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润滑油加氢技术应用特点,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了贵金属型精制催化剂RLF-10W,开发了以加氢基础油为原料经加氢精制(一段法)生产优质白油技术。经固定床加氢中型装置试验和一年来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流程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生产高粘度与很高粘度优质白油。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50 kt/a白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贵金属白油加氢催化剂,在反应压力17. 5 MPa,反应温度216~237 ℃,空速0.3 h-1条件下,以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生产的低黏度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 4853—1994 的规格要求,高黏度产品符合企业自定的食品级白油研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以加氢生成油经北蒸馏装置常压分馏得到的北塔底油(柴油组分)为原料,通过微型加氢试验装置,筛选出加氢精制催化剂3996、临氢降凝催化剂3792、加氢脱芳烃催化剂FV-1,将上述三种催化剂按照19:6:25(体积比)进行组合装填,在微型加氢试验装置进行一段加氢法生产轻白油试验,并经过了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以产出合格的轻白油产品。  相似文献   

4.
白油加氢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源炼油厂30kt/a的白油加氢装置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白油加氢技术(RDA)及RI—F10^w白油加氢催化剂,在氢分压17.5MPa,反应温度191-208℃条件下,以大庆炼化公司异构脱蜡装置生产的不同粘度的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均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GB4853—94的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5.
白油加氢专用催化剂RLF-20具有良好的芳烃饱和性能,以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100 kt/a白油加氢装置为例,以中间基减四线蜡油经糠醛精制-加氢处理-酮苯脱蜡得到的基础油为原料油,采用RLF-20催化剂对其进行深度加氢精制处理。结果表明:在氢分压为15.1 MPa、反应温度为236 ℃、体积空速为0.5 h-1的条件下,所生产的运动黏度(100 ℃)为11.06 mm2/s的白油产品,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 1886.215—2016规定的5号食品级白油的指标要求,并且产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白油加氢脱芳烃工艺技术和NJBMDA-Ⅱ型高效芳烃加氢催化剂在南京炼油厂有限责任公司白油加氢脱芳烃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JBMDA-Ⅱ型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好,在初始反应温度125 ℃左右即有很强的活性,液相体积空速高;在反应器入口温度135 ℃、氢分压2.0 MPa、体积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400的工况下,反应生成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1%,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过程简单可靠,可满足低芳烃环保型精制白油产品的规模生产需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加氢减底尾油加氢制取食品级白油的可行性,以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00 kt/a宽馏分加氢装置的减底尾油为原料,采用贵金属组合催化剂A/B,在金达研发中心200 m L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加氢改质的研究。在反应压力12.0 MPa、氢油体积比900∶1、质量空速1.0 h~(-1)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油倾点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倾点最低-36℃,芳烃质量分数可稳定在0.03%,产物收率97%以上。对加氢生成油进一步分馏切割,得到23%的5号白油馏分和41%的低黏度1号白油馏分,其质量指标分别满足工业级和食品级白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全氢法生产中高粘度食品级白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高压加氢基础油,选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LF-10贵金属催化剂,可以生产出易碳化物、紫外吸光度等关键指标满足GB4853-94食品级白油要求的中高粘度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轻质白油,采用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30 m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对煤直接液化柴油进行了深度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压力6~12 MPa,反应温度80~240 ℃,体积空速0.6~1.2 h-1条件下直接液化柴油芳烃饱和行为。研究表明:加氢后的柴油馏程、粘度、密度等性质未有明显变化;但芳烃含量呈现大幅度下降,在合适的加氢条件下产品油中芳烃质量分数可以降低至0.01%以下,满足环保型轻质白油标准。通过蒸馏切割发现,直接液化柴油所生产的轻质白油牌号主要集中在W2-40~W2-110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的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工业应用情况。工业生产情况表明,催化剂RLF-20生产过程中无需特殊的设备,产品质量满足指标要求且与实验室定型剂性能相当。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催化剂RLF-20运行平稳,无论加工低芳烃含量的白油料还是加工高芳烃含量的白油料,均能稳定生产出高档白油产品,且操作条件缓和。