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山市小隐涌流域2022年5月12日暴雨,雨量远达不到规划标准,但流域内出现十多处受涝点。以中山遭遇上述暴雨为例,分析珠三角河口区典型代表城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河网密布、城市密度高的现状条件下,遭遇暴雨后易产生内涝的原因,并分析排涝建设对策,可为河网密布的南方城市系统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内涝治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下穿道路等重要节点的内涝问题是降低城市内涝危害的关键途径,文章论述了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的内涝防治体系,详细分析和总结了下穿道路内涝成因。利用耦合模型对下穿道路内涝积水风险进行评估,查找积水原因,判别积水严重程度,并提出应对的量化措施,有效提升下穿道路内涝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城市内涝形成原因,研究城市雨洪的形成机理及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力,选取杭州西湖区之江新城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3月19日研究区典型场次降雨为例,采用SWMM模型进行了内涝模拟,并从水量平衡、管道满载和溢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之江新城73.2%的降水量形成了地表径流;进入管道的水量中,48.2%的水量经管道直接排入河道,37.3%的水量从雨水井溢流,剩余的水量保留在管道中;50%的管道已经满管,15.2%井点溢流。研究成果说明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会使产流量增加,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会引起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6.
2015年入汛以来,江西省内多地连降暴雨,数个城市内涝成灾,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以江西省2015年城市内涝情况为例,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训平;郑敬伟;刘川;王梦婕;王峥 《人民珠江》2024,(S1):51-56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剧了城市内涝灾害,通过开展城市内涝风险研究、分析成因及风险分布,对城市内涝灾害防御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深圳市罗湖区2019—2022年汛期历年均出现内涝积水的爱国路与太宁路交叉口作为典型风险点,基于自主研发DHM Urban,构建片区城市内涝模型,模拟分析了2019年“4·20”、2020年“5·31”、2021年“8·4”、2022年“5·12”典型场次暴雨;模拟结果与实际积水相对误差为-12.5%~5.0%,满足精度要求。经初步分析,该片区内涝受排水系统、地形、下垫面和降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用模型进行1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的评估分析,该片区将出现严重内涝风险,片区总积水面积达30.1 hm2,占比7.3%,其中爱国路与太宁路交叉口最大积水深度达1.2 m。通过城市内涝模型评估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内涝风险可为内涝防御及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莞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降雨影响,东莞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东莞城市和经济发展。通过调查收集东莞城市下垫面历史变迁、排水设施和历史内涝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地面硬化、蓄水设施被填埋覆盖、排水设施陈旧、非工程措施缺失等是内涝主要成因,提出拓宽河道和排水管道断面、修建排涝站、制定城市防洪减灾规划、建设内涝应急响应管理体系、加强宣传教育等防治内涝灾害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益凸显。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减轻城市内涝损失,成为当前城市防洪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在总结近年发生的城市内涝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涝致灾的主、客观原因,对暴露出的城市防洪应急管理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建立健全防洪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完善会商预警制度、强化应急队伍物资建设、提高全民应急能力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对西安市内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也初步提出了西安市内涝问题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聊城市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对聊城市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提升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几年,由于突发暴雨,加之地面硬化、城市排水系统补偿等原因,景德镇市易形成一定范围的城市内涝,部分地势比较低洼地区的积水,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因此,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对城市内涝问题的理解,分析了城市内涝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排水标准,完善、优化城市排洪管网系统,制定城市排水规划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宿迁市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情况,总结宿迁城市内涝灾害成因,针对城市防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内涝治理思路,从防洪体系建设层面、管理规划层面等,提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快速城镇化、剧烈的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异常导致的频发灾害性降水是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肇庆市内涝成因,是上述致涝因子与局地气象水文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汲取古今中外城市治涝经验,提出人水共存的治涝理念,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深圳河右岸市区内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河是深圳、香港界河,深圳侧沿岸分布有福田、罗湖等中心片区,人口密集、交通网错综交汇,内涝对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和城市内涝平面分布特点,分析了内涝与降雨关系、降雨与外江水位变化关系,同时结合城市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了内涝成因。结果表明,该片区内涝成因众多,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深圳河水位及外海天文潮存在一定关联。由于深圳暴雨较多,几乎每年都有暴雨遭遇天文大潮的情形,导致洪潮顶托,内涝加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