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磺酸钠、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在水中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基的条件下合成共聚物,探讨了共聚物用量、pH、温度、Ca2+浓度对共聚物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179-185
在聚合物驱实施过程中,机械降解,造成聚合物黏度下降,从而影响最终采收率。为提高聚合物工作黏度,提高抗剪切性能,对分子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引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铵(APS)和DMAEMA为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采用常规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微支化微交联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其中,DMAEMA上氮邻位的仲碳上可形成引发活性点,进一步引发自由基聚合形成支链,链端自由基通过耦合终止形成交联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微支化微交联聚丙烯酰胺的结构,通过对聚合物溶液的性能测试探究了不同引发剂配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MAEMA作为还原剂参与了聚合反应,体系中形成了微交联结构,聚合物的黏度及剪切稳定性随DMAEM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DMAEMA同时具有链转移作用,含量过大时聚合产物分子量降低,剪切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和物理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并对环氧树脂的用量和不同改性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测试、耐水性能测试和甲苯溶胀率测试等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及乳胶膜的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后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的耐水性能、耐甲苯溶剂性能、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当物理共混法的环氧树脂用量为15%,原位乳液聚合法的环氧树脂用量为10%,得到的复合乳液和乳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496-500
以天然材料与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超高密度钻井液用分散剂JZ-1,对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单体AMPS用量和天然材料与乙烯基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分散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通过IR对共聚物进行了红外表征,借助热分析对共聚物进行了热稳定性评价,利用Zeta电位仪对重晶石表面电位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在钻井液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在不同类型的基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能,并且在密度为2.8g/cm3的钻井液中加入JZ-1,可使体系漏斗黏度由282s降低至130s,显著地提高了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烯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丙烯酰胺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共聚物分子结构,并用分子凝胶渗透色谱来测定共聚物的分子质量.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来考察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并考察其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质量为43 260;聚羧酸减水剂的折固掺量为0.2%、水灰比为0.29时,水泥的初始净浆流动度达287mm,60 min净浆流动度为299mm;合成的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饱和吸附量为5.33 mg/g.  相似文献   

6.
根据核能工程需要,文中以磷酸盐、硅灰石粉等为原材料配制了耐热混凝土。对磷酸盐耐热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磷酸盐纤维是一种合成的无机聚合物品质纤维,它的化学组成接近于2CaO·Na_2O·P_2O_5。制造磷酸盐纤维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纯碱和磷酸等矿石和化工原料,来源比较丰富。磷酸盐纤维的形态和性能都与石棉和玻璃纤维十分相似,因此,在工业上可以代替石棉和玻璃纤维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摩擦材料、塑料地板底衬材料等。一、磷酸盐纤维的性能下面列出的是磷酸盐纤维的主要性能,并  相似文献   

8.
针对灾后混凝土工程需要快速及时修补的情况,研究了磷酸盐快速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磷酸盐快速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随水胶比和P:M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龄期的增长,水胶比和P:M对磷酸盐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逐步显著.掺加20%粉煤灰或20%磨细矿渣后,快速修补材料抗压强度有所降低,后者更为明显.磷酸盐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639-644
利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以及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研制出一种新型清洁压裂液,从耐高温性、抗剪切性、黏弹性、流变参数、滤失性、破胶性、抗盐性以及对地层伤害性等方面对该压裂液体系进行评价,发现该新型压裂液分别在130℃和160℃、170s-1下剪切1h后,黏度仍保持在40mPa·s以上,残渣量为0,岩心伤害率为21.72%,沉砂速率为1.96×10-4 m/min,滤失系数C3=7.622×10-4 m/min(1/2),且压裂液性质不受水中盐浓度的影响。此外,与传统胍胶压裂液进行对比发现,该新型压裂液在抗高温性与抗剪切性方面与胍胶压裂液相差甚微,而在伤害性、破胶性等方面则远远优于胍胶压裂液。该压裂液在高速剪切下黏度下降,剪切速率降低时,黏度随之恢复,这一特点可大大降低施工摩阻。该新型压裂液具有的上述特点,使之可望取代胍胶压裂液,成为可满足油田压裂施工的压裂液体系。在G34-0X井盒8段的压裂施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性聚丙烯酰胺灌浆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平安  张亚峰  邝健政 《化学建材》2005,21(5):45-47,54
利用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开环反应,从而制得一种改性聚丙烯酰胺。不仅在聚丙烯酰胺的侧基——酰胺基上引入可聚合的双键,而且还引入强亲水性基团-OH。用FT-IR、(?)H-NMR对改性PAM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GMA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使用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并添加其他试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无毒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灌浆材料。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7):1062-1064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方法: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治疗进行阐述。结果: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适合长期服用等优点。结论:从天然药用植物中提取抗抑郁有效成分及研制新型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抑郁症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0)
卒中后焦虑是脑卒中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随着卒中后焦虑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疗效也逐渐得到显现。笔者主要从卒中后焦虑的中药、针灸治疗两方面对卒中后焦虑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7):1060-1061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美多巴片0.125~0.250 g,每天3次,帕罗西汀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辨证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UPDRS及HAMD评分明显减少,抗抑郁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障碍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0):1623-1625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薄氏腹针治疗,疗程4周,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 stroke scale,NHISS)和Barthel量表评分变化,以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NHISS和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且安全性高,患者不适感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8):66-6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和2013年脑卒中抑郁症住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3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路径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2、4、8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干预脑卒中抑郁症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1519-1522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益肾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用药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疏肝益肾通络方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柴胡、枳壳、石菖蒲、白术、郁金、茯苓各15 g,当归、炒枣仁各20 g,甘草6 g。辨证加减用药:嗳气频繁发、脘闷者加法半夏15 g;胁肋胀痛者加青皮10 g;失眠者加龙骨、牡蛎各10 g;郁火烦躁者加牡丹皮15 g。水煎服,首煎加水500 m L,取药汁150 m L;二煎加水300 m L,取150 m L药汁,相混合,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连续服用4周。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测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HAMD评分为(28.21±1.36)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8.30±1.53)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HAMD评分为(12.15±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1.37)分,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ADL评分为(50.91±10.16)分,对照组ADL评分为(65.73±8.46)分,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77.15±8.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3±8.46)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疏肝益肾通络汤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0):1499-15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心养脾汤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判定。单项症状疗效判定通过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体质量减轻、迟滞、绝望感、认知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进行观察判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比较,治疗组在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认知障碍等症状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8):1227-1231
目的:对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5月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研究质量,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均为百忧解,治疗组为体针的20篇,治疗组为体针结合百忧解的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针组治疗中风后抑郁优于百忧解组[MD=0.84,95%CI(0.27,1.45),P=0.004],体针结合百忧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也优于百忧解组[MD=3.66,95%CI(0.38,6.94),P=0.003]。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百忧解,但是仍需要更多大样本、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212-214
晚二叠系龙潭组是川南主要含煤地层,其富煤带的形成、展布方向及排列上展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因数的影响。通过相邻矿段、井田的资源量丰度对比,分析了富煤带的变迁规律,分析矿段主要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1563-156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按门诊单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治疗组患者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2增加程度对比,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O2降低程度对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明显提高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安全、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