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和催化剂分公司、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的"高活性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日前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RLF-20催化剂具有优异的芳烃饱和性能和良好的原料适应性,可以稳定加工芳烃含量为10%以上的原料油,产品质量满足食品级白油质量标准要求,扩大了企业对原料油的选择范围,可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食品级白油主要应用于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领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利用石油馏分生产低硫、低氮、低芳烃特种油产品的加氢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和轻质白油标准制定系列成果。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柴油馏分为原料,通过芳烃深度饱和工艺和配套催化剂,可生产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03%的轻质白油,满足NB/SH/T 0913—2015Ⅱ类轻质白油产品标准;以减压蜡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组合技术,可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橡胶填充油。此外,加氢基础油经过深度加氢精制可生产食品级白油产品和动物疫苗用白油。开发的系列特种油品生产技术和制定的轻质白油标准为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油转特”战略部署实施及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该催化剂主要用于白油加氢精制,经100ml微型装置评价,对重质原料油以及高芳烃原料油也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优选载体、金属配比、适当提高活性金属负载量以及开发活性金属分散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贵金属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KN4010橡胶填充油为原料油在中型装置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RLF-20与现有白油加氢催化剂RLF-10W相比,在空速提高25%的情况下产品性质仍能达到食品级白油质量标准;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与RLF-10W相比,通过提高金属含量以及采用新的分散技术制备的RLF-20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其初期脱芳率可达87%,运转7天后为85%,下降幅度仅为2.3%。采用中国石化杭州炼油厂提供的芳烃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68号橡胶油为原料,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RLF-20的活性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1 000多小时的稳定运转,加氢产品275 nm处的紫外吸光度由运转初期的0.4左右升高到0.6左右,变化幅度不大,完全可以稳定生产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产品,说明RLF-20催化剂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江波  朱赫礼 《润滑油》2012,27(5):1-7
介绍了磺化法(发烟硫酸磺化法和三氧化硫磺化法)、溶剂萃取法、烯烃聚合法和加氢法(一段、二段和三段加氢法)生产白油工艺。详细阐述了加氢法生产工业级和食品与医药级白油所采用的原料、操作条件、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结合国外白油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白油生产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海油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工艺进行了制备食品级白油原料的中试试验,提出了食品级白油的原料控制指标。结果表明,以中海油绥中36-1减二线馏分油、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中海油泰州石化公司环烷基润滑油三段高压加氢工艺,其减二线馏分油可以生产2号食品级白油原料,减三线馏分油因5%点碳数偏低不能生产4号食品级白油原料。调整加氢处理温度改变食品级白油原料的芳烃含量,在食品级白油通用加氢条件下,低紫外吸光度的油品更容易得到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以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生产2号食品级白油,油品的直接法紫外吸光度可以作为白油原料的主要控制指标,要求275 nm不大于17.4,295 nm不大于1.9,300 nm不大于1.7,紫外吸光度超出此范围的环烷基油品通过单段白油加氢工艺很难得到合格的食品级白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白油及其应用状况,探讨了国内加氢基础油的加工流程,最后分别从原料油的组成特点、工艺条件的选择及高黏度白油的应用试验等方面对加氢基础油生产高粘度白油技术展开论述,经研究可知,此技术适应性强,流程简单,对于生产高粘度优质白油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会议消息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日,石油化工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委托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主持召开了催化剂研制结果审查会议,对北京化工研究院承担的乙烯装置和氧氯化装置所用的“碳二馏份气相选择加氢催化剂”,“碳三馏份气相选择加氢催化剂”,“氯化氢加氢除炔烃催化剂”,“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四种催化剂的研制结果和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的甲烷化催化剂考核结果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室制备、评价所研制的醛加氢催化剂的基础上,进行了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生产和在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上的单管侧线放大试验,结果重复了实验室的小试水平,醛加氢催化剂各项性能优于进口的醛加氢催化剂 G-66B-1,所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具备了催化剂的国产化和工业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试验室制备、评价所研制的醛加氢催化剂的基础上,进行了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生产和在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上的单管侧线放大试验,结果重复了实验室的小试水平,醛加氢催化剂各项性能优于进口的醛加氢催化剂G-6613—1,所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具备了催化剂的国产化和工业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