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3):3-6
目的:对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方法:将本院内科收治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4例非冠心患者群作为非冠心病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冠心病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使用降血压药物、糖尿病、口服降糖药、TG增高、TC增高、LDL-C增高、HDL-C偏低、UA增高、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高血压(OR=11.112,95%CI:2.124-24.709)、糖尿病(OR=3.155,95%CI:0.929-14.207)、TG增高(OR=7.249,95%CI:1.681-20.540)、TC增高(OR=5.755,95%CI:1.328-17.805)、LDL增高(OR=5.540,95%CI:1.221-17.709)、HDL降低(OR=7.478,95%CI:1.702-22.160)、吸烟史(OR=4.536,95%CI:1.286-15.918)、饮酒史(OR=4.442,95%CI:1.270-15.692)及高尿酸血症(HUA)(OR=2.855,95%CI:0.740-10.981)为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TG增高、TC增高、LDL增高、HDL降低、吸烟史、饮酒史及HUA.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22,95%CI:1.07~2.98)、孕前体质指数(BMI)≥28 kg/m2(OR=1.66,95%CI:1.23~2.65)、流产次数≥2次(OR=1.71,95%CI:1.24~2.71)和高血压家族史(OR=1.88,95%CI:1.22~3.31)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224,95%CI:1.356~3.237)、流产次数(OR=1.308,95%CI:1.025~1.914)、高血压家族史(OR=1.774,95%CI:1.312~3.669)和孕前BMI≥28 kg/m2(OR=1.698,95%CI:1.234~2.564)为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禽类猪类从业人群禽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禽类猪类从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的《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问卷》,由调查员面对面访谈基本信息和暴露史情况。利用血凝抑制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合问卷信息计算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40人,禽流感血清阳性率为4.05%(30/7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度(χ2=4.899)、性别(χ2=4.899)、性别(χ2=0.397)、年龄组(χ2=0.397)、年龄组(χ2=0.644)和是否有基础疾病(χ2=0.644)和是否有基础疾病(χ2=3.30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χ2=3.30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χ2=8.183)和职业人群(χ2=8.183)和职业人群(χ2=21.614)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及以上组(OR=2.286)、患有基础性疾病(OR=1.912)、居住在半山区(OR=6.656)和山区(OR=3.821)、在大型养猪厂工作(OR=3.969)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山区禽类猪类相关从业人员存在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应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健康监测和血清学监测,有效控制禽流感危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856-860
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河南省原发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病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在原发高血压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就诊的原发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原发高血压人群回顾性队列,完成新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心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服药及新发心脑血管病情况等信息。以"新发心脑血管病"为结局因变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原发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病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调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4 777例,新发心脑血管病499例,发病率为1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长者,既往收缩压、舒张压高值高者,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均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经常吸烟者(OR=2.23,95%CI:1.55~3.22)、偶尔吸烟者(OR=1.67,95%CI:1.10~2.54)、过去吸烟但现在不吸者(OR=2.79,95%CI:2.06~3.78)相比不吸烟者,均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经常饮酒者(OR=0.34,95%CI:0.22~0.53)、偶尔饮酒者(OR=0.58,95%CI:0.42~0.80)相比不饮酒者,均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经常运动者(OR=0.64,95%CI:0.53~0.79)相比很少运动者,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睡眠很好者(OR=0.69,95%CI:0.56~0.84)相比睡眠较差者,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服用钙拮抗剂(OR=0.75,95%CI:0.61~0.93)相比不服用该药者,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结论:原发高血压人群中年龄大、收缩压和舒张压高值高、有心脑血管家族史、吸烟因素是新发事件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病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病灶硬度、活动度、形状、边界、方向、后方回声及钙化)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16例乳腺病灶中,52例最终诊断为乳腺癌,其中年龄大于50岁(OR=6.61,95%可信区间1.0740.72)、临床触诊质硬肿物(OR=6.56,95%可信区间1.3240.72)、临床触诊质硬肿物(OR=6.56,95%可信区间1.3232.58)、超声声像图形态不规则(OR=19.93,95%可信区间2.4932.58)、超声声像图形态不规则(OR=19.93,95%可信区间2.49159.45)、边界模糊(OR=21.32,95%可信区间1.98159.45)、边界模糊(OR=21.32,95%可信区间1.98230.14)、边缘成角或毛刺状(OR=31.33,95%可信区间2.61230.14)、边缘成角或毛刺状(OR=31.33,95%可信区间2.61376.02)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达96.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提出的患乳腺癌风险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6):55-56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23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64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B组)59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与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9.52±9.44)μmol/L vs(12.65±6.09)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20.23±9.79)mg/L vs(12.44±5.78)mg/L]、高密度脂蛋白[(1.06±0.33)mmol/L vs(1.31±0.37)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6,95%CI(1.060,1.176),P=0.000]。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1):109-110
目的:探讨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1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和烟酒嗜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60岁、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最大(OR=5.23,P=0.03),其次是高血压(OR=3.45,P=0.02),糖尿病(OR=2.86,P=0.01),冠心病(OR=2.34,P=0.00),年龄(OR=1.03,P=0.01)。结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临床上应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113-1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年来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6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64岁,平均(47.6±7.8)岁;均为单侧结石,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结石直径15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25 mm;均经超声、IVU、CTU等明确诊断,均合并患肾中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重度积水;所有病例术中均留置双J管,以508医用吻合胶(OB型)粘合输尿管切口。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240 min,平均(56.5±15.5)min;输尿管吻合时间5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11 min,平均(7±2.5)min。术后拔出腹膜后引流管时间2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3 d,平均(2.6±0.3)d;住院时间4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7 d,平均(5.6±0.7)d。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1.3±0.6)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医用吻合胶吻合输尿管切口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
