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蓄水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应用系统,展示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又一全新应用方式。该系统的成功运行,为拓宽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对蓄水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应用系统运行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为地源热泵不同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替代传统锅炉加制冷机组等供热供冷系统的地源热泵系统技术性能及节能特点,并对地源热泵系统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及其他供热供冷系统在经济性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参数较高,且运行费用比其他系统节省50%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近年来国际地源热泵领域内的岩土热物性测试、地源热泵系统优化、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监测、评估、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预测及应用示范等方面的部分研究做了简要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4.
浅谈地源热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褚晓丽  法智彤 《山西建筑》2010,36(1):215-216
概述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分类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因素,阐述了地源热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国内发展地源热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地源热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埋管事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文章首先阐述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及分类,然后探讨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最后对某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温度变化实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及河北省部分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地源热泵系统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武汉地区地源热泵项目调研和能效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分布规律,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原理回归构建出分级比例多项式模型,对地源热泵运行能效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价,分析了地源热泵项目的节能潜力。利用多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武汉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负荷特征情形下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区划,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策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浅谈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简述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其形式,探讨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地源热泵优于传统空调和取暖设备的特性,并对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环保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论述,以利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何宏伟  庞韶伟 《山西建筑》2011,37(3):122-124
分析了地源热泵在现今能源系统中的存在优势及其发展前景,简要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原理、特点及组成,并对地源热泵的勘察设计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促进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并根据上海的地质结构条件,重点阐述了地源热泵与顶棚辐射相结合的设计及地源热泵土壤型换热器系统的设计。并得出结论。认为上海的地质结构条件非常适合应用土壤型热交换器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权重系数建立了全热换热器的全热效率、显热效率及潜热效率三者的关系式,根据显热、潜热效率权重系数判定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对全热换热器全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夏季工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空调系统中全热换热器的全热效率主要受潜热效率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空调系统不适合使用全热换热器。  相似文献   

12.
赵丽英 《山西建筑》2006,32(12):155-156
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热计量的方案以及各个方案的应用特点,分析了住宅楼供热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完善热计量收费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制定热价应考虑的三方面因素,以保证节约能源,提高热力公司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刘方  付祥钊 《暖通空调》2007,37(9):35-39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地源热泵的核心技术问题,介绍了对两种典型地源换热器的散热试验研究:粉质粘土中的垂直单U管、地表水中的水平单U管。研究发现,两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差别很大。从开始试验到循环水温度稳定所需要的过渡时间上,地表水换热器比粉质粘土埋管型换热器要快得多。从传热能力来看,地表水换热器的单位管长换热量比粉质粘土垂直单U管要大。  相似文献   

15.
换热器在供热,空调,生活以及其它领域中大量应用,但在热工性能方面,如热效率,传热系数等方面,其计算方法如何正确表示,尚待进一步商榷,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对热效率的表示方式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健  郑中援 《暖通空调》2012,42(5):108-112
以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排热工况下,单U形管换热器的单位井深换热量约为86 W/m,而双U形管换热器的单位井深换热量达到120W/m。在打井费用较高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双U形管。研究了进口水温、流速以及埋管深度等因素对U形管传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材料中添加热容、热导率大的物质来改善材料整体性能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铝酸盐水泥含量为10%时,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能满足工业需求;材料的比热容在350℃时达到4.5 kJ/(kg.K),接近甚至超过某些相变储热材料的比热容;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导率几乎成直线上升,当石墨含量为5%时材料的热导率大于1.7 W/(m.K)。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冷凝器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证实冷凝热回收既能减少冷却塔的热排放负荷量,又能用以制取生活热水.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在压缩机排气口增加换热器的冷凝热回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在设计工况下,得到了冷凝器中显热和潜热所占的比例,其中,冷凝热的显热部分占总冷凝热的14.2%,液化潜热占80.6%,过冷热量只占5.2%.并且,热水流量和热回收率都随热水的出水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王晶晶 《山西建筑》2014,(15):219-220
简要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特点,通过对热管换热器与其他换热器的对比分析,明确了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热回收领域的优势,并结合工程实例,以实际数据证明了热管换热器在空调节能方面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赵广忠 《山西建筑》2011,37(9):130-131
针对阳泉市市区供热运行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该地区热源供热能力和供热运行调度原则,分别介绍了热源、热网运行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对热网的启动和停用方案进行了阐述,时其他类似供热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