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武汉市地势低洼易涝、人口产业高度集聚、洪涝遭遇风险大等突出问题,采用“子流域/排涝分区分析—流域/片区复核—体系综合集成”的技术方法与路线,系统研究了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思路、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了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加强排涝体系建设和强化洪涝水管理与调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调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滦河流域2座县级市的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城市主要控制断面的设计洪水成果,并对局部河段堤防工程进行了防洪标准复核,最后依据城市发展及重要程度确定了防洪排涝标准,为下一步开展全面的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格局对首都洪涝灾害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中心城防洪排涝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现状防洪排涝格局的运用情况和所发挥的作用。从首都发展新形势和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防洪排涝格局中存在的与城市功能协调性有待提升、局部排洪不畅、与生态蓄水矛盾突出、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模糊等问题,并针对问题在完善分洪蓄洪工程、调整排洪途径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新  李静 《广东水利水电》2013,(3):32-33,40
本文对花都区防洪排涝体系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管理落后等原因造成洪涝灾害严重。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上蓄、下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等综合治理措施,形成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  相似文献   

5.
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对防洪(潮)排涝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现状存在防洪(潮)排涝标准低、工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尽快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提高区域防洪(潮)排涝能力。通过系统分析澳门现状防洪(潮)排涝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不同区域的现状及基本特性,从防洪(潮)、排涝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与之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澳门防洪(潮)排涝工程研究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城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在城市扩建改造的推进进程中,水利建设的作用日益明显。文章针对息县县城功能区防洪排涝体系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建议,对信阳市息县城市功能区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统筹城市上下游河道防洪工程、泄洪通道和蓄滞场所的防洪能力。综合考虑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并用,提高水利工程引排调控能力。文中主要论述了河道防洪工程、排涝系统布置、防洪排涝监测以及与流域区域防洪体系协调措施这四个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洪排涝措施,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推动力,改善现状城市积水现象,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天明 《人民长江》2002,33(9):40-42
木兰溪流域下游地区莆田市是福建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由于沿河人口多,建筑物密集,防洪堤建设十分困难,使得莆田市成为福建省唯一未完全设防的地级市,目前下游大部分河道两岸基本无堤防防设施,防洪能力不到2a一遇,为了保障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稳固安全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全面论述了木兰溪的防洪体系,建成后,左岸莆田市城区防洪标准将达到50a一遇,右岸乡镇20a一遇。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水利部《关于审批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请示》。1、原则同意《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5年,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中游淮北大堤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沂沭泗河中下游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跨省骨干支流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山东半岛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重要城市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重要易涝洼地排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里下河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牛屯河分洪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牛屯河排水入江的优越条件,从巢湖流域防洪综合治理角度,研究了牛屯河分洪作用及扩大规模的可行性。通过对牛屯河疏挖河道、打通卡口、堤防加固、扩建铜城闸及新桥闸,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提升了牛屯河分洪道地位和排洪作用,完善了巢湖流域防洪排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