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效果与其台阶段泄槽掺气浓度密切相关,通过调整掺气坎体型以达到使台阶段泄槽充分掺气,消能率增大。试验研究发现,与原方案台阶段消能率相比较,除设计水位工况消能率有所下降外(小了4.74%),校核水位工况和校核流量工况的消能率分别提高了6.18%和6.64%。设计水位工况消能率减小可能与推荐方案台阶个数减少有关,而校核水位工况消能率增大则说明台阶段的掺气有利于消能。  相似文献   

2.
台阶式溢洪道水流流态复杂,其水流脉动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安全,为论证某水库台阶式溢洪道的安全性,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台阶式溢洪道脉动压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洪道底板脉动压强是随时间变化的平稳随机过程;脉动压强强度在台阶凹角和中点处相差不大,从台阶面中点向凸角处逐渐增大;脉动压强强度沿程交替出现波峰和波谷,呈波浪状变化,并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台阶式溢洪道脉动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0~2 Hz,属低频振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柳莹 《小水电》2014,(3):21-23
结合实际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进行了设计优化,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计算机运算性能的不断增强,其在流体力学的计算应用也在快速普及,数值模拟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水库台阶溢洪道水力特性的模拟研究的主要方法,促进了台阶溢洪道的实践应用,而对台阶溢洪道泄流水力特性的实践研究也就具有十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中低水头水库工程的岸边溢洪道,以水流流态衔接、减小消力池规模为控制指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比较了采用"光滑溢洪道+底流消力池"与"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底流消力池"两种消能方案的优劣,对不同布置方案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入池流速与消能率等水力学指标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采用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后,消力池长度能缩短57.1%,入池流速减小最大达51.18%,综合消能率大于84%。同时,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使阶梯泄槽内掺气更充分,继而可减小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水库溢洪道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布置对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进水渠导墙布置型式以及墙身结构优化,扩大进水面、减小导墙进口内、外侧水位差、改善进水渠内水流流态,从而提高溢洪道泄流能力;通过增加外凸式阶梯陡槽段、降低消力池尾坎高程等措施,增加下游消能效果,优化出池流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努尔加水库台阶式溢洪道的试验研究成果。通过模型试验,对单宽流量在24.17—118m3/s.m的台阶式溢洪道的台阶坡度,高度和水力特性认识更加深入。试验表明坡度较陡,单宽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消能效果最好。研究工作对大单宽流量台阶溢洪道的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晓阳  崔忠 《小水电》2012,(2):12-15
结合努尔加水库台阶式溢洪道的模型试验,对单宽流量在24.17~118 m3/s.m的台阶式溢洪道的台阶坡度、高度和水力特性进行了介绍;试验表明坡度较陡、单宽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消能效果最好。研究工作对大单宽流量台阶溢洪道的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水库溢洪道出口挑流鼻坎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水库溢洪道原设计方案中挑流水舌落在海漫平台上造成严重冲刷破坏的问题,对溢洪道末端的挑流鼻坎进行了优化。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观测了溢洪道的水流流态、溢洪道的水面线与深度、溢洪道的流速、溢洪道沿程的动水压强、溢洪道出口的水舌挑距等。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下,水流避开了海漫平台而落入海漫前端左侧河道中;优化方案下计算空化数都在0.3以上,较原设计方案更安全;优化后,试验测得挑流冲刷坑内靠近坝脚侧的旋流淘刷最大流速约为1.7 m/s,比原设计冲刷坑内淘刷流速小,对右岸边坡产生较小冲刷,使挑射水流不影响后坡脚;优化方案合理,能较好地解决挑射水流直接冲刷海漫平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台阶式溢洪道水流压强特性,结合青藏高原某水库,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高海拔地区台阶式溢洪道时均压强、脉动压强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洪道水平面时均压强和脉动压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台阶凹角向凸角方向先有所减小,后逐渐增大,当流量较小时,时均压强在初始台阶会出现负值;台阶竖直面负压区范围超过整个台阶高度的一半,脉动压强在台阶顶角处较大;台阶式溢洪道时均压强和脉动压强沿程交替出现波峰和波谷,呈波浪状变化,总体上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改变台阶尺寸,其值也发生变化;台阶式溢洪道脉动压强是随时间变化的平稳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脉动优势频率为0~2 Hz,属低频振动,其概率密度为偏态分布,不会危害泄水建筑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
