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酵母菌鉴定操作规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是美国Biolog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自动化快速微生物鉴定系统,以酵母菌与96孔微平板上多种脱水碳源进行氧化实验和同化实验为基础进行鉴定,将菌体生长所产生的特征性代谢图谱与标准数据库作比对,从而得出鉴定结果。该系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酵母菌多相分类鉴定常用的技术手段。文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阅最新Biolog系统操作手册4·2版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技术规程的统一格式,研究制定了酵母菌鉴定的操作规程,以提高我国Biolog系统对酵母菌的鉴定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婴儿配方奶粉中微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关注,本实验对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人工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进行检测,获得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的API 20E生化鉴定方法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扼要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及其自动化研究的进展,包括:食品取样和样品制备,活细胞计数、估计微生物菌量,常规操作微型化及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鉴定系统、生化反应快速检测试剂盒,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子生物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楂罐头腐败微生物的富集、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初步断定本实验样品的污染菌为乳酸菌中的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并且通过本实验的探索,建立了一条检验山楂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鉴定引起低温保存肉制品腐败的液化沙雷氏菌, 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参考国标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检测, 采用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VITEKⅡ进行生化鉴定分析; 纸片法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生化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使得三糖铁琼脂底层产酸、斜面产酸, 不产硫化氢, 产气迟缓, 在半固体琼脂中沿穿刺线扩散生长。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VITEKⅡ鉴定结果为液化沙雷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链霉素、利高霉素、红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等常见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本实验成功的分离并鉴定了低温保存肉制品中液化沙雷氏菌, 为液化沙雷氏菌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是美国Biolog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自动化快速微生物鉴定系统,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科研单位、高校和生物企业引进该鉴定系统,但多用于细菌鉴定,应用于丝状真菌鉴定的研究未见报道。该系统用于丝状真菌鉴定是以微生物对95种碳源利用的特异性和利用碳源增殖后产生的浊度变化为基础。文中基于Biolog丝状真菌鉴定的验证实验,参考Biolog系统操作手册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技术规程的统一格式,研究制定了丝状真菌鉴定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Biolog鉴定系统鉴定丝状真菌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腐败鸡蛋干中主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生腐败变质的真空包装的鸡蛋干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株特征性细菌,利用生化分析,确定分离菌的鉴定特征,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得出2种菌的鉴定结果为,A菌为彭氏变形(P.penneri/vulgaris);B菌为奇异变形菌(P.mirabilis).  相似文献   

8.
山楂罐头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楂罐头腐败微生物的富集、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初步断定本实验样品的污染菌为乳酸菌中的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并且通过本实验的探索,建立了一条检验山楂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10.
凉茶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凉茶中培养出的可疑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导致凉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多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史振霞  杜洪利  欧旭  闫训友  刘畅 《食品科学》2009,30(21):278-282
通过对桃罐头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指标和反证试验进行鉴定和特性研究,初步断定其主要污染菌为凝结芽孢杆菌、黄色丝衣霉、蜡状芽孢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并依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三种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建立了一条检验桃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即食湿面条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即食湿面条中的腐败微生物,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等手段对导致即食湿面条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初步证明引起即食湿面条腐败的优势微生物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抽检的保健食品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与溯源分析。方法采用显微观察、生化反应、VITEK 2 Compact鉴定系统、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型,对从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的11株菌株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由抽检的保健食品中分离的细菌分别被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成团泛菌、奇异变形菌、溶血不动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浅绿气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粘质沙雷菌,其中8株为革兰氏阴性菌,1株为革兰氏阳性菌;而由实验环境中分离的2株细菌全部为革兰氏阳性菌,分别是藤黄微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由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可知,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8株细菌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的2株细菌并不在一个系统发育分支,亲缘关系较远,不存在相关性。结论保健食品中分离的细菌和实验环境中分离的细菌亲缘关系较远,不存在相关性,保健食品的污染源与微生物限量检查的实验环境无关,样品的污染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引入的。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的检测、鉴定,是科学实验、生物工程、食品发酵、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公共环境卫生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控制微生物污染关系到食品质量、贮存、安全等各个方面。近几年国际上利用高科技相继研制开发能快速、准确、简便、有效检测与鉴定微生物的新系统、新装置、新方法,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瓶装豆酱调味酱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证明引起调味酱液化的腐败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花园芽孢杆菌、乳清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6SrRNA基因序列、生化鉴定、质谱鉴定3类实验方法分析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结果的异同。方法挑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各50株,分别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VITEK COMPACT 2生化鉴定、质谱鉴定3类实验,并比较3类实验的鉴定结果。结果 3类实验方法对大部分沙门氏菌鉴定在属水平,生化鉴定方法对少数血清型鉴定到种水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鉴定到种水平; 16SrRNA基因序列、生化方法对蜡样芽孢杆菌鉴定到属水平,质谱鉴定到种水平。结论 3类实验方法对大部分沙门氏菌、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水平相同,质谱鉴定蜡样芽孢杆菌的结果更准确,且质谱鉴定时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清香型大曲及酒醅中拟内孢霉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某清香型大曲及酒醅中分离出80株酵母类微生物,对其初步分类后通过平板分离培养、显微镜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综合分析,鉴定出其中1株为肋状拟内孢霉.该研究克服了酵母微生物形态相似,生理生化特征相近,传统方法难以鉴定的缺点,为拟内胞霉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要求,分析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并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应用,为开展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浆水为实验材料,在多种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其中的微生物,共得到24 株菌,其中细菌20 株,丝状真菌3 株,酵母菌1 株。对纯化后的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浆水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其细菌以乳杆菌属或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为主,酵母菌为酿酒酵母,丝状真菌为变灰青霉和橘青霉。结果说明浆水微生物组成优良,具有开发利用潜力,但其中还存在杂菌和有害菌,应在生产中引起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污染存在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到食用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常规的检测技术大多依靠培养目标微生物的方法来确定食品是否受到此微生物的污染,包括增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等步骤。这些方法准确性、灵敏性都很高,但涉及实验较多,操作烦琐,所需时间长,而且一般一个检验程序只针对一种菌,不适于批量、大范围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