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TiO2 光催化净化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庆用现状 ,并阐述了此项技术今后的发展动向 ,以期从深度和广度加强对Ti0 2 光催化环境净化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高级化学氧化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性特征及其光催化氧化性能、条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水作为生态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之一,其水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业废水处理的难度。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原理,然后从研究结果看,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且有毒有害有机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过饱和浸渍法制备了TiO_2改性的β/SBA-15复合分子筛,通过XRD、N_2吸附-脱附和FT-I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_2-β/SBA-15同时兼具微-介双孔孔道结构,活性TiO_2纳米颗粒高度均匀地分散在复合分子筛表面。提出了光催化氧化脱硫反应的反应机理,考察了TiO_2-β/SBA-15在模拟柴油中的静态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表明,脱硫行为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模型,相关系数R~2大于0.99,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12.45kJ/mol。  相似文献   

6.
废水处理中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工艺是在高温(超过水的临界温度374℃以上)和高压(超过水的临界压力22.1MPa以上)的条件下,以空气或纯氧为氧化剂,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目的的过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能完全彻底破坏有机物结构的深度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与其它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反应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处理量大。超临界水氧化法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适用于难以用生物法处理、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CO2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大比表面积的纳米TiO2及与SiO2复合的光催化剂,利用XRD、TEM、BET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物性进行了表征。以模型污染物苯酚、催化裂化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的特性与污染物降解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光催化条件下,苯酚可以完全降解;TiO2催化剂的性质可影响污染物的降解;催化剂较大的比表面积、适宜的晶化温度、与适当量的SiO2复合及良好的分散等均有利于提高其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综述了近几年来臭氧氧化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组合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超声强化臭氧氧化技术、臭氧与活性炭协同作用处理、臭氧/过氧化氢和臭氧/紫外辐射等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基于臭氧氧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组合,形成了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使各种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臭氧高级氧化技术是废水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俊霞  吴贤格 《石油化工》2011,40(2):225-232
简述了TiO_2光催化反应的机理,重点介绍了金属离子掺杂、贵金属表面沉积、非金属元素掺杂、共掺杂、半导体复合、表面光敏化及外场耦合等提高TiO_2光催化性能的途径,总结了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对水中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处理、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处理及在抗菌消毒等方面的应用,并针对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与热力学以及光催化反应器的宏观反应动力学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Fenton法与类Fenton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几种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热点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7,(3):33-40
在研究分析不同作业废水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技术集成和多重工艺技术有机组合的技术思路,对某处理站外围万方池中的作业废水开展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充分了解不同作业废液的主要成分及它们对含油废水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室内针对不同作业废水,在预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的合理选择方面,展开相应的室内静态、动态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氧化+混凝净化+曝气气浮预处理工艺技术可行性。现场的实施结果表明,该预处理工艺技术对作业废液的达标回掺、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节能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塔河油田注水作业的规模性展开,注入水水质成为实现稳产上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塔河油田西达里亚注水站水质明显超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室内评价结合现场试验实现了相应水处理剂应用技术的配套优化。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外输污水水质大幅提升,达到了砂岩注水水质控制指标A2级,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污水大量增加,除了满足地层注水外,部分污水需要外排,因此污水处理意义重大。河南油田对难以用常规处理方法的含聚合硫采油污水进行研究处理,最终采用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将双联多余的含油污水通过生化处理实现外排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最高允许排放标准,对其它油田污水处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田作业废水来源分散,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一般经收集后混合存放,单独处理,再回注地层。但由于这些混合废水污染物含量高,乳化程度高,絮凝沉降困难,注水处理常用的"絮凝-沉降-过滤"工艺效果较差,导致注水主要指标(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不仅无法回注,即使混入普通污水中进入常规注水处理站,也会对系统产生严重冲击。采用一种固相催化空气氧化技术对污水先进行曝气氧化处理,同时配合一种复合增强破胶混凝剂改善其絮凝特性,再用普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94.1%和97.9%,净化水水质能够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标准。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于各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膨润土是重要的吸附剂种类之一,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可提高其吸附性能。壳聚糖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将其用于进行膨润土改性可提高膨润土的吸附性能,拓宽该类物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目前改性方法主要有有机改性和插层改性等,改性后的膨润土可用于印染废水、焦化废水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其他废水的处理等。本文对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及改性后用作吸附剂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改性膨润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沸石光催化剂;继而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该催化剂的结构;最后以中压汞灯为光源对华北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降解。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TiO2负载量为45%,催化剂用量为2g/L,光反应时间为8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华北油田采油废水化学需氧量下降率可超过60%。  相似文献   

18.
混凝-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普光气田试气酸压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普光气田开发试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酸压废液污染环境的技术难题,针对试气酸压废液絮凝性差、可溶性有机物含量高和难降解的特点,在混凝-微电解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Fenton催化氧化法开展了深度处理工艺研究。重点分析考察了氧化剂、催化剂用量,pH值和时间等因素对深度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出酸压废液深度处理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H2O22用量为3 600 mg/L、催化剂用量为500 mg/L、反应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48 h、反应后调节pH值为10,产生的泥渣采用复合氧化剂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酸压废液经混凝-微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净化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1~2级标准,氧化后的混合泥饼浸出液水质达到GB 8978-1996的1级标准。该工艺经现场应用后,酸压废液中主要污染物COD去除率达98.0%,其他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的1~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提高炼厂污水生化处理能力,长庆石化公司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BR)与生化A/O(缺氧/好氧)工艺相结合,处理装置生产中产生的炼油废水。应用结果表明,在工艺控制平稳的情况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加快加大了生物处理能力,能有效的降低炼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达到污水处理后直接回用或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回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