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介绍了某电厂锅炉高温再热器发生失效的基本情况,通过化学元素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宏观检查、金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等试验表明,管子外表面存在较明显的结垢现象,氧化物下的金属金相组织出现深2~3个的沿晶腐蚀裂纹,沿晶腐蚀产物中存在S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其失效类型为高温硫腐蚀,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低温再热器材质为SA-182M F91的三叉管,运行数月后泄漏导致被迫停炉。通过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和金相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确定三叉管发生泄漏的原因。分析认为,三叉管的化学成分和硬度均符合ASME SA-182M标准对F91材料的要求,三叉管外表面补焊产生的焊缝结构是导致裂纹萌生扩展并最终泄漏的主要原因,裂纹在三叉管最终热处理前已存在。 相似文献
4.
利港电厂为解决2台进口FW锅炉投产以来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问题,在2号锅炉上进行了在再热器进口侧加装节流管圈的改造,在1号锅炉进行了改变燃烧器旋向分布的改造,使再热器金属温度分布均匀性均有了很大改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再热器金属超温的问题。在锅炉燃烧系统低氮改造后,又通过多次试验找到了在运行中用调整OFA(燃尽风)风量来调整再热器金属温度分布控制超温的方法,使再热器金属温度分布均匀性有了进一步改善。根据2台锅炉的改造效果分析,在一台锅炉上同时进行再热器进口加装节流管圈和改变燃烧器旋向分布的改造,完全可以解决采用前墙燃烧的FW锅炉再热器金属超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华能福州电厂1号、2号炉自投运以来,再热器超温严重,严重影响锅炉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通过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找出再热器系统超温原因。采用受热面综合改造的方案,再热器减温水量大幅下降,同时过热器欠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大提高了锅炉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670t/h锅炉运行中存在的低温再热器磨损爆漏频繁及再热汽温偏低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增加受热面的改造方案,实施后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1025t/h锅炉再热器局部超温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锅炉厂按引进技术设计制造的1025t/h亚临界压控制循环锅炉,第一台安装在石横发电厂(5号锅炉),1987年6月30日并网发电。运行2年后,末级再热器发生局部超温爆破。经过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测定,查明其主要原因是烟气温度偏差和蒸汽流量偏差。采用燃烧器上部的6层喷嘴反切25°的措施明显改善锅炉左右两侧的烟气温度偏差,末级再热器出口的最高炉外壁温比改进前降低20.6℃,保证末级再热器出口的炉外壁温低于580℃报警值。采取在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的联接管内加装节流管段的措施,使蒸汽流量分配比较均匀,末级再热器出口炉外壁温的最大值,比改进前阶低9℃。采取这两项措施后5、6号锅炉已经运行两年以上,没有发生末级再热器局部超温爆破事故。 相似文献
9.
10.
11.
再热器超温爆管是影响大容量锅炉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联管屏间的流量偏差是造成超温爆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再热器流量分布的计算,分析了再热器结构布置对超温爆管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流量偏差的关键在于调整再热器出口集箱的静压分布及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结合实用机组,通过理论分析和变工况计算,对回注蒸汽后燃气轮机温控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注蒸汽后,原有温控系统不仅可保证燃机可靠运行,而且对延长机组寿命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以辽宁能港公司1#炉为实例,找出影响锅炉再热器出口低温偏低的主要原因,给出具体解决措施,即通过增加再热器受热面积及将燃烧器喷口上倾来达到提高再热器出口汽温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