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水厂频繁出现的滤池过滤周期缩短、反冲洗效果变差、正常生产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从水源、堵塞物成分以及水厂工艺运行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探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水厂工艺进行了调整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投加高岭土增加原水浊度以改善滤池运行效果的试验,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水厂的运行以及此类问题的应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磊 《城镇供水》2021,(4):69-75
在自来水厂的整体净水工艺流程中石灰投加是调节pH,确保水质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供水质量和生产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将自动控制技术融入石灰投加流程,自动化石灰投加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受行业所重视.以金华仙源湖水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水厂升级改造实际应用,阐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石灰投加系统中的应用模式.根据石灰投加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操作要求,介绍编程实现逻辑及程序源代码.在自动投加系统中,投加的控制方式对系统整体运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仙源湖水厂结合精细投药算法,采用流量比例复合环计算控制方式,引入在线pH仪实时测量值,进行反馈对比运算,对扰动进行有效补偿,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投加效果更佳.经水厂实际运行验证,运用基于PLC的自动控制技术对石灰投加系统整体性能有较好提升,非常适合水厂日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枯水季节时常发生的突发性污染问题,桂城水厂采用了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该系统具有手动、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投加适量的活性炭,可以保证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薛波  余安平 《供水技术》2011,5(6):46-48
针对机械加速澄清池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混凝效果变差的问题,城北水厂采用黄泥作为助凝剂,对黄泥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性微量投加黄泥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澄清池的混凝效果,改善出水水质.同时,改进后澄清池的运行成本下降,对小型水厂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提高水力循环或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混凝效果及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论文讨论了陈村水厂的流动电流自动投加系统和模拟斜管絮凝脉动自动控制投矶系统的应用现状,比较了这两种控制方式的模型和效果,结合实际运行经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认为以现有的自动控制模式配合经验流量浊度比例控制成为新的人工智能复合控制系统,理论上可克服原来控制方式的缺陷,同时加以实际调试运行验证,将投加效果进行比较探讨与总结,探讨水厂自动投矶控制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浙江义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下属有5个水厂,分别是城北水厂、江东水厂、上溪水厂、苏溪水厂和义南水厂。5个水厂的的源水均采用水库水,每年都会遇到原水锰季节性超标的问题。各水厂均采用提高前加氯、投加高锰酸钾的方式来应对。由于源水锰含量检测还达不到在线实时监测,且数据波动较大,高锰酸钾的投加量很难控制,容易出现药剂投加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易造成短时间内出水锰超标。在运行中我们发现,城北水厂滤池的滤砂颜色很黑,对锰的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多年运行的水质记录显示,出水锰都未出现超标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其原因可能是城北水厂的滤砂通过多年运行形成了被二氧化锰附着的锰砂,从而有效除锰。为了验证城北滤砂的除锰效果,我们设计了滤砂模拟管比对试验,研究分析城北滤砂的除锰的效果、原理及形成条件,以期为其它水厂季节性锰变化时应对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流动电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美国新型游动电位技术及其在水厂的应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应用游动电位技术可实现絮凝剂投加的最优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代荣 《城镇供水》2011,(2):85-88
针对杭州市水源水质状况和饮用水质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已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改造水厂进行生产运行研究,对常规处理水厂的技术改造方向进行探索研究,并对尚处过渡阶段的常规处理水厂采取强化常规工艺和应用应急投加设施保障出厂水质,以提高杭州主城区整体出厂水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波市东钱湖水厂水质特点,对净水厂混凝药剂进行了分析选择,提出在低浊低碱水处理工艺中,除投加凝聚剂外,还应增加多种助凝剂,以提高水厂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简要介绍了药剂投加量和投加点设置。  相似文献   

10.
以Z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发生与投加系统为例,详细介绍臭氧发生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对水厂臭氧系统中的几大子系统(臭氧发生器本体、氮气投加系统、冷却水系统、臭氧投加系统和尾气破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日常管理和必要的专业检查、维护和保养可以降低设备运行时的故障率,达到延长臭氧系统寿命,提高运行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厂施工图审核过程中多次发现的问题,探讨了水厂常规制水系统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主要包括投加混合、平流沉淀池、V型过滤、清水池和水厂自用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混凝是净水工艺中重要的水处理单元,准确投加所需要的混凝剂量是获得较好混凝效果及影响水厂运行管理费用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国湖库型水源特点,以云南省某县水厂混凝剂投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水厂在2008年6月至2011#-6月三年内的流量、进出水浊度和混凝剂投加量等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流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进水浊度为非线性相关关系,并建立了非线性自动投药系统数学模型:M=K(7×10-T3--2.6×10-3T2+0.3255T+5.2221),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2=0.9816。把该模型用于水厂混凝剂自动投加控制系统,并与经验控制法对比,结果表明:数学模型法自动投药控制系统可提高水处理效果,并明显节约投药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合于湖库型水源水厂混凝剂的自动投加控制。同时,本文对数学模型法自动投药控制系统在湖库型水源水厂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翠玲 《山西建筑》2003,29(14):6-7
介绍了七水厂加药系统的设计,并对系统的净水工艺、药剂及投加量的选择、混凝剂的配制作了重点阐述,说明了加药间的主要配置设备及其主要功能,指出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水厂石灰自动投加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投加、pH闭环控制、运行参数诊断、集中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在水厂制水消毒中,次氯酸钠消毒替代传统液氯消毒方式,次氯酸钠现场制备投加、次氯酸钠成品溶液投加两种消毒方式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以及次氯酸钠成品溶液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何华  方帷韬  崔磊  董莹 《市政技术》2014,(5):107-109
介绍了臭氧投加方式及臭氧发生系统,进行了臭氧投加系统运行的经济分析,对不同发生量情况下的耗电及费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同类水厂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5):18-21
分析了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及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在常规混凝单元增加投药量、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氯化以及在过滤单元投加助滤剂等强化措施,探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各种强化措施可以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常规工艺的处理效能,保证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率,将高密度沉淀池应用于津滨水厂,通过测定高密度沉淀池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出水浊度,分析了混凝剂和聚合物投加、絮凝区污泥浓度、运行负荷等对运行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池型进行了对比,对运行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本横滨市水厂滤池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滨市水道局下属的4座水厂采取测量砾石起伏程度、滤池翻修时铺设多孔双层滤砖和不锈钢丝网等措施来保证滤池的正常有效运行;针对藻类(如尖针杆藻)暴发问题,采取在原水输送管道中加氯、在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提高混凝剂投量等措施,使尖针杆藻在混凝沉淀过程中的去除率达到95%,大大降低了滤池的运行负担并避免了滤料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1.第二水厂活性炭湿法投加系统简介 为应对水源季节性或突发性污染,第二水厂在2010年底建设了一套粉末活性炭湿法投加系统。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负压上料,可以有效减少拆包、上料时的污染;同时取消了常见的料仓。该系统主要由上料系统、配液系统、投加系统、气源系统、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其中,上料系统由负压上料机、上料风机和投料站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