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沁河又名沁水,古称少水、涅水。《山海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谷远:"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水经·沁水》:"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水经注》"沁水即涅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齐注,迳泻一隍,又南会三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元和郡县志》绵山县:"沁水,一名少水,出县东南二十四里覆甑山。  相似文献   

2.
汉水四源考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山海经·西山经》亦言:"嶓冢之山,汉水出焉,又东南流注于沔。"自古以来,宁强县北嶓冢山的白岩湾被认定为汉水发源地。热衷地理考察的税晓洁先生用他的脚和相机对这一问题作了印证和补充,值得看看。  相似文献   

3.
《山西水利》2010,26(4):I0001-I0004
洪山泉,古名鸑鷟泉,亦称胜水、石桐水,今称洪山源泉,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10 km处洪山镇洪山(古称孤岐山)脚下,出露于太岳山北端西麓与太原盆地交汇处,出露高程916 m。《山海经》载:"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即指此泉。清乾隆《汾州府治》山川:"鸑鷟泉,出介休东南洪山。归称宋文潞公始于鸑鷟泉下开渠引溉,日可灌田六十亩有奇"。泉水涌处形成二池,称源神池,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喷涌不息的泉水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和人们,有"胜水流膏"之称。  相似文献   

4.
正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山海经》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尚书·禹贡》:"泾属渭汭",意即泾河与渭河相汇。《汉书·地理志》:"幵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水经注》关于泾河只有一句:"(渭水)左侧泾水注之"。泾河与渭河交汇处清浊不混,界限分明,故古时候《诗·邶风·谷风》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之说。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流经甘肃省和陕西省,流  相似文献   

5.
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细辨渭河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历史地理文献几乎都是这样记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的〔西山经〕说:"(西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山海经》记述所有山脉与河流的同时,也记述动物、矿物和怪异事件。这里记述了渭河出自鸟鼠山,山上多白虎、白玉,水里多鳋鱼,鳋鱼的状态预示着当地的战争与和平。"河"  相似文献   

6.
水岩 《山西水利》2013,(9):51-52
汾河左岸一级支流,古名洞过水,亦称洞涡水、同过水、涂水,俗名小河,“潇河”之名始于1945年,因“潇”、“小”谐音而得名,是汾河的第二大支流.《水经·河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洞过水从东来注之.”《清一统志》太原府:“洞涡水,俗名小河.”《水经注·洞过水》:“洞过水出沾县北山.”《魏书·地形志》晋阳:“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源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日同过,西南入汾.”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马道岭,在太原市小店区洛阳、南马村间汇入汾河.  相似文献   

7.
《山西水利》2013,(11):51-52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篪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相似文献   

8.
滏阳河是河北省南部重要河流之一,发源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石鼓山与神麇山之间。滏阳河古名滏水。《淮南子·地形训》载:“釜出景”。高诱注:“景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其原浪沸涌正(正,旺也一编注),  相似文献   

9.
<正>在长江的川江航道上,有三个"对我来!"礁石。数千年来,它既考验船老大的胆量,又检验航行者的智慧。折桅子上的"对我来"折桅子(折尾子)滩位于重庆忠县东南22.5千米,距宜昌398.5千米。据《忠州志》和《峡江滩险志》记载:"江水东注,由关溪出口,稍折而南过簸箕子,急流更迅,其去如风,南岸一山挺立江上,水触山根,山空石巉,舟逐水势,人力难挽。触岸回棹,由南向东,舟始能下。每以未能回棹,舟尾即折损,折尾子滩由此而得名。"另据《蜀輶日记》载:"折桅子岩脚如败瓮,舟行避之,反漩入不得脱,而折尾,岁坏船无数。"  相似文献   

10.
正耒水从远古走来,滔滔不绝,它既是一条美丽的自然长河,又是一条神圣的文化大河。之所以说神圣,因为中国农耕文化发端于耒水流域。"耒"字源远流长。《说文解字》谓:"耒,手耕曲木也。"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湛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仓,后置县因名嘉禾。"又《南岳志》卷十《湘衡稽古》:"(炎)帝之臣赤制氏作耒耜于郴之耒山。"耒山,在今汝城县内耒水支流浙江河畔。而在耒阳,神农创耒、神农在耒阳播种五谷、尝百草的传说流传更广。  相似文献   

