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井巷道围岩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也发生了变化。文中进行了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影响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3个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承压力,得到了根据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撑压力来控制巷道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三山岛金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涌水量和净水压力增大,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日益严重,冒顶和片帮等突发工程事故发生几率增加,作业环境恶化和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为了及时掌握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在-555 m水平巷道布置3个断面收敛计、2个多点位移计、4个钻孔应力计,分别对巷道的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围岩压力进行监测。通过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对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深部巷道底鼓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汶矿务局孙村矿深部破碎围岩开拓巷道实际,在对巷道底鼓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2D对底板加固前后顶底板移近量、围岩塑性区、拉应力区发展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对于深部工程软岩支护问题,在控制顶板和两帮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底板的加固,这样才能保证深部巷道围岩整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刘汞 《矿业装备》2021,(2):82-83
在煤炭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所需要的煤炭支护技术的科技性含量将会越高.由于深层煤炭巷道内部所产生的结构性较为不稳定,且容易遭受裂缝现象和破碎现象的影响,从而可能会造成整个支护工艺效用的发挥效果较弱.在我国,具体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发现,柔层桁架支护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工艺手段可以有效的针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转移,出现的地压问题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冒顶、片帮及岩爆等。针对出现的这类问题,特别是深埋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利用FLAC3D程序对实际开采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其应力场及位移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巷道两帮水平变形主要是由垂直应力作用造成的侧向膨胀,而巷道顶底板的垂直变形则主要是水平应力在垂直方向造成的挤压变形。研究结果为巷道支护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煤矿安全》2016,(3):202-204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繁杂且呈现出典型灰色系统特征的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3类危险源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地质特性、环境因素及人为工程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对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排序,从而确定了主要相关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从危险源方面对其进行控制。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准确度较高,能够弥补传统计算方法样本缺乏以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对于少样本问题适应性较好,且该方法获取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含软弱夹层巷道围岩稳定性是黔西南金矿深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保障矿山安全高效生产,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软弱夹层产状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模型,研究巷道埋深、软弱夹层倾角和位置对巷道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的增加,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体积均逐渐增大;当软弱夹层倾角在0°~40°范围内时,随着倾角的增加,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体积均逐渐增大;当软弱夹层倾角大于0°时,巷道表面位移呈现不对称性:左拱肩>右拱肩,左帮>右帮,左拱脚<右拱脚,且随着角度的增大,这种不对称性更加明显;随着软弱夹层距巷道顶板距离的增加,巷道表面位移逐渐减小,巷道不对称变形的程度变小,围岩的塑性区体积逐渐变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巷道工程支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与锚杆支护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部巷道复杂的应力环境和多变的围岩性质,对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预测、松动圈预测和数值计算分析,为深部巷道锚杆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了深部巷道支护的最优化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6,(3):101-103
为了及时了解深部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基于监控软件、数据传输接口、传输中继、井下智能工作分站以及各种变送器,开发研制了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与顶板安全监测系统,井下形成监测工作站,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地面,实现地面实时监测。最后,对监测系统进行了现场应用,系统稳定可靠,达到了项目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深井厚冲积层软岩马头门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井厚冲积层软岩巷道稳定性较差,遇水风化软化严重,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流变的现象,针对处于高应力区、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的赵楼矿,为了保证处于不稳定冲积层软岩中马头门的稳定,提出了高强让压锚杆+锚索+锚注+喷射混凝土和浇灌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加固。马头门施工后矿压监测锚杆和锚索受力最大值为56和108kN,具有足够的安全余量;混凝土最大应变变化值为31×10^-6,基本稳定处于安全状态,显著地改善了围岩的受力状态,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控制了围岩的变形,有效解决了深井厚冲积层马头门的稳定性控制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共同稳定。  相似文献   

12.
易恩兵 《煤炭技术》2014,(5):126-128
某矿4煤采掘时多次发生冲击地压针对该矿实际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上、下解放层开采对4煤被解放层的解放效果及1410工作面上平巷发生冲击地压原因。研究6煤和1煤解放层不同开采时期的应力分布特征,确定4煤被解放层上下部临界卸压角和临界卸压点位置及被解放层回采工作面超前临界卸压范围,为后续4煤工作面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迎富 《煤矿安全》2013,44(6):75-78
基于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实测及力学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聚类法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整体分类,再结合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围岩的岩性情况,进行巷道围岩次分类研究,由此提出适合深井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建荣  李刚  王海东 《煤矿安全》2011,42(12):12-14
为了研究孔隙水压力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孔隙水压力工况下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及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呈增加趋势,顶底板集中区到巷道中心点的距离逐渐趋于定值;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围岩位移量增加,其趋势为:两帮明显大于顶板,顶板大于底板,围岩治理的重点在于两帮收敛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5.
综采工作面收作眼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综采末期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对收作眼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提出了顾北煤矿综采1232(3)工作面收作眼在不同时段的围岩控制方案及合理的收作眼位置,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罗勇  陶文斌  陶杰 《煤矿安全》2015,46(5):160-163
为了解决淮南矿区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难以支护,且反复修护等问题,以潘一矿东区-842 m东翼1#回风大巷为背景开展了锚注支护试验研究,分析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机理,并与普通端锚锚杆支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锚注支护由端锚转变为全锚,提高了深部破碎围岩的径向约束,具有较高的抗剪力,改善了围岩的力学性质,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锚注加固段围岩裂隙基本不发育,工程应用表明采用锚注支护后巷道围岩位移明显减小,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深井软岩大断面硐室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王家岭新井中央变电所深井软岩大断面硐室支护失效的机理,得出原岩应力、围岩岩性、支护强度和应力叠加是导致其断面收缩率高达40%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锚网喷分别与钢筋梯子梁支护、U型棚和U型对棚+反底拱联合支护的效果,得出了控制底鼓是硐室稳定的关键。实践表明,锚网喷+U型对棚+反底拱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了中央变电所的围岩变形,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现象,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得出巷道围岩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显现出较明显的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巷道四周角部位置形成了4个高剪应力区,剪应力约为2.1 MPa;而巷道底板所受剪应力较小,为0.1 MPa,但受底板两侧高剪应力区的影响较大。选取锚杆预紧力与锚索预紧力协同作用的支护方式对深部巷道围岩进行支护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而且能够使巷道围岩快速达到稳定,实现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目的。现场应用监测验证了协同支护方式对巷道的变形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体现出预应力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研究结果对城郊煤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