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士千  饶志 《江西能源》1994,(1):22-23,44
1 现状 热电联产是一种节能效果显著的成熟技术,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节能项目。根据国家和我省现有的热电联产技术规范,凡出力在10t/h及以上的工业锅炉,具备条件的,应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据初步统计,我省现已实现热电联产的企业约30余家,分布在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装机容量约9万kW,年节标煤约6.5万t,年发电量约3.6亿kW.h。直接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工业中消耗能源较大的行业,据1980年统计,我国造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8.18吨标煤,仅次子建材行业21.10吨,居全国耗能大行业的第二位。我国造纸工业技术水平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国外每生产1吨纸,平均能量总耗量约折合1.16~1.23吨标煤;我国每生产1吨纸的总能耗约折合1.43~1.71吨标煤。因此,我国造纸工业节约能源的任务是相当重的。造纸工业的生产有其特殊之处:需要大量的压力低于13千克/厘米~2、温度低于240℃的  相似文献   

3.
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8月22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与1998年颁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相比,发展冷热电联产和小型热电联产的方向更明确了,实际上这两个规定是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小型热电联产的规定,为我国建立节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发展冷热电联产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4.
5.
姜正明 《动力工程》1989,9(6):48-56
本文论述化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重要意义。以一个中型化工厂为实例,介绍了热电联产设计中机型及参数选择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热电联产     
  相似文献   

9.
从小型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冷热电联产的特殊意义电力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钢铁、化学工业到制造业,从保健到文化教育,无处不在。今天,供热、制冷及湿度控制系统对于商业、教育、保健及居民生活领域已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能源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给建筑物提供采暖、卫生热水、除湿和制冷。能源要解决这些用途有两大途径,一是将一次能源转变成电能,再由电力空调,电热水器、电热锅炉等去提供;二是将一次能源通过冷热电联产系统(CCHD)去直接提供。应该看到,在商业建筑物内加速推广应用冷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大幅度节约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和其他资源),减少有害气体的…  相似文献   

10.
热电联产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本文论述了热电联产的合理规模和选择并介绍了热电联产的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热电分解法(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分析,运用能量有效系数的概念,将冷源损失合理分配给双方。该方法克服了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的缺点,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2.
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热电联产应逐步走向冷热电联产。 2 0 0 0年 8月国家颁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为发展冷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产明确了方向 ,是节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热电联产系统热电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现有热电分摊法(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分析,运用能量有效系数的概念,将冷源损失合理分配给双方,该方法克服了热是法和实际焓降法的缺点,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叙述了原苏联和俄罗斯70年来热电联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热电联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热电联产的有效性,指出了进一步完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热电联产是发展方向黑龙江省能源研究所王秀彬热电联产或称为热电联供、同时发热发电、联合热电(CHP),是当今世界能源界的热门话题。同时发热发电利用发电厂中的废热来提高发电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其原理十分简单。普通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集中供热方式和热电联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省供热宏观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本省几十年集中供热项目运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项目前期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集中供热方式的选择,热电联产的界定等注意事项,为集中供热项目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