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不同稀土含量水平茶叶中稀土浸出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不同稀土含量水平(不超标、中度超标、严重超标)的三种典型茶叶样品开展稀土浸出率实验和浸出安全性研究,采用间接定量法系统考察了茶叶在不同浸提条件下稀土元素的溶出率,并对茶汤中稀土的摄食安全性进行了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受试茶样在不同浸出条件下,稀土元素(以氧化物总量计)的总浸出率均在20%以内,依据ADI参考值,仍处于低暴露水平,因此,稀土含量水平适度偏高的茶样在泡饮过程中尚不足以引起膳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6,(6):12-13
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稀土含量不同的六堡茶进行稀土浸出率的研究。对照六堡茶地方标准中感官检验要求的冲泡方法,利用ICP-MS测定六堡茶冲泡过程中16种稀土元素的总浸出率,同时对六堡茶茶汤摄食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六堡茶冲泡过程中16种稀土元素的浸出率均在24%以下,根据ADI的参考值,处于较低的暴露水平。因此,建议六堡茶中稀土限量放宽到6mg/kg。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物铅在冲泡中的浸出规律,并根据其浸出情况进行了危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的铅在各种冲泡条件下浸出率为5%~50%,在80℃、1∶50、5min的常规冲泡条件下,铅浸出率为20%左右。茶叶中铅浸出率与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冲泡茶水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茶叶冲泡中铅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物铅在冲泡中的浸出规律,并根据其浸出情况进行了危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的铅在各种冲泡条件下浸出率为5%~50%,在80℃、1∶50、5min的常规冲泡条件下,铅浸出率为20%左右。茶叶中铅浸出率与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冲泡茶水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四种重金属As、Pb、Cr、Cd复合污染对茶叶重金属含量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冲泡次数下茶汤中四种重金属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茶叶中重金属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其高低顺序为Pb>Cr>Cd>As,其中,Cd在盆栽土壤中的添加量低于As,但在茶叶中的积累量高于Cd,表明Cd在茶树体内的迁移率高于As。复合污染茶叶中的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对照,酚氨比值高于对照,从而降低了茶叶品质。四种重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量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Cd、Cr、Pb和As的总浸出率分别为:18.0%~35.7%、14.8%~26.8%、15.4%~31.9%和13.7%~22.1%,Pb和Cd的浸出率大于Cr和As;四种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络合作用,会影响重金属在茶叶中的累积量和茶汤中的浸出量。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硒浸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海涛  苏国成  张锦龙 《食品科学》2012,33(20):282-285
在盐酸介质中,硒(Ⅳ)能强烈催化溴酸钾氧化亚甲基蓝使之褪色,据此建立测定痕量硒(Ⅳ)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选定的条件下,硒(Ⅳ)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0.6μg/50mL,检出限3.63×10-10g/mL。本实验通过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可测出茶叶中原茶及冲泡后硒(Ⅳ)含量,计算可得茶叶中硒(Ⅳ)浸出率。通过对铁观音、绿茶、红茶进行测定,其浸出率分别为24.7%、25.3%、22.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如何降低浸出粕残油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浸出油厂生产过程中,浸出干粕残油每降低0.5%、则每吨可多出油5kg、而一个50t/d浸出车间每天要多出毛油250kg,每公斤按4元计价,则每天增收人民币1000元、一年按200天生产计算、可增加收入20万元,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纯收入。所以,每家浸出油厂都想将残油降到最低限度,但如何降低呢?笔者从入浸前料坯质量和浸出器的操作两个方面作一介绍,以便广大浸出油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本厂情况作其验试。一、入浸前料坯质量入浸前料坯质量,不但影响残油率,而且  相似文献   

