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Planning》2016,(8):46-48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对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VCF)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VCF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侧入路)与对照组(双侧入路),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肢体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项指标比较发现,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邻近椎体骨折率以及术后不同时段的ODI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VCF,但单侧入路的手术时间相对更短,骨水泥渗漏几率低,优势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3):59-62
目的:浅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应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因OVCF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依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每组48例。PVP组采用PVP对症治疗,PKP组采用PKP对症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生活质量(COQOL评分)及疼痛情况(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PVP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COQOL各维度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与PKP在临床针对老年OVCF患者对症治疗中,均具备肯定疗效,可行性佳,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考量,PVP术时更短,透视次数更少,可推PVP作老年OVCF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年龄>65岁、因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的82节椎体均经双侧入路成功完成手术,PVP组为24例37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82±0.41)mL;PKP组为24例45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94±0.32)mL,2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2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PVP组术中透视累计时间为(13.58±3.79)s,PKP组为(21.38±4.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结论 PVP与PKP均为微创手术,均可缩短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在缓解疼痛和增加椎体稳定性方面疗效较好,疼痛缓解可维持至术后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对19例共22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采用PKP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4±2.12)分改善到术后3 d(2.42±1.75)分,术后1个月(2.56±1.69)分;Oswestry评分由术前(42.42±9.53)分改善到术后3 d(20.65±4.62)分,术后1个月(21.63±6.83)分;椎体前、中、后高度由术前(1.76±0.57、1.98±0.69、2.57±0.54)cm改善到术后3 d(2.42±0.32、2.53±0.42、2.69±0.35)cm,术后1个月(2.41±0.33、2.53±0.43、2.70±0.31)cm;Cobb角由术前的(28.52±8.45)°改善到术后3 d(20.35±6.76)°,术后1个月(21.42±7.11)°。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和Cobb角在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少腰背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治疗,有效提高椎体高度,适度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几何学畸形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止疼状况及椎体几何学形态变化情况。结果PVP组手术正常形态及矫正率为18.3%,明显低于PKP组36.7%(P<0.05);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后椎体压缩后凸成角畸形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PKP组明显优于PVP组(P<0.05)。PVP组手术后VAS评分(2.33±0.92)明显低于术前(7.76±0.99)(P<0.05);PKP组术后VAS评分(2.35±0.91)明显低于术前(8.01±0.89)(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几何学畸形完全恢复正常态患者VAS评分为2.59±0.91,未完全恢复患者VAS评分为2.30±0.9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PKP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止疼效果,促使患者部分伤椎体恢复正常;在椎体几何学畸形矫正方面,PKP明显优于PVP,针对椎体严重畸形的患者,建议运用PKP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保守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 组26例,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 组35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 组31例,行保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情况,并对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A 组治疗1周后 VAS 得分明显低于 B、C 组,C 组治疗1年后 VAS 得分明显高于 A、B 组,A、B 组治疗1周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低于 C 组,B、C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高于 A 组,A、B 2组治疗1周后、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均较 C 组减少,A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较 B 组减少(均 P <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既能迅速缓解患者伤椎处疼痛,又能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矫正角度的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8):19-22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预后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0):96-98
目的:比较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PKP组椎体高度显著高于PV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术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9):17-18
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经一侧椎弓根行PVP,双侧组经两侧椎弓根行P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患者痛苦小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正>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多种受伤原因,也有多种的损伤分类方法,以T11—L2最为多见。老年人由于各方面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多是由低能量暴力所引起,临床上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能正确诊断,其治疗方法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83-184
当前典籍译介研究偏重译著,对期刊所载译介重视不够。本文围绕19世纪英文汉学期刊所载《尚书》译介,参照独立发行的译著,探讨这一世纪《尚书》译介的特点、策略及误读误译,力图厘清此世纪《尚书》译介变化之轨迹,并揭示译者、译介、思想、学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世纪的译介,前期倾向于以史学消解作为经学要籍的《尚书》,而后期则把《尚书》译介纳入东方学视野,但无论哪种译介,都是译介者携西方学术资源切入中国经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2):133-136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应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5例(7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前后凸Cobb氏角。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l.2)分降为术后(1.9±1.3)分,终末随访为(2.4±1.2)分;术前Cobb角(23.8±3.5)°,术后恢复为(16.9±4.3)°,终末随访为(18.5±3.8)°。无感染,无循环及呼吸系统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其中1例出现胸肋部刺激性疼痛加重,其余经术中及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有确切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2):2501-2504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味结合介入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阿仑膦酸钠、骨化醇、碳酸钙片三联标准方案,连续服用8周。试验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味。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的骨愈合情况、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尿羟脯氨酸/尿肌酐、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骨密度水平升高,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均较治疗前升高,尿羟脯氨酸/尿肌酐降低;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骨愈合的有效率高,骨密度较高,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较高,尿羟脯氨酸/尿肌酐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结合介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快速缓解疼痛,促进骨愈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OVCF患者应用PVP治疗时应用高粘度骨水泥(高粘度组)和低粘度骨水泥(低粘度组)的患者,对患者随访至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以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以及有无发生渗漏。结果在VAS、ODI以及Cobb角方面,高粘度组要优于低粘度组。高粘度骨水泥组静脉渗漏率、椎体渗漏率均低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均可减轻OVCF患者术后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但高粘度骨水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静脉渗漏率以及椎体渗漏率,因此高粘度骨水泥可作为治疗OVCF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1131-1132
目的:观察经椎间盘臭氧注射联合中药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臭氧结合中药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值比较,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椎间盘臭氧注射结合中药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单纯臭氧注射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2):50-5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9例(212个椎体)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P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21例(29个椎体)术后再发骨折,分析再发骨折的原因。结果:填充材料、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胸腰椎活动度大、骨密度(T值)低、初始骨折节段为T_(11)~L_2、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VP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胸腰椎活动度、术后平均后凸角矫正度数大、初始骨折节段T_(11)~L_2是PVP手术椎体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PV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较多,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因此建议后凸角矫正度数应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避免过度矫正,骨密度低的患者应减少胸腰椎活动度,并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阻止或延长椎体再发骨折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