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微波均相合成YAG纳米粉体及其可烧结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微波辐照尿素法均相合成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纳米级单相YAG粉体,分析了YAG前驱体的化学组成及其物相变化过程,并对YAG粉体的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尿素与钇铝离子的摩尔比为15:1的低尿素用量条件下,合成的无定形前驱物经900℃煅烧直接结晶生成YAG单相粉体,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NH4)2SO4可使YAG粉体的粒度分布和可烧结性明显改善,添加8%的(NH4)2SO4得到的YAG粉体具有良好的可烧结性,在1500℃烧结即可实现致密化.  相似文献   

2.
醇-水溶液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粉体制备方法-醇-水溶液加热法来制备纳米ZrO2(Y2O3)粉体.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条件,该方法可制得粒径小、团聚少的纳米ZrO2(Y2O3)粉体.与通常的共沉淀法相比。该方法制得的粉体因形成一种“包裹”结构,使得单斜相含量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从而更有利于烧结.  相似文献   

3.
新型GeS2-Ga2S3-KBr系统玻璃的形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GeS2-Ga2S3-KBr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根据玻璃的红外光谱、可见光谱、特征温度、热膨胀、电导、析晶和耐水性测试结果,该系统玻璃具有较宽的透过波段(0.45~11.5μm),透过率大于60%;较高的转变温度、热膨胀软化温度(355℃)和析晶温度(593℃);23℃时玻璃的电导率为10-9~10-12S/cm,270℃时电导率为10-4~10-6s/cm;玻璃耐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级β-Ni(OH)2的制备和放电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和无水乙醇溶剂法制备出了纳米级β-Ni(OH)2运用XRD、TG、DTA、TEM及ICP测试对制备的样品作了分析研究.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转型条件及后处理温度的选择对样品性质影响很大,对纳米β-Ni(OH)2进行了充放电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温和条件下介孔分子筛MCM-41的修饰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温和条件下,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修饰介孔分子筛 MCM-41(Si/Al=35),成功地将有机官能团引入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一种无机一有机复合材料MCM-(CHNH,以 XRD、FTIR、DTA-TGA、 N吸附-脱附和 HREM表征了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有机基团-(CHNH不仅进人孔道、修饰了MCM-41的孔壁,而且使介孔分子筛MCM-41保持了有序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6.
水热合成与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铝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锂为原料, 在120℃反应10~17d的水热条件下, 制备出Al(OH)3·xH2O前驱物. 此前驱物经400℃热分解1h, 得到了Al2O3纳米棒. 通过TEM、HRTEM、SAED和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以TGA分析Al(OH)3·xH2O前驱物受热分解时的热力学行为. 实验结果发现: 产物形貌为棒状, 呈现单晶特性. 纳米棒的成长符合Ostwald熟化与方向附着机制. 同时发现了碱液对纳米棒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以5mol/L KOH碱液取代原来的LiOH碱液时, 出现更细小形貌的纳米线, 尺寸为φ2nm×(10~25)nm.  相似文献   

7.
有机膦复合添加剂应用在碱法制备α-FeOOH过程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以有机磷化合物为主的复合添加剂,应用到碱法制备α-FeOOH过程中,发现反应的氧化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对α-FeOOH形貌有明显的影响.实验发现,在R=5.0时,复合添加剂用量为1.0×10-3g/L其晶形较佳.α-FeOOH经脱水、还原、氧化制得γ-Fe磁粉其性能优良,主要指标完全达到高性能磁记录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AG-Al纳米复合粉体.并通过XRD、TEM详细研究了粉体组成、形貌随煅烧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在1300℃下煅烧可获得YAG粒径约100nm、分散均匀、无杂相的YAG-Al纳米复合粉体.粉体在1450℃可热压烧结致密,远低于文献报道的热压烧结温度1600℃.用共沉淀法制备YAG-Al纳米复合粉体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和工艺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Ca0.3(Li1/2Sm1/2)0.7TiO3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 制备了掺杂Na2O-CaO-B2O3(NCB)氧化物的Ca0.3(Li1/2Sm1/2)0.7TiO3(CLST)陶瓷, 研究了NCB掺杂量与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氧化物NCB掺杂量在1wt%~15wt%范围内没有杂相生成, 晶相仍呈斜方钙钛矿结构. 随着NCB添加量的增加, 陶瓷致密化温度和饱和体积密度降低, 介电常数εr、无载品质因数与谐振频率乘积Qf值也呈下降趋势, 频率温度系数τf向正方向增大. NCB氧化物掺杂能有效地将CLST陶瓷的烧结温度由1300℃降低至900℃. 添加12.5wt% NCB的CLST陶瓷在低温900℃烧结5h仍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 εr=73.7, Qf=1583GHz, τf=140.1×10-6/℃, 满足高介多层微波器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Zr0.7Sn0.3)TiO4陶瓷介电性能与工艺参数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Zr0.7Sn0.3)TiO4陶瓷的介电性能ε和δ与其工艺参数(CuO、ZnO)和玻璃的添加量(分别为x1、x2、x3 wt%)及预烧和烧结温度(分别为x4×103和x5×103℃)之间的定量关系:ε=10.9731-1.4559 x1+9.9154 x2+1.9776x3-3.3160x22-0.2286x32-200.1697x42-161.9102x52+375.1160x4x5;1g(tanδ)=-38.5876-0.6452x2+0.1235x3+31.2221x4+30.3861x5+0.1100x12+0.2077x22-0.0106x32-27.4317x4x5。能对给定工艺参数下的介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能确定满足特定介电性能的工艺参数,有助于加快电子陶瓷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Cu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 of 20 nm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chemically reduction in solution. The Cu nanoparticles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as bulk Cu and it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s additives in oil have been evaluated with a T-11 te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 nanoparticles exhibit good performance in anti-wear and friction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2.
用分光光度法定量评定润滑油中石墨烯的浓度,根据石墨烯的浓度(0.0125~0.075 mg/mL)与润滑油吸光度之间的正相关特性考察了石墨烯的初始浓度、超声处理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掺量等因素对石墨烯改性润滑油悬浮分散特性的影响和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并将优化出的分散性良好、长期稳定悬浮的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用于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分散和表面改性可提高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分散悬浮效果。石墨烯浓度为0.025 mg/mL时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摩擦系数降低74.78%,磨斑尺寸减小了28.33%。  相似文献   