8.
用干法和沸水分别制备红河州4个县市的野山茶样品,并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Mn、Cd、Cr、Cu等微量元素,RSD值为0.07%~1.69%,回收率在98.7%~116.4%之间。从实验结果计算获得测定的微量元素的浸出率,并对比两种不同浸泡方式的浸出率,浸出率在0~37.44%之间变化;除未检测出的元素外,Fe的浸出率是最低的,通过分析得出在野山茶以及茶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Mn、Zn等微量元素。茶水中不含有Pb、Cd等有害元素,是一种安全的天然饮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多重比较研究了冲泡水温(80、90、100℃)、冲泡时间(1、2、3min)、水质(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3个因素对信阳红茶茶汤内含物浸出率及感官内质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因子对内含物浸出率影响不同。时间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浸出率影响显著,温度对氨基酸、水浸出物浸出率影响显著,水质对内含物浸出率影响不显著。3因素对感官审评内质得分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浸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规律,按水温、冲泡时间双因子与水温、冲泡次数双因子正交对黄山毛峰茶做冲泡试验,并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浓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次冲泡过程中,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的浓度随冲泡时间的延长与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浸出速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温度下有所差异;分次冲泡过程中,茶汤中各成分浸出浓度最大值的出现受冲泡温度与冲泡次数的影响,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绿色环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天然植物染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茶叶作为染料因其色彩自然素雅,对身体无毒无害,有抗菌作用更受欢迎。从茶叶综合利用资源的角度看,茶叶在新领域中有了新用途。本文对茶叶作为染料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了茶叶作为染料的开发和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国各茶叶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为样本,集中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我国不同茶类中农药残留、铅和稀土元素的合格率情况。结果表明:五年来茶叶农残逐步向好,六大茶类合格率良好,三氯杀螨醇和稀土元素是茶叶中最易超标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茶叶质量安全走势和制定相关质量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皂素的提取过程中的色素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皂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但提取过程中由于茶籽饼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和还原糖,容易发生褐变,使产品的颜色较深从而限制了其用途,本文介绍了抑制提取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的方法,以利于得到纯度较高的茶皂素颜色较浅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对植物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但由于它的脂溶性差而不能直接使用于油脂中。本文就茶多酚的乳化法和溶剂法两种分散体系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15%。同时,维生素E对茶多酚的抗氧化具有增效作用,对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4%。  相似文献   

15.
用茶末及废茶枝叶提取高纯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以茶末和废枝叶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工艺流程为:(1)原料经微沸水浸提后加入碳酸氢铵调pH至中偏酸性后用硫酸锌沉淀纯化;(2)然后用硫酸解析溶解沉淀,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分相后,水相(硫酸锌溶液)循环供沉淀纯化用,有机相(乙酸乙酯 茶多酚)真空分离、干燥制取高纯茶多酚,萃取剂乙酸乙酯回收循环使用;茶末、废茶枝叶和碳酸氢铵、硫酸进行茶多酚的浸提和纯化后,以有机多元复肥形式回收综合利用。茶多酚的综合提取率大于13%,质量达到GTP-l(大于95%)要求。  相似文献   

16.
茶叶功效成分的提取及均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宗林 《食品科学》2000,21(3):36-38
茶叶的主要成分为嘌呤类生物碱和茶多酚,以它们的理化性质为基础,提出了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并进行均方分析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鲜鱼肉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处理后,TVB—N值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表明茶多酚能延长鱼肉的保鲜期,对鱼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蛋白质之间的络合及沉淀回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绿茶中提取了含有5种儿茶素单体的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细胞色素C、胰蛋白酶、淀粉酶以及木瓜蛋白酶等蛋白质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茶多酚和这些蛋白质表现出混活性。在特定的蛋白质浓度下,茶多酚与各种蛋白质络合时的起混浓度分别是:猪胰蛋白酶为0.5%;大豆分离蛋白、木瓜蛋白酶及α-淀粉酶为0.1%,菠萝蛋白酶为0.3%;细胞色素C为0.4%。用0.7%的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的蛋白质最大回收率为60%,而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最大回收率可达78%;0.5%的茶多酚对胰蛋白酶及酪蛋白的最大回收率分别为8%和7%左右。0.8%的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细胞色素C的最大回收率约20%左右。实验结果不表明,茶多酚对来自米曲霉的α-淀粉酶无抑制作用,通过0.3%的茶多酚浓度,可以获得约71%的α-淀粉酶活性最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纯净水(PW)、瓶装天然水(TR1,TR2)、瓶装矿泉水(MW1,MW2)和城市自来水(TW)冲泡惠明茶,比较了6种水冲泡茶汤的理化指标、生化成分以及感官品质,并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茶汤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水样对惠明茶茶汤中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Ca2+、Mg2+浓度较高的MW1、MW2和TW冲泡茶汤中Ca2+浓度明显降低,Mg2+、电导率增加量均小于TR1、TR2和PW。呈味物质上,不同水样茶汤中游离氨基酸与Ca2+、Mg2+、pH可溶性总糖与pH,茶多酚与Ca2+、Mg2+、pH、电导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呈香物质上,TR1(7429 μg·kg-1)、PW (7422 μg·kg-1)茶汤香气物质含量远高于其他水样(约5100 μg·kg-1),并且大部分香气物质与水样Ca2+、pH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感官品质上,TR1、TR2明显优于其他水样,其中TR2的汤色和滋味较好,TR1的香气评价最好。因此,水样的pH、Ca2+浓度越低,茶汤香气物质含量越多,香气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