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敏  钟红舰  董小海  刘进玺  吴绪金 《农药》2012,51(7):517-519,522
[目的]评价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结果]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消解较快。棉叶中半衰期为2.14~5.37 d,土壤中半衰期0.88~8.87 d。20%啶虫脒可溶液剂防治棉花蚜虫,用药量30~45 g a.i./hm2,棉花收获前49 d开始施药,末次施药后7、14、21 d采集棉籽及土壤样品,检测的棉籽及土壤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结论]拟推荐我国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2 mg/kg。  相似文献   

2.
吴绪金  马欢  马婧玮  李通  张军锋  汪红 《农药》2013,(12):889-892,923
[目的]对20%啶虫脒·哒螨灵微乳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哒螨灵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2011、2012年在河南和浙江2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8~8.9、2.9~6.2 d;哒螨灵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49~1.3、5.3~7.6 d;不同采样间隔及施药次数,啶虫脒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5 mg/kg,哒螨灵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 mg/kg。[结论]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20%啶虫脒·哒螨灵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最高用药量30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5 d。  相似文献   

3.
秦立新  黄文源  张盈  魏进  段婷婷 《农药》2023,(3):200-205+212
[目的]探索茶叶中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残留行为和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以27%啶虫脒·吡丙醚可分散液剂按32.55 g a.i./hm2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施药1次,进行8个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茶叶中的啶虫脒和吡丙醚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和吡丙醚农药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评价啶虫脒和吡丙醚对中国人群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啶虫脒在重庆和安徽2地茶鲜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00、5.91 d,吡丙醚在2地的半衰期为1.26、5.48 d;末次施药后14、21 d,啶虫脒在茶鲜叶和茶干叶中的残留量为2,施药1...  相似文献   

