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对于洋奶粉来说,肉毒杆菌、双氰胺等事件接踵而来,特别是巨额罚单更是重创洋奶粉企业。自2013年7月开始,洋奶粉便遭遇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8月,6家企业因价格垄断行为共处罚款6.6873亿元,创下中国反垄断罚单金额之最。洋奶粉站在了风口浪尖,而在反垄断调查启动之前,洋奶粉已经陆续宣布降价。于是,洋奶粉走下神坛的声音不绝于耳。洋品牌们犹如惊弓之鸟,相关涉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也举步维艰,更有如明治那样的,无奈选择暂时退出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国内奶粉政策调整极为密集,国家对行业龙头的扶持意图明显。那么,洋奶粉的好日子是否到头了?国产奶能否打响绝地反击战?国产奶又能靠什么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2.
就在国产奶粉失去信任,消费者纷纷将信任票投给洋奶粉的时候,洋奶粉也不争气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洋奶粉不断受到质疑的环境下,外资奶粉依然有着国内乳企难以企及的光环。这些消费者的青睐,常常给了外资乳企任性的底气,最让消费者受伤的往往就是换个包装就提价。最近,一贯价格稳定的雀巢也放大招了,雀巢超级能恩换新包装后,每罐涨了46元。一般宝宝一周喝1罐奶粉,相当于一个月要多掏184元。这笔支出,让消费者感觉就是在"敲诈"对品牌的忠诚者。在沃尔玛超市的货架上,雀巢超级能恩新  相似文献   

4.
尚渺 《食品开发》2013,(1):13-15
历史车轮悄无声息驶入2013年.要问新年里食品行业什么新闻最受国人关注,非“新西兰毒奶粉”事件莫属。1月25日,有国内媒体引用《华尔街日报》报道.将风险提示项进行解读,引发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残留的新闻。随着国内媒体纷纷跟进,更有甚者将报道内容直接变为“新西兰奶粉含毒”、“新西兰毒奶粉”等,  相似文献   

5.
谷悦 《中国食品》2013,(15):21-23,20
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进口奶粉的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进口奶粉国内外差价已超过两倍。最近,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对洋奶粉进行反垄断调查,区无疑给了国产奶粉一线生机。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毕竟洋奶粉分占据着中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不能只靠政府对洋奶粉的反垄断,思考如何利用止此时机在奶粉市场中崛起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福建轻纺》2012,(5):15-16
近期,雀巢、美赞臣等国际乳业巨头再次提高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部分奶粉产品价格,这是继去年底惠氏、美素等多个“洋奶粉”提价后,进口奶粉在3年内的第四次调价,年均涨幅已达到15.5%。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企业所谓的“成本涨价说”早已不具说服力,而国际巨头力图控制中国奶粉市场定价权,并“谋篇布局”中国市场的企图或才是其涨价的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乳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让洋品牌赚得盆满钵满,让国产品牌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据中新网8月6日报道.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奶粉原材料含有可致命的肉毒杆菌.波及多家企业和多批次在华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而让舆论哗然的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故的独立调查报告尚未出炉的时候,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公司西部乳业又被曝出原料硝酸盐超标13倍,这势必让新西兰奶粉的国际形象再次面临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销量回暖,销售额从2012年的485亿、2015年的815亿到2016年的969亿,预计今年可以突破千亿。然而,其增速依然不敌洋奶粉。目前国内的洋奶粉市场额大约750亿,每年增长率在20%以上。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中国乳业仍面临品牌信任薄弱、流通成本高企、管理水平欠缺等诸多难题,亟待补齐短板,苦练内功,同时也需要营造对国产乳业较为宽松和客观的舆论环境,提振消费者信心。  相似文献   