11.
<正>"昆仑之丘……河水出焉。"《山海经》对于黄河源头的最早记载,虽然没有经受住时间检验,但却让人对此丘此水产生无限向往。2007年8月24日14时,记者自北京出发四天后,终于攀至海拔4610米的措哇尕什则山顶。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     
正嘉陵江上游最大支流,古称桓水,始见于《尚书·禹贡》:"織皮、西倾因桓是来"意即梁州的贡物由西倾山顺着桓水前来。織皮谓西戎之国,即昆仑等是也;西倾,山名,在甘肃、青海交界处,绵亘千余里;桓,桓水,即白水,今名白龙江。《水经注》:"白水出西倾山,流注汉水。"《辞海》:"桓水,古水名,即今白龙江,发源于西倾山南,屈曲东南流至今甘肃舟区县东与古羌水即今岷江合,又东南至今文县与古白水即今白水江  相似文献   

13.
大叠水瀑布位于昆明市郊的路南县,源于珠江之南盘江。据《路南州志》载称,大叠水“崖高千仞,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雾”,远近闻名。这里群山环绕,绝壁摩天。其西北与东南,山势陡峭,轻烟凌峰。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峭壁之上松青欲滴,翠竹掩映,山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从实践中提炼出特别的感受:"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长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在《乞开西湖状》中,他联想到西汉汝南鸿隙陂的兴废教训:"陂湖河渠之类,久废复开,事关兴运。虽天道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引出了经世治政的通理。  相似文献   

15.
<正>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九章·涉江》溆水是沅水的支流之一,在溆浦大江口的犁头咀合流于沅水。《五溪蛮图志》等诸多文献中并无关于溆水的记载,唯有明《一统志》所记,五溪中有溆溪。唐代李贤李延寿注"五溪,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12,(6):46-46
鸿隙陂是我国汉代大型灌溉工程。据《水经注·淮水注》记载,"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顾城南……慎水又东流,积为焦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为鸿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结鸿陂……陂水散流,下合慎水,而东南迳息城北,又东迳南入淮"。这说明鸿隙陂水源来自淮水,位于河南淮河干流以北,汝河  相似文献   

17.
西汉水     
嘉陵江上游较大支流,发源于西秦岭末端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齐寿山,流经甘肃省礼县、西和、成县、徽县、康县和陕西省略阳等地,于两河口注入嘉陵江。西汉水亦有"犀牛江"之名。《清史稿》:"西汉水,西北自(阶)州境入,经(成)县西南,……纳县境诸水,西南流注之。西汉水至此蒙犀牛江之称。"《读史方舆纪要》:"犀牛江,即西汉水也。自成县西南流,接(阶)州界,复折而东南,入汉中略阳县境。"西汉水在古籍中亦有"故道水"、"潜水"、"垫江"的称谓,盖因误以为西汉水是嘉陵江上游的主流,称嘉陵江为西汉水  相似文献   

18.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华夏民族集大成第一人。《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蹈橇,山行即桥,以别九洲。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史传,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封于夏(今河南禹州市)赐爵夏伯。夏禹元年,众心归附,拥戴禹即天子位,以封地为国都,国号"夏"。今存有"禹山"、"禹王庙"、"禹王锁蛟井"和"大亨于诸侯"之"钧台"等胜迹。民间传说"开了龙门口,干了吕梁江"的吕梁江发源于禹州市三峰山,东南流入沙颍河系。禹州,位于豫西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是颍水出山之地,颍河穿境而过65km,接纳禹境河流9条,禹境流域面积910km2。禹州因水而兴,因大禹而得名,禹州水利与大禹一脉相承, 4000多年来,大禹精神繁衍不息。  相似文献   

19.
《治淮》2018,(12)
正先秦时期水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河流纵横交错,湖泽星罗棋布。《说文解字》"水部"就记载着140多条河流的名称;至于泽,仅《山海经》中就出现了20多个,其间多有方千里者,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犹云楚有七泽,其小者名云梦,方九百里。  相似文献   

20.
白水江     
白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白水江在古籍上又名白水、白水河、文县河、葭萌水等,常与白龙江混淆。《水经注》曰"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一统志〉所谓白水江也。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水出羌中"。此处实指白水江上游西源白河。"羌中",古羌族之地。《宋书》曰"白水自西倾至阴平界,氐居水上者,为白水氐"。阴平即文县,今白水江流经古羌、氐地区。《明史》曰"(洮州)西南有西倾山,桓水出焉,下流为白水江";《清史稿》"白水江,即禹贡桓水,一曰垫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