高水头泄水工程一般泄洪流量较大,在工程设计中泄洪消能及下游防护问题尤为突出,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力学研究的关键.结合方溪水库工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下游消力池不同布置方案的消能情况进行了比较,最终通过设置二级消力池且右侧边墙单侧扩散的布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一级池消能后水流较集中流速较大的问题,确保工程建成后行洪时河床及岸坡的稳定以及工程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光滑溢洪道及不同高度阶梯溢洪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阶梯溢洪道能大大提高溢洪道的消能率,减小消力池的入池速度,有利于下游河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台阶式溢洪道掺气对消能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无掺气坎、掺气坎高分别为20 cm和40 cm时的掺气效果和消能率。当掺气坎高时,水体掺气充分,水流涡旋剧烈,形成水汽两相流,水流下泄旋滚过程中势能转化成动能,在泄槽段可耗散较多能量。因此,设置掺气设施比不设置掺气设施消能效率大、消能效果好,有效地防止了空化空蚀现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某水库工程侧槽式溢洪道方形消力竖井水工模型试验表明,由于竖井断面尺寸和深度较小,宣泄校核洪水时部分水流直接冲击泄洪洞段进口底板,造成洞进口段流态恶劣。宣泄校核洪水时竖井段各测点的计算空化数介于0. 13~0. 82之间,井壁处个别位置的空化数略小于初生空化数,可能产生空蚀。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时消能竖井消能率约为53%。应用RNG k-ε模型并结合VOF方法通过系列数值模拟试验对消力井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提出了增加消力井深度至8 m、方井宽度增加至8 m的方案,其余尺寸不变。数值模拟数据表明,消力井的尺寸满足设计和校核洪水的安全泄流要求,校核流量工况消能率达到65. 55%,消力井最大负压相对于原方案降低了约为50%,最小空化数由原方案的0. 13提高到了0. 38。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某电站台阶式溢洪道总体布置及结构设计,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对结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三塘沟水库基本情况,建立水工模型试验得出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下泄流量要求,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其进口体型进行调整后可安全下泄设计流量,台阶起始端两侧通气孔掺气效果明显,第4级台阶开始掺气充分,原设计掺气位置设计合理,所有运行工况下,水流空化数最小值为0.29,故该工程不会发生空化空蚀破坏。体型修改方案和空化数的计算可为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泄流消能设施的合理设计对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某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溢洪道原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一级泄槽和二级泄槽段边墙高度较低,富余度明显不足,迷宫堰的背坡面部位存在比较明显的负压区.针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增加迷宫堰的总宽度,缩短泄槽段长度,增加溢洪道泄槽段边墙高度,减小泄槽进口的宽度以及增加挑流鼻坎长度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条件下的过流能力和边墙高度满足过流要求,沿程基本无负压,空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游冲刷不会对工程运行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柳河县时家店水库溢洪道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落差较大,水流条件很差,采用底流消能或跌水消能效果不理想。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采用了台阶式消能方式,解决了该溢洪道结构布置和消能防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陆彦强 《陕西水利》2016,(Z1):13-15
台阶式泄槽溢洪道的显著特点是沿溢流面的消能率大大提高,从而可免除或极大地缩短溢洪道末端所需消能工的尺寸。近几年来,阿勒泰地区将台阶式泄槽溢洪道运用于中小型水库、水闸中,运行工况很好。为此,作为一种优越消能形式,台阶式泄槽消能受到了水利工程行业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的莫勒达拜水库工程,对其溢洪道台阶式泄槽的设计予以研究,为以后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水流压强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型试验表明,台阶式溢洪道滑行水流压强在台阶上的分布规律是:在水平面,压强从台阶凹角向凸角先逐渐减小,其最小值在距凹角(0.3~0.5)倍步长处,然后开始回升,至(0.7~0.9)倍步长处压强升至最大,在凸角处又有所降低。竖直面,从凹角向上压强值由大逐渐减小,在步高为(0.5~1.0)范围内为负压区,负压值沿高度方向逐渐增大,至凸角下缘负压值最大。在沿程方向,压强呈波浪式分布,在相邻台阶上出现波峰和波谷。脉动压强强度和压强系数的变化规律与时均压强一致,且随来流量和台阶坡度增大而增大,在x/L1≤0.4~0.5以前脉动压强强度沿程增大,随后有所减小。脉动压强的优势频率在0~2Hz之间,概率密度为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