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2001年和2005年黄河流域的卫宁、青铜峡、人民胜利渠、柳园口4个灌区数据,对灌溉管理改革与灌溉延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其他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改革后的用水协会管理、承包管理灌溉延误发生比例减少约10%.这说明实施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后,水资源管理者的权责更加明确,管理更为认真负责、服务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比较了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差异,分析了二者时间尺度上的关联性,并选取典型干旱事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干旱类型的传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干旱类型空间上有相似的趋势和频次,但在黄河源区和黄河中南部(渭河流域)差异显著,其干旱历时均有随年代延长的趋势,水文干旱历时增长尤为明显;在时间尺度上,SPEI与SRI在大部分区域基本一致,但在黄河源区和渭河流域差异较大,尤其是短时间尺度上差异更显著;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并非一一对应,多场短历时间断气象干旱受时滞效应、异常气象波动等影响,可能引发一场长历时连续水文干旱或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一场长历时连续气象干旱强度衰减可能引发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 相似文献
4.
5.
黄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为基础建立了作物干旱指标模型,并综合考虑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引进敏感系数,建立了干旱等级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干旱的地域性,季节性,持续性等特征,并对黄河流域区域干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需水预测精度,并为流域水资源分层配置提供基础,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包括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的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方法。按照不同行业的用水特点进行层次划分,将农业需水按照口粮安全、消费需求进行划分,工业需水分为一般行业需水和高耗水行业需水,将流域外生态补水作为河道外生态刚弹性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根据泥沙冲淤比划分。黄河流域需水分层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黄河流域河道外需水量为534.62亿m~3,其中刚性、刚弹性和弹性需水占比分别为59.81%、33.62%和6.57%,比2017年增加139.01亿m~3,而人均用水量减少25 m~3,流域用水水平得到提高;农业节水量被用于工业等效益更高的行业,预测结果符合黄河流域1980—2017年用水规律和新时期"生态优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8.
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流域灌溉与供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80万hm^2,增中到了目前的726.7万hm^2,灌溉工程总投入累计达419.8亿元,灌溉效益价值量按1995年价计算为4513.2亿元;为兴建人畜饮水工程总投入累计达22.1亿,现已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2727.9万人、牲畜1557.5万头(只),效益价值量按1995年价计算为473.3亿元;城市供水规模发展更快,其 相似文献
9.
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流域(包括下游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得了迅速发展,截止1994年年底,全流域灌溉面积已发展到731万hm^3因灌溉年净增产粮食120亿kg。全河灌溉技术发展迅速,在井渠结合治理盐碱地、灌区泥沙处理、节水灌溉、高气程灌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灌区的开发与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用水、水费征收、计量供水等管理措施的应用,保证了灌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灌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0.
11.
12.
黄河流域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探索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SBM-Undesirable模型,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命令控制型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抑制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尚未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体系、构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引导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法律法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8):137-140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的计算方法,在室内用U-PVC管道,以黄河泥沙为沙样,进行了90、110、125 mm三种管径、两种泥沙颗粒级配条件下,不同含沙量浑水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在含沙量、管径相同时,浑水中泥沙粒径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大;在管径、泥沙粒径相同时,含沙量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大;在泥沙粒径、含沙量相同时,管径越大,临界不淤流速越小。依据试验成果,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王海霞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1,(2):46-50,4
针对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文章开展了50m3/hm2、900m3/hm2、1050m3/hm2、1200m3/hm2灌水定额下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黄灌水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可有效减少粗粉粒含量占比,增加细砂粒、细分粒以及黏粒的占比;灌水定额越大,对泥沙入渗深度和土层颗粒级配的影响程度越大,改良效果也越好,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越佳,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建议最佳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情况进行适当调配.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