13.
以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2Y-TZP纳米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NH_4HCO_3,ZrOCl_2·9H_2O和Y(NO_3)_3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通过共沉淀法制备2Y-TZP纳米粉体,并对其中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在沉淀过程中,NH_4HCO_3和ZrOCl_2通过两步反应生成(NH_4)_3ZrOH(CO_3)_3·2H_2O对沉淀.首先NH_4HCO_3和ZrOCl_2反应生成Zr(OH)_4,其后Zr(OH)_4和NH_4HCO_3进一步反应生成(NH_4)_3ZrOH(CO_3)_3·2H_2O.(NH_4)_3ZrOH(CO_3)_3·2H_2O不稳定,在130℃即可分解生成ZrO_2,并放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沉淀产物经300和450℃煅烧后得到的ZY-TZP粉体颗粒尺寸细小,不存在大的硬团聚,具有良好的烧结性,在1225℃即可实现高度致密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空间固体润滑滚动轴承耐磨寿命,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和磁控溅射技术对空间固体润滑轴承用9Cr18材料进行耐磨减摩表面改性研究。首先对9Cr18不锈钢试样表面注入N+、Ti+、Ti++N+,对离子注入后试样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MoS2-Ti薄膜。通过测试注入前后试样粗糙度及硬度,评价不同注入离子及无离子注入不同基底材料下溅射MoS2-Ti薄膜的附着力、真空摩擦学、薄膜磨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注入通过提高9Cr18不锈钢基底硬度,能够提高复合改性后9Cr18不锈钢材料真空摩擦学性能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绿色水热制备方法, 以葡萄糖为前身化合物一步制得直径在400~500 nm、尺寸均匀的单分散微碳球,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微碳球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特性进行表征, 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微碳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铝合金-钢摩擦副的减摩耐磨特性, 探讨了微碳球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将微碳球作为液体石蜡和商用机油润滑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钢摩擦副上的摩擦学性能, 这主要是因为在滑动过程中微碳球可能进入到接触区, 阻止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 并起到纳米滚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硫化锑纳米棒束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合硫化锑纳米颗粒的性能, 对比分析两者作为添加剂润滑下摩擦系数、磨斑直径、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 并得到以下结论: 两种材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在低载荷时硫化锑纳米棒束的减摩抗磨性能明显优于纳米颗粒, 较高载荷时, 两者的减摩抗磨性能相当; 就承载能力而言, 纳米颗粒的性能明显优于纳米棒束; 低载时纳米棒束的“微滚珠”效应是其优异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i3+、Y3+掺杂LED用小颗粒红色荧光粉Gd2(MoO4)3∶Eu3+.通过X粉晶衍射仪、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JSM-35C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离子掺杂后的红色荧光粉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Bi3+、Y3+掺杂,红色荧光粉Gd2(MoO4)3∶Eu3+的相对发光强度提高,荧光粉晶体的结构完整、颗粒细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靘,具有较好的涂覆性能,能满足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娜娜  郭瑞光  唐长斌  张力  房新建 《材料保护》2012,45(5):38-41,86,87
为了寻找替代传统铬酸盐转化的处理工艺,采用由NaF,(NH4)2SiF6,(NaPO3)6和钛盐促进剂组成的转化液,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氟铝酸盐化学转化膜,优化了转化液组分及转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5.0 g/L NaF,5.0 g/L(NH4)2SiF6,0.9 g/L(NaPO3)6,0.5 g/L钛盐促进剂,pH值为4.7,室温,20 min;最优工艺所得氟铝酸盐转化膜由排列紧密且形状规则的晶体颗粒组成,表面覆盖有胶状物,膜层连续而致密、呈亚光,组成(质量分数)为7.53%O,48.87%F,19.11%Na,20.78%Al,0.79%Si,1.66%P,1.26%Cu;氟铝酸盐转化膜耐蚀性优良,最优工艺所得转化膜耐盐雾腐蚀达285 h,其使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增加了58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为钝化前的1/9。  相似文献   

19.
油酸亚锡的合成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酸的锡盐一般具有低毒,甚至没有毒性,且无腐蚀等特点,因而有望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得到应用,但它们的合成一般均采用含氯的无机锡盐作为原料,因而产品中往往因为含有氯离子而导致对摩擦副的腐蚀.本文以油酸和氧化亚锡为原料合成了油溶性的油酸亚锡,并利用红外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酸亚锡在26号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对其与硫系和磷系添加剂的复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油酸亚锡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一定的承载能力;油酸亚锡与磷酸三甲苯酚酯和硫化异丁烯添加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磨斑的表面分析表明,油酸亚锡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锡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报废的液压油68,以自制的添加剂NT对其进行了再生。结果表明:再生液压油68的摩擦学性能超过新液压油68;理化性能也在使用的要求范围内;废液压油68再生后能够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