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7,(5)
介绍夏小军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其在治疗上组方严密,注重药物配伍,并结合辨病遣方选药,疗效较好,特别是在"无症"可辨的情况下,利用西医学指标而投药,丰富了中医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150-151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和康力龙联合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环孢菌素A和康力龙4个月时病情无明显改善,联合蒙药(草果21味丸)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患者接受环孢菌素A和康力龙治疗期间加用蒙药,3个月后逐渐脱离输血依赖,随访至今,病情稳定。②三药联合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因缺乏对照,所以不能肯定蒙药起到主要的疗效。结论:蒙药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故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0):126-127
目的:从产品开发角度分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Cortellis数据库的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已有5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上市,9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处于注册及临床Ⅲ期,未来市场上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Mesoblast、FCB等公司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拥有量上具有优势。间充质干细胞产业内部的商业交易也越来越多,目前共发生包括药物开发及商业化许可、专利资产出售以及早期药物研发合作等12起交易,其中药物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是最主要的交易模式。尽管中国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的西比曼生物、北科生物等公司已有多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中国本土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前景可期。结论:虽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技术发展快,市场需求大,相关企业产品研发与商品化积极性高,上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
查阅相关文献,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发病率及其危害性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历程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4)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与毒邪致病相关,精血亏损、毒邪稽留是其主要病机。笔者采用补虚药及剧毒中药组成的补虚解毒方治疗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其中4例治愈,2例明显进步,1例无效;随访3年,1例死亡,1例复发,其余基本治愈。补虚解毒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6):98-9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补肾活血通络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措施,对3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护理。结果:36例肝硬化患者愉快地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做好干细胞移植前护理,移植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最初发现于肝组织中,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拥有促血管生成、促细胞分裂等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研究[1]表明,将BMSCs与HGF联合起来,HGF可以抑制低营养引起的BMSCs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同时BMSCs可以成为HGE基因理想的细胞表达载体.这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HGF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经HGF 修饰后的BMSCs (HGF-BMSCs)的生物学特性、其对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和HGF在口腔中的生物学作用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可从多种组织中分离,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可迁移至受损组织,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表明MSCs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趋向性和抗体的生成,可调节NK细胞的增殖、毒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DC细胞的成熟、分化、增殖、迁移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本文就MSCs对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特性作一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是核辐射事故应急医学处理的重要环节,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临床特点可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细胞因子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对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初治再障组),经过正规治疗,可随访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标准治疗组(22例,应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葡萄糖酸锌治疗组(20例,在标准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选择同期40例健康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初治再障组患者血清铜含量及铜/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铜/锌比值与 CD4+/CD8+呈负相关(r="0.45,P =0.005)。治疗后葡萄糖酸锌治疗组患者 CD4+/CD8+比值恢复好于标准治疗组(P =0.000)。结论铜/锌比值与 T 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共同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及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脂肪垫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兔脂肪垫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 SMSCs,有限稀释法纯化和扩增 SMSCs,观察 SMSCs 形态学特点;CCK8法测定第2代及第4代 SMSCs 增殖能力;Alcian Blue、碱性磷酸酶,以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第4代 SMSCs 在定向诱导液中向成软骨、成骨、成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脂肪垫滑膜组织经组织块培养2~3 d 见 SMSCs 生长,12~14 d 可获大量 SMSCs,纯化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第2、4代 SMSCs 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MSCs 经诱导可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关节内脂肪垫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地分离出 SMSCs,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1):26-3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肺气肿大鼠模型肺组织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3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Cs干预组(A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MSC 1×106个/mL),肺气肿模型组(B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及MSC对照组(C组,10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MSCs 1×106个/mL),正常对照组(D组,4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采用烟熏法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SD大鼠来源的MSCs,经GFP标记细胞后将其经尾静脉注入肺气肿模型SD大鼠体内,24 h内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迅速冰冻切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转染GPF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内定植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具有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至第4代时有99.5%表达CD44、99.6%表达CD29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仅有0.4%表达CD34、1.0%表达CD45单核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表型;成功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香烟烟雾暴露组(A、B组)平均肺泡间隔为(119.0±26.2)μm,高于对照组(C、D组)的(89.8±1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肺泡数为(173.9±68.3)个/mm2低于对照组的(280.3±104.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共聚焦发现MSCs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24 h后可见A组大鼠肺组织内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MSCs,而B组、C组及D组均未见转染荧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后可在肺气肿模型大鼠肺内定植,为MSCs治疗慢阻肺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1):19-20
目的:探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模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 d龄SD乳鼠20只,平均分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DMEM组)两组,每组各10只大鼠,制备急性心急梗死模型后,观察组大鼠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大鼠注射无血清DMEM,移植1个月后,观察两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LVEF分别为(73.45±9.17)%、(43.26±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镜下均见左室瘢痕组织形成,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出现左室重塑特征,观察组大鼠心脏改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血管密度分别为(45.69±4.28)、(17.41±3.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0):38-4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鼠模型中作用,探讨BMSCs移植治疗儿童NS的可能性。方法:分离、纯化、扩增和鉴定BMSCs。21日龄刚断奶的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筛选尿蛋白浓度<0.8 g/L作为实验用鼠。随机选取5只实验用鼠作为正常对照称A组,其余实验鼠按照Bertani法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作MCNS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B、C、D组,每组5只,分别按计划注射生理盐水、泼尼松灌胃和注射BMSCs细胞悬液。各组大鼠按计划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检测。结果:造模前,各组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B、C、D组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升高,且A组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干预后1、4、8周,B、C、D组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持续升高,C、D组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且D组干预后8周血肌酐水平低于C组(P<0.05)。结论:BMSCs移植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肾损伤,降低蛋白尿和血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感染、酒精、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肝脏慢性损伤的结局。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必然经过的中间阶段。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ECM在细胞间质过量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基本机制。抑制HSCs活化、增殖和减少HSCs胶原合成,阻断相关信号通路转导、诱导HSCs凋亡成为防治和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1-3]。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6):92-95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关节创伤等因素造成的软骨缺损的研究方兴未艾。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酸性多糖类生物大分子,亦是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等特性,HA已成为优良的天然生物材料,其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软骨缺损修复已有一段历史。近年来又发现,HA除作为载体支架材料外,还可作为调节因子应用于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以下将对近年来利用HA应用于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以MSCs为基础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2):157-160
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9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网织红细胞(RET、HLR及IFR)、血小板(PLT、PDW及MPV)及红细胞(HCT、MCV及MCH)参数,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型与治疗情况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网织红细胞参数、PLT及HCT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中不同分型与治疗情况者的上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参数均显著异常,且对疾病的分型与治疗情况具有较高反映意义,因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0):29-32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70只大鼠,雄性,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只。两组大鼠均采用脊髓半切建模。建模1周后研究组行UMSCs移植,对照组给予等量不含干细胞0.9%氯化钠溶液注射。移植24 h及1、2、4周后,比较两组Tarlov评分。移植2周后,观察两组的组织学情况,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移植24 h后两组Tarlov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1、2、4周后研究组Tarlov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2周后,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空洞面积大,神经纤维相对稀疏,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星型胶质细胞明显聚集增生;研究组炎性细胞浸润且星型胶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有神经纤维通过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研究组移植2周后两组I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U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大鼠损伤脊髓部位的炎性细胞浸润、抑制胶质细胞形成瘢痕组织,对于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类似于多种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来源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它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分化多潜能性、来源丰富、取材简单、对机体的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