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改善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品质,研究了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DFNN)的机组负荷与主汽压特性逆模型建模方法,借助火电机组全范围仿真机获取的仿真数据进行离线建模。以上述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模型离线训练与在线校正相结合的协调系统DFNN逆控制方案,编制了实时控制算法。通过与仿真机进行实时双向数据交换,开展了详细的协调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FNN逆控制,机组在大幅变工况下负荷与主汽压响应的快速性与机组原PID控制相比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机组的协调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2.
3.
单元机组中按给定模型实现机炉负荷协调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仍是单元机组实现机炉负荷协调控制的基本型式,但设计方法还不甚完善。本文选取协调关系以Moore系统为基础,依据解耦理论建立了单元发电机组按给定模型实现机炉负荷协调的设计方法。设计实例及其仿真结果表明,这个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华电芜湖电厂一期工程#1、#2机组是国内首台660MW超超临界机组,是目前安徽省已投运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本工程输煤系统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套输煤系统,承担着向2×660MW+2×1000MW机组同时供煤的任务,国内没有同类型已投运电厂运行的先例。方案设计中的双车翻车机、1600mm带式输送机、1200 t/h碎煤机和2200 t/h滚轴筛的成功投运实现了输煤系统在高参数高规格设备选型方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对于600MW超临界机组的热控系统的研究不是单单才被人们创新和发展出来的。自二十年代初期,人们已经开始把超临界概念应用于人们生活科技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将利用超临界值对热控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研究600MW超临界机组热控系统,它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它的协调控制过程,从而得到对于600MW超临界机组热控系统技术的学习,这有易于我们在今后对于热控系统技术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目前的600MW超临界机组存在旋流燃烧器二次风喷口的严重变形、制粉系统出力不足、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磨煤机石子煤数量偏大等问题,通过对锅炉的运行分析、冷态试验、燃烧调整试验和基准试验等措施,提出了锅炉燃烧的优化调整方案,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对控制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了机组的运行性能,提高了机组的整体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取决于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给该项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通过实际机组的实测数据,对超临界燃煤机组与亚临界燃煤机组在可用率、循环效率、热耗、投资效益、负荷调节特性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比较,得出超临界燃煤机组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优势以及环保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机组附加单耗分布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超临界机组稳态工况下能耗空间分布模型,基于60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及汽轮机系统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得出总体附加单耗在各设备间的分布情况,挖掘出节能潜力并提出进一步降低煤耗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型机组,随着参数和容量的提升,机组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运行的首要问题。MFT(主燃料跳闸)系统作为锅炉的主保护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介绍660MW超临界机组的MFT系统特点入手,结合一起MFT误动作事故分析,详尽地阐述了如何从设计上着手,改善当前系统的性能,防止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取决于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给该项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通过实际机组的实测数据,对超临界燃煤机组与亚临界燃煤机组在可用率、循环效率、热耗、投资效益、负荷调节特性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比较,得出超临界燃煤机组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优势以及环保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热平衡方法和等效热降理论为基础,针对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高低压加热器均设置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特点,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将等效热降理论应用于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循环吸热量计算的研究,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凝汽式机组的通用数学计算模型.经实例验证,该数学模型简捷、准确,为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和其他不同类型凝汽式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的定量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火电机组因锅炉大惯性导致负荷响应慢、汽压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汽压预测的火电机组负荷控制方法.该方法以锅炉跟随控制方式为基础,根据预测模型,由负荷指令和当前燃烧率预测出主汽压变化趋势,根据预测主汽压与当前主汽压偏差来修正锅炉侧的能量需求,以超前改变入炉能量,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速率,减少主汽压波动.以某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建立其压力预测模型并进行负荷控制阶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使得燃料量控制兼顾快速性和准确性,能有效改善机炉之间协调特性,使机组负荷响应快、超调量小,同时主汽压波动小.  相似文献   

13.
协调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单元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克服非线性环节以及能量供需之间关联耦合作用对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品质的影响,将反馈线性化方法与二自由度控制结构结合,针对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机炉系统模型,设计出协调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设定点跟踪性能、抗干扰能力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动态解耦的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协调控制系统的非线性、耦合、燃料大惯性特性,首先建立协调控制系统非线性模型,然后对此模型在3个工况点下进行线性化,设计了与之对应的多变量动态解耦PID控制器,并进行了现场投运。实际调试结果证明了这种新型协调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约有80%的电量来自于火力发电,因此准确而有效的节能理论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单耗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以某超临界N600-24.2/566/566机组为例进行热力系统单耗分析计算,得出了各主要设备附加单耗空间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机组实际单耗为b=360.24 g/kw·h(燃煤低位热值qnet=22 446 kJ/kg);整个回热系统总的附加单耗为bhr=3.695 2 g/kw·h,其中高压加热器的能损普遍高于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的附加单耗最大;锅炉、管道、汽轮机的附加单耗分别为176.96g/kw·h,2.72 g/kw·h,21.46g/kw·h,其中锅炉的附加单耗最大,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6.
双模式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电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重型车辆用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机电功率流调控精度,解决外界用电需求的动态控制问题,提出电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电机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特点,通过对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闭环协调控制,调整二者的工作状态,保证动力源功率分配的精确性以及对外供电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使电池实际功率时刻跟随其目标值,并且在外界有用电需求时,确保系统快速调整出相应的电功率以供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机电功率分配的精确性问题以及对外供电功率响应的复杂动态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机组性能计算的结果,提出了经济性闭环控制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汽轮机变工况热力计算原理,在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发生改变时,对其影响的效率、因素如节流损失、汽轮机调节级内效率和给水泵耗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在主蒸汽变化的±0.5 MPa范围内,寻找整体效率最高的点,作为该工况下的最佳压力设定值。将经济性分析指标引入协调系统闭环控制中,有效地利用了机组的经济性指标的计算结果,并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控制。最后对1台实际机组上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十分密切,对两者之间未来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趋势预测和分析,对于我国电力产业政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马尔科夫残差修正灰色模型(MREC).选取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并对2010~2015年各评价指标进行预测,然后计算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其耦合度...  相似文献   

19.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响应协调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改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态响应过程中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建立各个动力源系统的动态响应模型以及耦合机构模型,提出采用多动力源协调控制策略.电机A采用专家PID控制,发动机采用虚拟速差控制,电机B采用基于模型的补偿控制,利用系统特殊耦合关系,减小动态响应过程中各状态量相对于稳态优化点的波动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使动态响应过程的时间缩短,发动机、电机以及输出轴的转矩转速波动减小.多动力源协调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动态响应过程中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