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隧道开挖穿越地层覆盖较薄的浅埋段时,由于受地质状况的影响和施工方法不当,常会发生隧道塌方和冒顶事故。小的塌方冒顶体几十立方米渣石,大的塌方冒顶体几百立方米,堵塞整个隧道,不但严重的制约了隧道工程进展,同时也危及到洞内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处理既增加工程投资又影响工程进展。本文以宁武高速公路A2合同段康厝隧道为案例,就其洞身浅埋段塌方冒顶治理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锡乌铁路芒罕图隧道出口浅埋粉细砂地层,存在地质偏压施工风险洞段,发生顺层滑塌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坍塌施工处理技术方案,采用该方案顺利通过浅埋地质偏压、顺层塌方洞段。以期对今后浅埋粉细砂地层地质偏压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对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的地表加固,反压护拱,超前锚杆支护、中间岩柱加固、洞身开挖、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马鞍形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风险性较大,因其埋深较浅,两侧山体陡峭,采用明挖施工不可控因素较多,将原地面有效板结处理同时采用合理的洞内支护和开挖方法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荔玉高速鸦桥江隧道是典型的马鞍形浅埋隧道,该隧道在施工时成功运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在此,将马鞍形隧道浅埋暗挖施工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开挖的具体步骤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龙泉山一号隧道进口段穿越浅埋、偏压及长达250m的逆断层破碎带。在进口段施工时,隧道沉降、收敛变形严重,局部洞段侵入二衬界限。为保证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采用调坡、围岩加固及换拱等技术成功完成长达二百多米的侵限处理并无未发生一列安全事故,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计算地下涌水量、处理地表冲沟水、选择开挖方法及支护参数制定详细的隧道穿越浅埋段冲沟方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经济成本,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确保博深高速公路按计划通车。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开凿数量日益增多,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少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尤其是隧道塌方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探究仁竹山隧道冲沟浅埋段隧道塌方的形成机理,笔者通过学习国内外对隧道塌方成因的研究,实地察看塌方事故现场,对日前仁竹山隧道浅埋段右洞掌子面塌方事故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仁竹山隧道塌方的成因有三:隧道开挖段岩质较差,自稳性差;雨水下渗影响围岩的应力状态;施工过程中,超前支护不足。并就此对以后处理塌方事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高达350km/h的运营速度对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工程常常需对隧道进行修建来实现山岭地带的穿越,故而隧道属于铁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确保铁路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注重相关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攻克复杂地质施工难关,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消除,从而切实保证施工的安全,确保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岩溶地质条件、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膨胀性地质条件、软弱围岩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提升产生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高速公路南湾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出口段洞口小净距浅埋偏压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的洞口施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白马隧道为深埋(最大埋深1092m)特长(左线长13013m,右线长13000m)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分级、岩爆、大变形、涌突水、瓦斯、地温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设计及施工潜在影响极大,文章对这些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在施工中如何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内首条(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具有断面超大、超浅埋、四条隧道平行布置,净间距小等特点,并为国内首次采用矩形顶管隧道做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修建技术复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隧道埋深均较浅,根据地表沉降控制要求,应分析引起沉降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否则将危及地面建筑物、城市道路以及管线的安全。文章根据西安地铁四号线TJSG-12标含元路站~大明宫站区间f2穿地裂缝段暗挖施工实例,分析引起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地表沉降的控制,为在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隧道高应力及软岩大变形是隧道施工面临的施工难点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定有序,必须依据地质勘探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该文以某铁路隧道为例,基于施工面临的大埋深、高应力、破碎软岩等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大变形的主动支护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并对施工环节重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浅埋隧道在下穿繁忙的公路时,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公路改移后采用明挖施工,隧道明洞完成后回填,但是如果公路上跨超浅埋铁路隧道后直接下穿另一条新建铁路,两条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之间的交叉限制了道路从周围的永久性改移,道路改移只能是属于临时过渡工程,最后还需将公路改回原位,考虑超浅埋隧道下穿省道采用明挖法所占用省道的时间较长,且临时改移道路影响另一条新建铁路的建设,而且公路局要求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必须恢复正常通车,占用公路时间很短。经过综合考虑采用无粱板桥上跨超浅埋隧道的方案较为合理,既节约省道的开通时间,又能保证隧道贯通工期。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敖包沟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和矿区建筑物的实例,讨论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穿越采空区和矿区建筑物的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加强隧道监控量测、下穿建筑物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监测和地质超前预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工艺,并提出了适于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穿越煤矿采空区和矿区建筑物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短隧道施工中采用"零开挖,单向出洞"的施工工法较少,为打破传统的隧道贯通方式,结合现场实际,取消设计长管棚,对洞口边仰坡实现"零开挖,单向出洞"工法,该工法节约工程成本,技术可靠,安全和使用效果皆能满足要求,节约工期,减小洞身初支结构的变形,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对类似的工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奥法理论,隧道支护体系分为3个部分,即围岩、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各分部起到的具体作用各不相同。文章以下坂隧道下穿沈海高速公路浅埋段的设计支护参数为基础,结合施工过程实践经验,探讨分析了支护体系各部分作用,从而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浅埋暗挖技术,其次阐述应用浅埋暗挖技术施工准则和浅埋暗挖技术需求,随后分析浅埋暗挖技术的可行性,之后找出市政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市政工程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浅埋暗挖技术能够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保障市政隧道施工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白涛隧道项目所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不良地质,主要包括灰岩区岩溶与突水(泥)、软弱围岩大变形与塌方,隧道穿越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为了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岩溶突水、塌方等事故灾害,并且为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处治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TBM隧道硬岩掘进机施工技术,它集隧道钻入、洞身掘进、断面支护于一体,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遥测遥控等技术手段对整个施工作业面全过程进行制导与监控,使隧道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国际上现已广泛应用于水电水利、铁路、公路、市政交通等隧道工程中。TBM施工有如下特点:TBM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偏远山区;施工自然环境和施工交通条件恶劣;TBM组装件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高;材料配件采购成本高;临建投入大;TBM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价值高,摊销周期长;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科学运用和及时维护保养TBM掘进机和加强TBM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显得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