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在《烹调原理一书中说过:“今日广东盛行‘饮茶之风,实则在茶馆吃点心,恐怕要上溯扬州之高风吧!”应当说,张先生的这个判断是公允的。因为扬州人饮茶、在茶馆中吃点心的历史确实悠久且极富情韵,故影响也大。据唐代陆羽《茶经》所引用的《广陵耆老传》记载,远在  相似文献   

2.
也说茶     
吃茶是一件雅事,文人墨客品茗论道,自然是雅致的。我喜欢饮茶.但却雅不起来.基本是大口牛饮,难有雅相。更无满腹诗文,也就难以有雅韵了。  相似文献   

3.
馋茶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4.
“吃”茶     
《水浒》《金瓶梅》《西游记》里,把喝茶写作“吃茶”,并非笔误,而是真吃。王婆和西门庆制造中国史上最著名奸情案,之后请潘金莲来,为了哄住她,就先“浓浓地点道茶,撒上些出白松子、胡桃肉”。  相似文献   

5.
潘春华 《美食》2012,(6):57-57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茶     
俄罗斯人民除了伏特加以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饭后喝茶,热气腾腾的能把人舌头烫掉的滚滚的热茶。俄罗斯人饮茶的习惯可以追溯到16世纪俄罗斯上层贵族,之后这一习俗很快在俄罗斯大众中流传开来。俄罗斯漫长的冬天和寒冷的气候也是人们爱喝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老猫 《食品指南》2014,(4):108-109
《春渚纪闻》里说,苏东坡有一次和黄庭坚、张耒等人一起搓饭,有道菜叫“骨琏儿血羹”,大荤。吃完了,有人口渴,想要碗薄茶喝。可苏东坡手里的茶就没次的。最后找了龙团出来,碾了,煮了,“遍啜坐人”。大家喝茶解了荤腥,就议论:“要是茶能说话,肯定为自己叫屈。”意思是这么好的茶,配这么荤的食物可惜了。苏东坡拍掌道:“别说,这个题目还真有意思。”就按照朋友建议,写了篇《血羹龙团称屈赋》,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于东北“土河”(老哈河)与“潢河”(西拉沐伦河)流域的古老民族。登国三年(388)始与中原王朝交往,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通过来唐学习的酋长子弟或质子、和藩公主及侍女以及朝觐朝贡的使臣,将饮茶风习传入契丹;八世纪中至十世纪中,饮茶风习已在契丹各阶层中广泛传播;十世纪后期至1125年,饮茶已成为契丹族的生活习俗,且影响到其社会政治与民俗。其茶叶来源,初则通过馈赠、使臣与和藩公主带入;晚唐五代时,主要是通过朝贡馈赠、中原王朝进献、边境贸易、越海贸易、私人茶商以及战争掠夺;北宋时,其茶叶来源主要通过宋辽边境榷场、私人茶商贸易与宋朝的馈赠。其饮茶方式受中原地区影响,晚唐五代,以“煮茶”为主;北宋逐渐变为“点茶”为主;传入契丹的茶叶虽不乏一些名品,而主要仍是通过贸易获得江淮、两浙、荆楚之地所产的一般片茶与散茶;北宋后期,一些建州茶叶名品,亦通过榷场、私人茶商与海路输入契丹。同时,饮茶作为一种礼仪已渗透于契丹族人的宗教信仰、政治礼仪与民俗中,且形成自身的饮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美食》2009,(4):43-43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饮茶谚语。湖南中医学院教授李文海说,它形象地表述了喝茶的科学之法。  相似文献   

10.
吃在上海     
《食品与生活》2007,(9):25-25
开创苏式月铸先河——功德林净泰月饼;净泰点心中的经典——玉佛寺净泰月饼;重温经典——新雅推出四大“百果月饼”;  相似文献   

11.
大红绿地吃     
叶梓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10-110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日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趣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咕咕”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与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2.
饮茶的误区     
吃茶比喝茶更有营养。错误。一是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量很少,而多数茶树还是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所以吃茶不安全;二是茶叶在制造过程中有可能受到由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3,4-苯并芘的污染。虽然3,4-苯并芘是致癌物,但它属脂溶性物质,一般冲泡方法不可能将它从茶叶中浸  相似文献   

13.
思远 《中国食品》2012,(14):66-69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而且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宗伦 《美食》2012,(9):54-54
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然而,关于饮茶也存在很多误解。《印度时报》近日载文,帮助读者消除饮茶的9个误解。误解一白茶和红茶来自不同植物。白茶和红茶都来自茶树,但加工方式不同。红茶多了发酵过程,而白茶的嫩叶被采摘后,只经过杀青,不揉捻,之后晒干或文火干燥。  相似文献   

15.
GABA铁观音茶     
茶是中国的国饮,对国人来讲,办公桌或是家中茶几上的一杯茶是再常见不过的。从学喝茶、喜饮茶,到研究茶、开发茶,这段路我走了25年,所有茶中,最喜安溪铁观音。  相似文献   

16.
肖红梅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2016,37(23):280-284
茶是除水以外消耗最多的一种饮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可作为癌症的保护因素。而喜食烫食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使食道上皮细胞脱落、更新加快,从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关于饮茶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从茶的消耗量、茶的种类、饮茶温度3 方面对近年来茶和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欧阳军 《烹调知识》2013,(10):16-18
在我国闽南和台湾,人们把茶列于大米之前,称茶叶为“茶米”,甚至连饮茶也叫“吃茶”,在四川、安徽、江西、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也有此叫法。可见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地位很高。我们这里说的“吃茶”却真是把茶叶当作一般食物那样吃下去。据史书载:“萍人(江西)饮茶,于他地不同,其敬客皆进以新泡之茶,饮毕,复并茶叶嚼食。”在湖南的一些地区,人们有连汤带叶吃茶的习惯。据徐珂《清稗类钞》“长沙人食茶”一条说:“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  相似文献   

18.
品茗饮茶,于人体健康大为有益。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本应好好培养的“嗜好”,如今反倒成了不少人的奢望。人们期待着,市场上尽快出现一种便捷的、能予充分吸收茶叶内有效营养成分的茶衍生品来填补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这一空白。于是,茶力来口香茶(茶片)应需而生。茶力来的面世,无疑为紧张而劳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而“另类”的休闲食品,倡导着一种全新的“吃茶”时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茶叶好处认知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企业抱着对茶叶的信赖,开始小心尝试着将茶叶加工后放入糕点、莱肴、糖果之中,不经意地由喝茶时代走进间接吃茶时代。人们更期待着能够有一种更便捷、健康的食用纯茶方式。  相似文献   

20.
winnie 《上海调味品》2011,(9):24-34,36-47
以茶入馔,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原料里包含了茶的糕饼点心统统叫做“茶食”,用茶做的菜叫“茗菜”,加了茶的粥叫做“茗粥”。秋季天气干燥,而茶菜滋味平和,可以缓解秋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