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咸阳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认识的方法,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经由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并收回,有效回收率93.7%。结果被调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1.2%。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其平均知晓率也不高。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教育、电视、广播和网络途径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男、女生除通过学校课程教育获得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来源途径的比例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4.6%的学生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76.5%的学生支持学校定期展开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选购食品时,学生最关心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次是商品的价格。结论被调查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普遍贫乏,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展开相关讲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现状,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餐饮从业人员720名,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8%,不同单位、不同工作岗位人群知晓率无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培训次数人群知晓率有差异;98.8%的餐饮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89.7%的调查对象已经总体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结论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应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的知识水平,培养其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规范其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本文对湖南城乡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抽取湖南省20所小学868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小学生自填问卷,了解湖南省城乡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本状态。结果表明:湖南省城镇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普遍高于农村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但湖南省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渭南某高职院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其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该校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高职学生形成正确、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自行编制问卷,对渭南某高职院校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四所二级学院的24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高职学生对"绿色食品的含义"知晓率为30.2%,"塑料容器底部三角形里的数字为几时可循环使用"知晓率39.6%,"煮豆浆的正确方法"知晓率55.3%;食品安全知识与行为相关系数r_S=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参加过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或宣传活动"、"接触到食品安全知识或相关宣传频率"对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较低,并且影响到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尤其是年龄越小、非独生子女、参加过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或宣传活动频率较低、接触到食品安全知识或相关宣传频率较低的学生可以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北省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从业态度和行为的现况,为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759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总体知晓率分别为74.1%、88.2%和79.3%;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为89.3%,未达100%;文化程度高、单位规模大、经过培训、从业时间长的从业人员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良好率均高于相应其它人员;从事烹饪岗位的从业人员好于其它岗位人员。结论:唐山市部分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较低,但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态度比较积极,因此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宣传、加大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对提高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规范食品从业人员行为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营养缺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并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月饮食消费不同的学生饮食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上课其他膳食知识来源于书刊报纸的饮食态度最高,从别人口中的饮食态度最低。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较未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较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但对营养的态度积极,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不良饮食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对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按容量等比例概率抽样法,确定50个居委会,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对890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正确回答率为76%,食品安全知识结构不均衡,被调查居民食品安全添加剂、食品监管知识正答率较低,特别是食品安全添加剂正答率仅为42%。居民的食品安全行为总体正答率为81%。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行为正答率相对偏低。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关部门应针对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态度,逐步形成健康的自觉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某高职院校12个系,每个系随机抽取10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仅为59.3%,不同性别、文理科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理科生得分高;学生对待营养的态度普遍较好,其中,90.8%认为合理膳食与健康关系很大、52.7%愿意选修营养方面的课程或参加相关讲座;调查学生中存在不合理的营养行为,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挑食偏食,有吃夜宵和零食习惯的人分别占80.9%和71.7%,仅29.2%的学生一日三餐饮食规律等。结论:应加强学生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了解城市居民食用油营养认知现状,为开展居民食用油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上海和郑州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与χ2检验对城市居民食用油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市共调查645名城市居民,食用油知识总知晓率为50. 9%;正性态度总持有率为73. 1%。城市居民食用油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食用油相关态度较积极,存在不良的食用油相关行为,需根据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不同特点采取必要的科普宣教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了解铁路高铁餐车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在从业人员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对某铁路局542名高铁餐车服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该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得分为5.79±1.67分(满分10分),合格率为44.0%,良好率为13.7%。416名(96.7%)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获得与行业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行为总体形成率为78.6%。被访者文化程度愈高,其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就愈高,各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以下年龄组别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年龄组别被访者低(P<0.01)。岗龄1年以下的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岗龄组别被访者得分低(P<0.01)。结论 高铁餐车食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食品安全认知,但仍存在不足。