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复绿技术模式对崩岗崩壁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草灌复合模式对南方崩岗崩壁进行了复绿研究,分析了各复绿技术模式下崩壁土壤侵蚀模数、含水量及崩壁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复绿技术模式能显著降低崩壁土壤侵蚀模数(P=0.05),但各处理模式间崩壁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崩壁土壤含水量与前期类降雨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各复绿技术模式处理崩壁稳定系数显著高于未处理崩壁稳定系数(P=0.05),但各复绿技术模式崩壁稳定系数间无显著差异。崩壁稳定系数与土壤含水量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基于二者函数关系计算了各处理崩壁稳定系数最大所对应的崩壁适宜含水量,未处理崩壁适宜含水量最小。总体而言,不同复合技术模式均减低了崩壁土壤侵蚀模数,提高了崩壁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了现有崩岗治理方法的不足,然后根据崩岗的侵蚀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稳定崩积锥(坡)来治理崩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壤丘陵崩岗不同防治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所特有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也是最严重的侵蚀类型之一。探索与提炼崩岗防治手段与模式,形成高效、和谐与稳定的崩岗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对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崩岗侵蚀防治中,依据开发利用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当前治理与后期管护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5种崩岗治理模式,以期对南方崩岗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崩岗快速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崩岗侵蚀严重,崩岗调查是崩岗预防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长期周期性重复,传统调查方法所需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在全面分析总结传统崩岗调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崩岗快速调查方法,利用崩岗调查区域的无人机航拍影像三维重建出崩岗地貌,并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三维模型,将繁重的野外调查工作转移到室内,借助虚拟三维模型量测和人机交互判读完成崩岗调查工作。通过三组崩岗调查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从信息量、精度、效率和成本4个方面讨论本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粤东红壤区崩岗侵蚀严重,为研究崩岗侵蚀变化情况,进行崩岗速率监测试验.利用GPS工具及人工插扦打桩观测法,在五华县乌陂河小流域内选取3条典型崩岗进行了侵蚀速率监测.在沟头后退、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积锥再侵蚀以及洪积扇的扩增等方面进行了观测试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崩岗侵蚀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崩岗是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山坡土体受破坏而崩坍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是沟壑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崩岗侵蚀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河道、农田及水利设施,冲毁桥梁、道路、民房,而且给当地生态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开展了大规模崩岗调查,准确地掌握了南方崩岗分布情况、数量和发展趋势,以为开展崩岗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崩岗边坡稳定性研究对于崩岗防治、崩岗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通城县为研究区域,对该地区崩岗边坡形成的物质基础、环境条件、形成过程进行调查,并对崩岗边坡岩土体的分层特性和组合特性、崩岗岩土体中的应力源、应力分布特征、应力的平衡与破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丘陵组合体-水体-岩土体综合治理方案,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协调配合,对全坡面及岩土体进行系统治理。该项研究可为崩岗侵蚀机理研究和崩岗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人民长江》2021,52(11)
以桂东南梧州市龙圩区下小河流域花岗岩崩岗侵蚀区为例,以水土美丽绿色空间为基础、小流域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总体统筹规划设计区域景观空间布局和规划方案,结合生态恢复、经济生产、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景观茶园区、水保科普区、特色花海区、观光农业区、乡村聚落区六大区域。根据研究区地形、植被状况、各类用地性质以及景观资源状况,通过地形改造、植被绿化、梯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对崩岗各部分进行生态设计,并从植物、水体、道路、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崩岗侵蚀区进行空间优化,保护水土资源,发展崩岗生态旅游。