目的本研究探讨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在湖南汉族鼻咽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汉族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280例湖南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291例湖南籍汉族非肿瘤对照组进行CDH1基因-160C/A SNP检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CDH1基因-160C/A多态的CC、CA、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6(55.7%),103(36.8%),21(7.5%);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8(61.2%),102(35.0%),11(3.8%);(χ2=0.597,P=0.44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显著性地提高鼻咽癌的发病危险(OR=2.96;95%CI:1.124.81);携带A等位基因与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性(OR=3.07;95%CI:1.884.81);携带A等位基因与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联性(OR=3.07;95%CI:1.885.02)。结论 CDH1基因-160C/A多态性可能与汉族鼻咽癌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及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8):76-79
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合并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PICC-UE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本院2014年6-11月PICC置管的177例实质性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上肢深静脉血栓,观察PICC-UEDVT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77例患者共放置PICC177根,总置管时间为15 115 d,平均置管时间为85.4 d。肿瘤患者PICC-UEDVT的发生率为25.42%,其中症状性PICC-UEDVT的发生率为5.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OR=8.537,95%CI(2.447,29.781),P=0.001]、纤维蛋白原>4.0 g/L[OR=6.578,95%CI(2.076,20.845),P=0.001]、D-二聚体>2.0 ng/L[OR=4.873,95%CI(1.482,16.025),P=0.009]、置管期间感染[OR=6.069,95%CI(1.789,20.589),P=0.004]是影响DVT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UEDVT发生率为25.42%,其中症状性PICC-UEDVT为5.08%。肿瘤患者置管时有远处转移、纤维蛋白原>2.0 g/L、D-二聚体>2.0 ng/L、置管期间感染发生PICC-UEDVT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4):26-29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入选ACS患者2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法舒地尔,n=102)和对照组(瑞舒伐他汀,n=136),在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并行冠脉介入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冠脉主血管无支架覆盖处的斑块负荷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冠脉主血管无支架覆盖处斑块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3个月和1年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随访期内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ACS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可以减少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无降低ACS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8):145-148
目的:探讨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接受冠脉介入诊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PCI治疗、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生活质量、随访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旋磨术合并PCI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8):34-3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37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笔者纳入了123例受试者,其中32例冠状动脉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91例冠状动脉异常者为冠心病组,其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0例。采用ELISA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受试者血清IL-37的浓度,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IL-37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增高(P<0.01),AMI组和USA组显著高于SA组(P<0.01)。IL-37分别与患者Gensini评分(r=0.519,P<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413,P<0.001),脂蛋白(a)[(Lp(a)](r=0.609,P<0.001)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r=0.296,P<0.001)呈正相关,而与尿酸(r=-0.127,P=0.160)和年龄(r=0.004,P=0.966)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还发现Gensini评分分别与IL-37(r=0.228,P=0.016),hsCRP(r=0.216,P=0.010)以及Lp(a)(r=0.330,P=0.001)独立相关。结论:血清IL-37不仅有延缓冠心病进展的潜力而且还能反应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7):149-152
目的:探讨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CCTA与CAG检测。以CAG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CTA检测冠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以及分析CCTA效能。结果:CAG共检测出885个节段,其中阳性296个,阴性589个;CCTA检测出真阳性271个,真阴性568个,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G相比,CCTA出现25个节段漏诊,21个节段误诊。CCTA的敏感度为91.55%,特异度为96.43%,准确度为94.80%。狭窄程度诊断符合率为91.98%(814/885),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为83.11%(246/296)。结论:以CAG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CCTA可以有效检测到冠脉狭窄程度以及部位,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均较高,安全无创,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Planning》2019,(28):156-157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冠心病患者共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6、1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周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mFV)及冠脉血流储备(CFR)均高于对照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9):6-9
目的:针对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联合心肌梗死标记物三项[肌钙蛋白(c Tn 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来评估其在AC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06例住院患者,将其分成两组:ACS组73例,根据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危险评分将ACS组依次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个亚组;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心梗三项等生化指标,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水平,并随访入选的缩影患者的1年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及其亚组(包括低危、中危、高危组)GDF-15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ACS亚组中,高危组GDF-15水平较低危组、中危组明显升高(P<0.05)。GRACE评分与ACS组GDF-15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1)。ACS及其亚组GDF-15水平与c Tn I、CKMB、MYO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55、0.56、0.59、0.54、P<0.01)。ACS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ACS组及其亚组患者的GDF-15水平升高显著,与心梗三项、GRACE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可应用于预测ACS的MACE发生及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3):9-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IL-18和PAPP-A在CH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另选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8与PAPP-A水平。比较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与IL-18、PAPP-A水平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IL-18、PAPP-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I组与UAP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左主干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反应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它们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8):144-148
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与靶基因m 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从而在转录后调控靶基因表达,miRNA可以调节多达30%的人类基因和控制多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有研究表明,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miRNA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靶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本文就mi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