10.
海关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进口奶粉3.3万吨,其中从新西兰进121奶粉3.1万吨,增长3.5倍,占同期广东省奶粉进口总量的94.6%;从澳大利亚进口1539吨,增长1.2倍,占4.7%。与此同时,进口价格却持续走低,上半年进口均价为每吨2347美元,同比下降54.9%。6月份则再创新低,为每吨2147美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关于一款法国奶粉因为质量问题被下架之后仍在销售的新闻充斥着各大媒体,连央视的主流媒体也对事件中的拉克塔利斯集团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无疑是洋奶粉的尴尬,也让洋奶粉的忠诚粉丝内心更加纠结了。事件原委2017年8月中旬至12月,法国先后有超过30名平均年龄4个月的婴儿被确认感染沙门氏菌,并证实婴儿出现症状前,曾食用拉克塔利斯集团生产的婴儿食品。法国卫生部于去年12月2日发布公告,因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有关部门紧急召回由法国乳品巨头兰特黎斯  相似文献   

12.
洋奶粉在中国的营销状况 AC尼尔森在一份201 2年婴儿奶粉行业研究报告中称,龙年迎来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预计今年会诞生1 800万的新生人口,而这刺激婴儿奶粉市场产生450亿元的需求.在这其中,200-299元中高端的奶粉销售占比最高,在今年3月的一次测算中,中高端奶粉占比达到42%;150-199元中端奶粉占比29%;300元以上的占比9%.而100-149元的中低端和100元以下的低端奶粉仅占比16%和5%. 目前在国内市场可以买到的洋奶粉品牌多达百个,国内的洋奶粉市场已经形成美国、欧洲、新澳、日韩四大派系,其中美系奶粉的销量最大,而新澳及韩系奶粉以超过50%的增幅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穆兆曦《洋奶粉涨价,疑似趁火打劫?》 洋奶粉涨价的动因,很可能是以下三种: 首先,心理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服饰专业记者,常与国内品牌服装经理及服装设计师接触,聊起服装质量与设计风格时,听到较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服装百分之××用的是进口面料”,而且这个比例往往很大。采访面料企业,也是同一种声音:“我们主要做出口服装订单,由服装厂来样我们加工面料”。如此一进一出,让记者产生了疑惑:服装设计师在国内找不到符合设计需求的面料而青睐进口面料;国内面料企业却满足于依据来样生产,低层次出口常规面料(或间接以服装形式出口)。国内真的设计生产不出适应市场的面料吗?国产面料究竟“软”在哪?需要做哪些举措才能改变国内面料的目前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 记得今年五、六月份,二恶英事件席卷全球,洋乳品纷纷撤下柜台“听候处理”。国人争购“三鹿”、“完达山”等国货,笔者奔走于各大超市之间,亲眼目睹这火爆的场面,着实扬眉吐气了一回。兴奋之余,与同事合写了一篇“梦醒二恶英,国货当自强”。身为炎黄子孙,当为国产品牌鼓与呼。 文章发表后,一片叫好声,但在该文中我们也不无忧虑:“国产奶粉是否能长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不是昙花一现?”谁知笔者不经意的一笔,竟不幸而言中。随着“二恶英”事件尘埃落定,我国卫生部对欧盟4国乳制品发出解禁令后,洋奶粉又悄悄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改委约谈“洋奶粉”企业不到两个月,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便“涨声一片”。据报道,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均已开始涨价,幅度达到1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洋奶粉涨价,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转向国产奶粉。  相似文献   

17.
18.
“你家的奶粉是哪产的?进口的奶粉千万别喝了,那里面含有二恶英”.“你家的奶粉有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奶粉吗?一定不能再喝了,这些产地的奶粉有致癌物质.”“商店的国产奶粉都快卖光了,快去买吧,不然就没有了.”……继“科索沃危机”之后,又一个来自欧洲的新名词——“二恶英事件”爆发以来,类似以上的话语在大街小巷广为传送.把“吃饭了吗”、  相似文献   

19.
虽然阜阳奶粉事件给国产奶粉品牌的伤口洒了一把盐,跨国公司乘机取得了整体性的胜利,但是阜阳奶粉事件同时也救了中国的奶粉企业,因为在这个危机之后,中国的奶粉企业大多已经开始苏醒。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内乳业和洋奶粉,国人的印象并不模糊,前者因为各种负面风波而难以信任,后者因为不断涨价而且还得忍痛割爱。笔者通过各个渠道了解的各种信息加以综合之后,惊奇的发现,洋奶粉在国内乳业不断的负面信息和风波炒作之下,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力,其看似凌乱毫无章法的表象下面是系统的组合拳和战略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