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王家沟流域历年的降雨、径流、泥沙试验资料,较全面地论述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基本特点。王家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有较好的代表性,从1955年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径流泥沙观测,35年(1955年~1989年)累计治理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6.5%,年平均治理速度2.1%,流域年输沙模数由15850t/km~2降低到5112.0t/km~2,即减少67.7%,“七五”期间由于治理面积增加,措施标准提高,使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七五”前减少59.4%,本文阐述了本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治理速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减沙效益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总结我省山区泥沙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分析水保建设、生态建设对流域产沙的影响.通过泥沙减少量,定量分析生态建设在流域治理中的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家沟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温凉适中,雨热同季,当地常见暴雨历时大多在2h以下,这种短历时、大强度的暴雨最易引起水土流失。分析了流域治理前后径流泥沙的来源情况,为同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辽宁地区某水土保持试验区为例,定量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措施拦沙能力的排序为:坝地梯田草地林地,坝地的拦水、拦沙能力最强;各水土保持措施对总氮、总磷及其他有机物拦截能力的排序为:坝地梯田草地林地;在典型暴雨分析中,各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水能力达到45%以上,而对泥沙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拦截能力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8.
文章在详细分析了Mann-Kendall秩序相关法和距平累计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大凌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和输沙特性的影响变化情况,然后对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输沙变化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多年来的平均输沙量表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人类活动和降雨是引起河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下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大凌河流域输沙变化量存在较大差异,且1980年之后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引起输沙衰减的关键性因素,水土保持措施对大凌河流域的输沙影响较为显著的时间段在每年的8、9月份。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大凌河流域采取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建立相关的水土治理制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及效益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BAI Yanmei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4):176-178
延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延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本文依据延河支流西川河上枣园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比分析该站水沙变化趋势和流域内水土流失变化情况,探讨西川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1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研究》2015,(4)
利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延河流域水文和退耕还林数据,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流域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探讨了近30年来流域水文变化过程及水文指标与退耕还林还草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径流量和输沙量均成显著下降趋势。将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序列分为前期(1980-2002年)和退耕还林还草影响期(2003-2010年)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退耕还林还草影响了降水径流关系,削弱了流域产流能力,退耕还林还草影响期流域产沙动力系数下降。累计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与径流系数和含沙量均呈负相关,其中径流系数与之负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凌河流域是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近年来治理步伐的加快,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流域的自然状况出发, 详细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由此造成的危害,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以太原市娄烦县东山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流域内设置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径流小区,观测各个小区的地表径流量和侵蚀量,分析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对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地表微地形可以明显降低地表径流量及侵蚀量,提高地表植被盖度可以降低径流量及侵蚀量。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4,(9)
以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时期的数字航摄影像,运用ArcGIS软件,通过目视解译和综合判定分别提取2006年、2011年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数据,确定其转移矩阵,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及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 a来,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净变化量为78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40%,变化顺序为未成林灌木沟台地乔木林;各级植被覆盖度净变化面积为3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02%,变化顺序为低覆盖中低覆盖中覆盖;各级土壤侵蚀强度净变化面积为6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85%,沟蚀变化较小,面蚀变化顺序为中度强烈微度轻度极强烈剧烈。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徐州市贾汪区以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高效清洁的治理模式。系统阐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原则,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在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采取沟道护岸,维修加固拦水坝,实施植树、草籽补植等林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完善防治体系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