4.
啶虫脒防治草莓蚜虫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岭  杨宝东  张志勇 《农药》2014,(5):346-349
[目的]了解啶虫脒防治蚜虫的膳食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啶虫脒防治草莓蚜虫后的残留动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商法对草莓中啶虫脒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添加回收率85.5%~98.86%,相对标准偏差1.50%~4.37%。最低检测限为0.1 n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啶虫脒的残留风险商值远低于1。[结论]HPLC分析草莓中啶虫脒残留的方法可行。喷施3%啶虫脒乳油防治草莓蚜虫,对人群膳食风险较小,是草莓生产中防治蚜虫安全性较好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7,(3)
[目的]明确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不同剂量对苹果黄蚜的防控效果,验证对苹果树和非靶标有益昆虫等的安全性,确定适宜的施药时期、用量和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使用有效成分量为56.25 mg/kg,可以有效防治苹果黄蚜的发生,药后7 d防效可达到99.76%。[结论]45%哒螨灵·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黄蚜高于目前常用农药的防效,对苹果树生长、有益天敌种类和数量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啶虫脒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及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虫脒对禾谷缢管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47μg/ml,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啶虫脒〉抗蚜威。啶虫脒作用速率快,药后1.5h,蚜虫死亡率近90%,24h达100%,其特效期长达20天,田间试验表明,施药后3-7,抗蚜威对麦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但10天后防效衰退,而啶虫脒每11.25g a.i./hm^2药后3-20天,防效都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高珍 《世界农药》2022,(9):37-40+45
为了研制有效防治瓜蚜的药剂,在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氟啶虫酰胺、啶虫脒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黄瓜蚜虫的联合毒力,评价了最佳配比组合对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与啶虫脒混配比例为5∶4(体积比)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最佳配比混剂18%氟啶虫酰胺·啶虫脒可分散油悬浮剂使用剂量为30~37.5 g a.i./hm2时,对黄瓜蚜虫的防效达85%以上,建议在黄瓜蚜虫发生始盛期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基于适配体的电化学传感方法检测啶虫脒。适配体能够与啶虫脒特异性结合,由此引发的杂交链式反应可以实现信号放大。该方法能够对啶虫脒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在1μg·mL-1~0.1n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与啶虫脒浓度的对数值存在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0.028ng·mL-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溶液中啶虫脒和苯胺双组分在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树脂对2组分的吸附选择性。[方法]以啶虫脒/苯胺为吸附质,以D201和ZH202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啶虫脒和苯胺在单组分、双组分水溶液中2种树脂上288、303、313 K温度下的吸附行为。[结果]2种吸附剂对单组分2种吸附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苯胺和啶虫脒在2种吸附剂上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结论]啶虫脒和苯胺双组分共存吸附体系下,呈现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啶虫脒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新刚  董丰收  杨爽  郑永权  姚建仁 《农药》2007,46(10):693-695
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研究了20%啶虫脒SP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苹果中半衰期为2.2~5.1d,在土壤中为0.14~2.6d。用量0.2g/L,施药一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收获苹果中啶虫脒残留量小于0.12mg/kg,建议20%啶虫脒SP在苹果上防治绣线菊蚜最多使用一次,用量为0.1~0.2g/L,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11.
李太衬 《广东化工》2013,(19):150-151
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UV260 nm下定量测定20%啶虫脒30%氟虫胺可溶性粉剂含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啶虫脒的色谱保留时间为4.91 min,氟虫胺的色谱保留时间为2.36 min;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7、0.012,变异系数分别为0.46%、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9.79%。此分析方法分析快速,所得的结果可信度高,特别适用于农药制剂产品中啶虫脒和氟虫胺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啶虫脒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中啶虫脒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规律.[方法]在室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啶虫脒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温度和湿度均可影响土壤啶虫脒降解,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啶虫脒降解,在25、35℃时,其降解较快,半衰期(t1/2)分别为8.12、5.34d,在15、50℃时,t12分别为18.43、11.75 d;其降解的最适土壤湿度为40%、60%,t1/2分别为8.06、8.12 d;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其t1/2分别为29.37、8.12 d.[结论]微生物降解是啶虫脒在土壤中的主要降解形式,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均能影响其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探究灭蝇胺和啶虫脒分别单独施用、混合施用和施药次数对豇豆营养品质的影响.用两种农药分别单独和混合施用,与喷施清水进行比较.检测不同处理与对照组豇豆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粗纤维.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19~0.9989之间,相关性强,符合检测要求.在一、二和三次施用灭蝇胺、啶虫脒和灭蝇胺-啶虫脒混合农药处理的豇豆,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粗纤维含量均未显著变化.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豇豆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粗纤维含量也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灭蝇胺和啶虫脒对豇豆的可溶性蛋白、粗纤维、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啶虫脒不同施药方法在甘蓝中的残留及其对蚜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啶虫脒在植株内的“生物抽提”作用及其对蚜虫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后第3d,啶虫脒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1.093mg/kg,第21d残留量降低到0.016mg/kg;灌根后第3d,啶虫脒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0.033mg/kg,第21d残留量为0.043mg/kg,且残留持效期较喷雾法延长10d以上。施药方法不同,啶虫脒对蚜虫的防效也不同,喷雾法施用啶虫脒对蚜虫的短期防效优于灌根法(7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7d后,其防效大幅下降;而灌根法施药后第7~21d内.对蚜虫的防效一直保持在67%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闫永成  文春俊 《河北化工》2004,27(1):26-27,30
介绍了啶虫脒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的一种新型品种———5%啶虫脒·高氯乳油,简述了该制剂的特点、贮存稳定性、质量指标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成本低、药效好、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的配方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啶虫脒的理化性质,确定了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的最佳配方,使其与水互溶性可达到50倍且符合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啶虫脒在水稻和稻田水土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研究了2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水稻和稻田水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植株中消解半衰期为2.42~3.11d,在稻田水中为1.13~1.81d,在土壤中为2.39~2.75d。有效成分用量36g/hm2,施药2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d收获糙米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小于0.2mg/kg。建议25%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水稻上防治最多使用2次,用量为36g/hm2,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在上海和天津保护地及露地2种种植模式下菠菜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2个不同生产地域,啶虫脒在保护地菠菜上的残留量均高于露地。推断光强、降雨和风是造成啶虫脒在保护地和露地上残留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啶虫脒和杀虫环在节瓜中的残留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仁贵  谢振  刘嘉永  李晨霖  李征  孙京臣  刘新清 《农药》2012,(9):667-668,671
[目的]探讨啶虫脒和杀虫环在节瓜中的残留分析测定,为节瓜中啶虫脒和杀虫环残留量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乙腈在酸性条件下超声提取,氨基小柱(NH2,500 mg/6mL)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啶虫脒,气相色谱仪检测杀虫环。[结果]啶虫脒在0.05~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2.4%~85.5%,RSD为4.80%~5.54%;杀虫环在0.01~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9.4%~97.4%,RSD为4.42%~7.34%。[结论]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测试要求,可为中国节瓜等农产品中啶虫脒和杀虫环残留量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配方的研究与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桂军  荣凤芝  王勃  谢艺贤  朱朝华 《农药》2005,44(11):514-515
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都是生物活性很高的杀虫剂。为了在提高其杀虫活性的同时降低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减少制剂中有机溶剂的用量,介绍了一种新剂型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确立了较佳的配方组成及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桃蚜作试虫进行杀虫活性测定。4%啶虫脒·高氯微乳剂与4%啶虫脒·高氯乳油、啶虫脒乳油、高氯乳油药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微乳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该微乳剂品种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