意度达100%。EA组15例辅用镇痛药,1例在氯胺酮辅助下完成,麻醉满意率明显低于CSEA组,P<0.01。④两组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虽出现血压降低,但均未低于基础值20%,亦无呼吸抑制病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术后随访72 h,CSEA组无术后头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1):61-6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肥胖产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择期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体重指数(BMI)30 kg/m2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90例进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9)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切皮时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刻镇静情况和牵拉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5分钟、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牵拉反应评定为优良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54-5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1例为研究组,同期其他筛选条件相当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5例为对照组,在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检测,于产后5 d进行EPDS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5 d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的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产后抑郁者的产后5 d的E2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分娩镇痛对产妇雌孕激素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6):33-3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好的镇静方案。方法:选择手术麻醉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包括A、B、C三组)、空白组及丙泊酚组,对比5组患者中麻醉前、后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及Ramsay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在麻醉后Ramsay评分高于麻醉前;在麻醉30分钟后B、C及丙泊酚组Ramsay评分结果优于空白组。在麻醉后30分钟,C组患者HR水平低于其他组。结论: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剂量控制在0.20.5ug/kg·h能有效保证患者的镇静效果,同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剖宫产术者,分为三组:腰硬联合组、腰麻组和全麻组。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术。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三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7天和第30天的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基本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的腰背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的腰麻组和全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腰背痛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8):37-40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MSA)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与传统腰硬联合麻醉(CSEA)辅以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在术后镇痛效果、首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以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MSA+TAPB)与对照组(CSEA+PCEA),每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点的VAS评分、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以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腰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5):61-6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对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8月在本院行腰麻剖宫产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断脐后,两组产妇10min内均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对照组产妇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观察组产妇静脉注射地佐辛5mg。比较两组产妇给药前、给药后10min、探查时和术毕的SBP、DBP、HR、Ramsay评分以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腰麻后,血压和心率较入室时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在探查时的血压和心率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探查时的SBP和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探查时的Ramsay评分较入室时均下降(P<0.01),观察组探查时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应较轻(P<0.01)。结论: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中抑制牵拉反应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6):39-42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100例行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未见明显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平稳(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更加平稳,且安全性较高,优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9):73-74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实施择期全麻剖宫产的6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组(Ⅰ组,n=30)、瑞芬太尼复合生理盐水组(Ⅱ组,n=30),在不同时段观察比较两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AP)、Narcotrend指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结果:两组胎儿娩出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诱导后1 min(T2)和插喉罩后1 min(T3)时点MAP、HR较基线值(T0)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切皮时(T4)和胎儿娩出时(T5)HR、MAP均较Ⅱ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有效地钝化了全麻剖宫产期间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不良影响,复合使用纳布啡可以减少过量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30):19-21
目的:探索术前体位改变引起的心率变异性能否预测剖宫产腰麻后的低血压。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产妇在腰麻下进行择期剖宫产术,在剖宫产前1 d进行了体位变化检查。按仰卧位、左侧卧位和仰卧位的顺序记录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LF/HF比。采用5 min记录1次参数,在每个位置记录BP 3次,持续监测心电图。为了分析心率变异性,从监护仪获得ECG信号,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以分析RR间期。使用Mem Calc软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每5秒计算1次LF、HF和LF/HF(低高频率比),在第1次仰卧位记录的LF/HF值作为对照值(基线LF/HF)。从左侧卧位到仰卧位时,LF/HF比增长2倍以上的产妇分到阳性组,2倍以下分到阴性组。手术当天的产妇均进行ECG、HR、NIBP和氧饱和度的监测,并在仰卧位静脉滴注晶体液[4~6 m L/(kg·h)]。产妇仰卧时测的HR和BP为基线值。取左侧卧位,L3~4间隙进行腰麻,药物为0.75%罗哌卡因2 m L,注射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每分钟测量无创血压,直到血压平稳。结果:根据体位改变检测结果,将产妇分为阳性组(23例)和阴性组(26例),71.4%(35/49)产妇发生低血压,阳性组占60.0%(21/35),阴性组占40.0%(14/35)。PCT阳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91.3%(21/23),高于阴性组的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腰麻(SA)剖宫产期间,PCT预测产妇低血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95%CI(52.4,62.3)]和87.5%[95%CI(63.5,98.2)]。PCT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1.3%[95%CI(52.4,62.3)]和53.8%[95%CI(37.6,55.7)]。PCT作为产妇低血压的预测因子为0.76[95%CI(0.60,0.92)]。结论:术前体位改变引起的心率变化可预测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7):66-67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31例。A组接受缩宫素联合回收式自体血回输,B组实施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回收式自体血回输,C组实施缩宫素联合异体输血。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血液学指标,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后2、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A、C组(P<0.05);三组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血液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脐动脉血pH值、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7):21-2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与分娩镇痛仪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C组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比较三组镇痛效果(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三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B组VAS评分均低于A、C组,A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A、B组,B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仪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虽逊于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但其副作用小、无创伤性、对新生儿影响小、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易于产妇接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二维、三维超声参数与手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手术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术前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获得病灶最大径、病灶平均径、病灶植入瘢痕面积、植入体积及植入深度;按有无胎心搏动、病灶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术前有/无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进行分组。记录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分析超声参数与出血量的相关性,比较组间出血量差异;将病灶按出血量进行分组,≥200 ml组和<200 ml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病灶最大径和病灶植入瘢痕面积与出血量存在线性关系(P=0.009和0.008)。病灶平均径、病灶植入体积、病灶植入深度与出血量无线性关系(P= 0.017, 0.044和0.423)。有/无胎心搏动组间出血量(分别为23.38和13.4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病灶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术前有/无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组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1, 0.044和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植入瘢痕面积为影响手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0.606~1.071)。结论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最大径、病灶植入瘢痕面积及有/无胎心搏动与手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其中病灶植入瘢痕面积是影响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手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决策(包括是否手术及术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