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10):88-92
针对黄河水资源短缺、干旱频发、旱灾损失大等重大问题,以应对干旱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为切入点,开展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应对干旱的径流洪水预报、大型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以及干旱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干旱评估与演变特征识别、灌区干旱实时监测、洪水/径流预报、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最优控制、水库多分期汛限水位优化、梯级水库群协同优化调度、干旱应对与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径流/洪水预报以及黄河梯级水库群调度等技术平台,集成黄河流域旱灾监测与预警、抗旱水源调度等综合技术体系框架,实现黄河流域干旱的有序应对,显著提升应对干旱的黄河水资源调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近50年来,黄河流域气温明显升高,河川径流减少,有逐渐变旱的趋势。"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应对干旱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作为切入点,开展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大型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黄河流域大型灌区实时旱情分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发生频率及旱灾造成的影响增加趋势显著.高效精准的旱情监测评估利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抗旱措施来消除或减缓旱情发展,将旱灾防御关口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本研究针对旱情监测评估业务中亟待解决的"哪里旱、有多旱、旱多久、怎么办"等关键问题,构建了融入"空、天、地"多源数据的旱情综合监测评估关键技术;文中...  相似文献   

4.
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是黄河流域应对干旱的有效手段。统筹防洪、防凌、生态、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要求,建立黄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结合黄河流域旱情需水特点,考虑断面流量控制、省区用水控制等约束,开展长系列调度模拟,提出汛期和用水高峰期黄河上下游不同水库的调度规律,为决策部门有序应对流域干旱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持研究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近日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该项目以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和新疆水资源安全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气象、水文、遥感、地理、灾害、经济、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野外观测和人工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荆门市为干旱多发区,近年来旱灾频发,2008~2013年形成"五连旱"。为探索缓解荆门市旱灾的办法,对荆门市近年来的降水、水利工程蓄水、灌溉工程调度应用、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天然降水偏少导致资源性缺水、灌溉工程建设落后导致水利用系数偏低、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需水量居高不下等为荆门市主要致旱因素。针对荆门市干旱的成因,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用水管理和旱情预警预报等措施,以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常规旱情监测获取信息少、人力物力投入大的缺点,可采用遥感技术对区域旱灾灾情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估。基于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的FY-1D气象卫星影像和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利用云参数法,制作了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发生发展全过程的遥感监测系统图,并结合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行了区域干旱灾害评估。得到了2010年3月该区域因旱饮水困难的总人口数和农业受旱面积,且结果与当地实际统计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技术在旱情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科学合理调配,研究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手段,以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重点,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采用基于Java的C/S与B/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涉及可视化、数据库、网络、GIS等多种技术,通过基础资料的处理对流域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经过实际...  相似文献   

9.
2012年冬至2013年春,陕西省关中渭北等地遭受严重的冬春连旱,给群众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总结了陕西省冬春旱情特点,分析在抗御旱灾中采取的减灾措施,对旱情、旱灾进行了简要评估,针对抗旱减灾能力薄弱、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乡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匮乏、旱情监测预报预警手段缺乏、抗旱减灾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今后做好抗旱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抗旱减灾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余年以来全球范围干旱及其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抗旱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干旱预报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旱灾管理战略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抗旱减灾研究脉络及进展,进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技术难点,指出干旱监测评估呈现由单指标向多指标综合发展、由单一站点强度分析向强度-时间-范围多个特征变量综合分析发展等趋势,干旱预报呈现由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干旱预报向基于气陆耦合的旱情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旱灾风险评估呈现由基于数学方法的评估模型向基于物理机制的评估模型发展、由静态风险评估向静态和动态风险评估相结合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