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力控制的磁悬浮硬盘的概念,介绍了力控制磁悬浮硬盘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对差动控制工作状态下系统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其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还介绍了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以及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结构非线性分析的不变总则虚拟载荷迭代原理研究和编写了适于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进行多次再分析的功能块AASA—OPT.在某型机翼设计中,应用该功能块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刚度修改.结果表明它对大型复杂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型建筑模板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几种新型建筑模板进行分析后,以热轧钢框竹模板为例,进行了系统的模板结构设计,并提出了组合作用工作原理下的模板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分析数据表格.  相似文献   

4.
隧道-竖井节点是地下空间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其抗震薄弱环节。由结构突变造成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不均匀会导致隧道与竖井产生显著的差动响应。本文依托典型软土道路隧道工程,以隧道-竖井节点为试验对象,依据动力相似原理完成了以土-结构相对刚度为控制因素的模型设计,并开展了横向激励下隧道-竖井节点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中测量了结构加速度响应和结构变形两类数据。通过对比加速度峰值和相关系数,对隧道与竖井间的地震差动响应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隧道纵向变形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梁-弹簧模型,提出了隧道-竖井节点地震响应拟静力简化分析模型,并推导了隧道变形的拟静力解析计算方法。经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该拟静力简化分析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隧道纵向变形,并以闭式解的形式,直接建立了隧道纵向变形与隧道-竖井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半移动式破碎站上的塔楼进行结构设计和静、动态应力分析.证明了在各种载荷作用下,塔楼整体变形小、刚度大,其结构强度、刚度足够,从而为塔楼结构的国产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SAP5程序对该动梁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该梁的力学模型,在保证原动梁外形不变、重量不增加等条件下,采用优化方法追求其刚度最大,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得到SAP5程序的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7.
闸门结构刚度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靠性原理 ,建立了闸门结构刚度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 ,分析了荷载及抗力的统计数据 .利用荷载及抗力的统计数据对《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进行了刚度可靠指标的校准计算和分析 ,提出了钢闸门结构设计刚度目标可靠指标的取值建议 ,可供《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修订时参考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形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性能,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方法应用平截面基本假定,从力学平衡及变形协调出发,讨论了异形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层模型”对该结构抗侧移刚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和有限元的数值解作了分析比较.结果推导出了该结构体系抗侧移刚度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双向耦合效应.结论《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对该结构两个方向分别单独进行抗震验算和位移验算,是偏于不安全的,其抗侧移刚度较按抗弯刚度等效矩形柱削弱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缸心距确定后,其曲轴单拐的纵向结构参数如何分配对曲轴的刚度、强度、重量、体积及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和结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对曲轴单拐纵向结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为某型号发动机曲轴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型3-TPS并联机床进行刚度计算和分析,找出不同型位下该并联机床刚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使机床避免薄弱环节,以提高在高刚度下工作机床的加工精度.方法对并联机床刚度进行理论建模,找到对该并联机床静刚度产生影响的因素,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型位下、不同方向上的刚度进行仿真和计算.结果在同一位姿下,沿着Z轴方向刚度较大;在不同位姿下,极限位置的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处在动平台与平行机构相连的铰链连接处;平行机构的变形量比较大.结论沿主刚度方向的刚度比其他方向大,远离极限位置可以提高刚度,并联机构的薄弱环节在动平台与平行机构联接的铰链处,平行机构的刚度将对整机刚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一种应用共振隧穿压阻薄膜的GaAs基4梁式微加速度计,设计出共振隧穿薄膜以及GaAs基微加速度计的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速度计进行了模态仿真.讨论了加速度计的加工工艺,并完成了基于加速度计共振隧穿压阻薄膜的压阻特性研究.首次采用控制孔技术制造了GaAs基微加速度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微机械陀螺和共振隧穿效应器件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共振隧穿效应的微机械陀螺仪结构.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了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及驱动速度对哥氏效应的影响.对微陀螺仪的检测结构进行了理论建模,详细分析了输入角速度、哥氏力、检测梁正应力三者间的关系,并推导出检测梁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关系式.经数据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基于ANSYS软件的仿真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能够用于共振隧穿微陀螺仪的结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光纤加速度计传感原理的物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相位调制型Mach-Zender光纤加速度传感器,阐述了该种干涉型光纤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该光纤加速度传感系统的力学模型的分析,详细推导出了反映被测信号的加速度与干涉输出的相位差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讨论了决定加速度相位灵敏度的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基于栅结构电容检测式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模混合式系统的检测精度,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系统仿真模型,用以分析影响系统输出端噪声性能的主要因素。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大载波信号幅度、减小仪表放大电路的增益能够优化数模混合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系统的噪声性能。实验测试数据显示,当载波信号幅度为14V、仪表放大电路增益为1时,系统噪声等效加速度为3.054μg/√Hz,为优化前的0.256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虑载流子在量子点中的隧穿、弛豫、热逃逸和非辐射复合等主要输运过程,并建立速率方程模型,研究了隧穿注入量子点体系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探讨了隧穿注入量子点发射光谱对温度和隧穿几率的依赖性.理论分析表明:共振隧穿结构对量子点尺寸色散导致的激光展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信用微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设计的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系统,能同时用于导弹引信的安全系统和发火控制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和自检测系统;以国内现有的加工水平为依据,通过优化设计得到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仿真计算,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保证器件良好的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17.
旋转载体用硅微机械陀螺的相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旋转载体自旋作为驱动力的硅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和原理,通过对陀螺相位的处理来判断载体的偏转极性。用重力加速度计信号反映载体自旋信号作为基准,通过比较陀螺信号和加速度计信号的相位,再除去两者相位差中所含的滞后值,进而可以判断载体在空间中实际偏转方向。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inland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process technique level, a design platform of piezoresistive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accelerometer is given. This platform is much more adaptable to the inland designer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MEMS CAD software. The design flow is presented in detail, and the key techique in the platform is analyzed amply.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ology is exemplified in the design of a piezoresistive accelerometer, and the accelerometer i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for the give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accelerometer is now being manufactured.  相似文献   

19.
新型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测试斜拉索索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的索力测试系统,并与传统的基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索力测试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测试精度相差不大,由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固有缺陷无法实现索力的远程监测,只适用于索力的定期监测;而基于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的索力测试系统能够对索力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0.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重力和重力梯度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旋转加速度计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组成,详细推导了旋转加速度计航空重力梯度仪的测量原理,并举例说明了航空重力梯度测量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