他们获取相关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在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习惯方面,需要对他们宣教干预,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上岗时间不长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某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大型连锁超市中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在超市雇员中开展食品安全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某大型连锁超市443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该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得分为5.79±1.67分(满分10分),合格率为44.0%,良好率为13.7%。416名(96.7%)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获得与行业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行为总体形成率为78.6%。被访者文化程度愈高,其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就愈高,各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以下年龄组别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年龄组别被访者低(P<0.01)。岗龄1年以下的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岗龄组别被访者得分低(P<0.01)。结论上海市某超市食品从业人员已具有一定食品安全认知,但仍存在不足。他们获取相关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在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习惯方面,需要对他们宣教干预,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上岗时间不长的人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餐饮从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知识知晓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单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83户餐饮单位的1 735名餐饮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运用Excel 2003、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被访1 678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知识知晓率为75.1%,性别、户籍、年龄、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岗位、餐饮单位类型等为知晓率主要影响因素,各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知识普及情况较好,但需加强外省市来沪年龄较小、从业年限较短、文化程度较低的餐饮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及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57名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10.48、13.58、11.00;医学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营养态度各类学生均较好,但饮食行为均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结论:针对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达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以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现状,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对北京朝阳区2024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的2024份问卷中;88.66%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60.87%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主要困难是信息太多、可信性差。部分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低于50%。结论:社区居民对所调查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存在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食品购买、储存、制作的错误认识,但对获取食品安全知识具有良好意愿。要根据社区人群特点,帮助人们弥补相关知识欠缺,纠正转变不健康的食品购买、储存、制作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膳食习惯及营养标签的知识(K)、态度(A)、行为(P)情况,为改善学生营养水平及提高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知识、改善态度、改变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共选取山东某医学院4个医学相关专业的一、三年级本科学生共480人。问卷内容主要有营养基础知识、膳食习惯、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共发放问卷480份。结果:本科一年级与三年级医学生的营养基础知识、标签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饮食习惯的调查没有显示差异(P0.05)。结论:高年级学生营养基础知识、营养标签知识中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低年级学生;在饮食习惯、食物选择的态度、行为方面医学生没有年级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等9个城市的706名成年居民进行预包装食品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成年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为59.6%。年龄和教育程度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44.9%的成年居民关注脂肪,其次是糖(44.2%)、蛋白质(43.5%)、能量(37.7%)、碳水化合物(36.8%)、膳食纤维(35.4%)和钠(28.2%)。93.3%的成年居民在超市购买预包装食品,其次是便利店(54.1%)、市场(38.4%)和网络(14.3%)。结论:应开展全民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居民读懂营养标签,引导居民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解常州科教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随机抽取五所高职院校的9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5.69±1.32)分,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年级(P0.05)。12.5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食品理化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国15个省的省级、市级、区(县)级部门下属食品理化实验室及第三方机构、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食品理化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339份。除性别对态度得分无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就职年限等对行为无显著影响外,年龄、实验室类型、所在区域和最近一次接受培训时间等均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因素,且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尽管存在满分问卷,但食品理化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KAP平均得分仅略高于及格水平。需要关注重点人群,如年龄25岁以下、就职年限2年以下或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提升、态度的端正和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医学生开展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及护理专业在校学生1 050人,通过测量体重、身高,计算BMI值,并同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在理想的膳食模式中,每周应进食鱼虾蛋类及牛奶在4次以上的知晓率最低,低于20%;认为一日三餐应规律进食、食物选择应按营养价值选择不足20%;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是不快速进餐。运动知识知晓率不足15%,运动态度良好,9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进行体育锻炼,但运动行为较差,能每周坚持3次30min以上有氧运动的学生不足5%。医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明显的性别、民族和生源差异。结论:医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应利用自身教学环境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某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教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上海市某大型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该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采用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于宣教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宣教后被调查者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总体得分由宣教前的5.79(±1.67)分提高至7.83(±1.62)分(满分10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或关注者由宣教前的60.5%上升至90.5%(P〈0.01),认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有意义者由宣教前的84.2%提高到96.2%(P〈0.01);宣教前后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的总体形成率分别为78.6%、95.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显著提高了该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