将崩岗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与景观生态设计相结合,在传统的崩岗综合治理模式下,兼顾山地、农田等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将崩岗旅游与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崩岗侵蚀区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通过类比已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预测出公路区域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重点;借鉴高速公路建设兴起的喷混植生、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等绿化新技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径流小区观测站、量水堰等设施,同步观测施工期水土流失各项指标。为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水土保持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析地下水对崩岗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海市滨海平原沿海及河流中下游坡岸崩岗遍布 ,介绍了崩岗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指出崩岗是由粘性较弱、内聚力小、抗蚀力差的粘土质砂、粘土质砾砂、砾砂 (粗砂 )、粘土组成的以及由这些地层组合的潜水含水层 ,为地下水对崩岗形成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随后利用洛巴索夫图解法公式和《工程地质手册》介绍发生潜蚀的条件分别分析了崩岗上部土体塌落的原因和地下水发生潜蚀的可能性 ;最后提出把种植杂交撑高竹作为治理崩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江西于都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沟蚀和重力侵蚀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于都县是江西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843.82 km2,中度以上流失占流失面积的64.01%,尤以崩岗侵蚀为强烈。借助Arcmap 10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江西于都崩岗侵蚀的数据库及影响崩岗的相关图层,将崩岗分布图层分别与影响图层叠加分析,从而得到研究区崩岗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于都县有崩岗4 062处,绝大多数崩岗正处于侵蚀发育旺盛期,侵蚀严重,崩岗类型以条型、瓢型、混合型为主,三者占崩岗数量的86.9%。崩岗主要发育分布在海拔200 m左右、坡度10°~30°、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区域。崩岗在全县23个乡镇均有分布,但在崩岗数量及侵蚀面积均具有北多南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崩壁土壤界限含水率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崩岗崩壁土壤界限含水率特征,采集长汀崩岗崩壁7个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了液塑限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液限、塑限以及缩限逐渐减小;界限含水率受土壤粒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的共同影响,随着黏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液限、塑限以及缩限变大,并且黏粒含量对界限含水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界限含水率与崩岗侵蚀发育密切相关,A、B层较高的液塑限值使得水分运移过程中土层重量增加,剪切力增大,坡力稳定性降低,C层液塑限值较低,容易在水分下渗产生流失,进而发生崩塌。A层和B层的缩限特征导致土壤容易形成裂隙,产生优先流,加剧崩岗的发育。研究结果为崩岗侵蚀机理研究及其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南方崩岗的发育与重力侵蚀密不可分的特点,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红砂岩发育形成的典型红壤的岩土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崩岗侵蚀与土壤的岩土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土壤的抗剪强度依次降低、压缩性依次增大的规律与其崩岗侵蚀规模依次增大的现象相一致。(2)崩岗侵蚀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花岗岩、红砂岩地区土壤稳定入渗率大有利于崩岗的发育,红砂岩地区崩岗集中在沟头分布的特征与其低液塑限性质有关。(3)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崩岗发育的根本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崩岗的发育与重力侵蚀密不可分的特点,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红砂岩发育形成的典型红壤的岩土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崩岗侵蚀与土壤的岩土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土壤的抗剪强度依次降低、压缩性依次增大的规律与其崩岗侵蚀规模依次增大的现象相一致。(2)崩岗侵蚀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花岗岩、红砂岩地区土壤稳定入渗率大有利于崩岗的发育,红砂岩地区崩岗集中在沟头分布的特征与其低液塑限性质有关。(3)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崩岗发育的根本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崩壁在地下水抬升与不同类型降雨联合作用下的失稳模式与渗流场特性为目标,基于野外勘查和相关物理分析获取的鄂东南崩岗区典型风化岩土体剖面各层次基本指标数据,尝试从崩壁渗流场与应力场两场耦合的角度,运用数值试验探讨单次降雨诱发下水力因素影响崩岗侵蚀的过程与机理。结果发现:长期小雨环境下,崩壁破坏方式属于崩壁中下部土层局部被淘空与砂土层上覆土体整体滑移相结合;短时强雨环境下则表现为坡面浅层(分层)流滑破坏。但无论何种降雨类型都存在一个促使崩壁砂土层被水蚀并退去后形成凹腔(龛)的降雨前期阶段,直到龛深达到一极限值,龛体积不再扩大,转为历时较短的崩壁失稳前的降雨后期阶段。强降雨入渗产生的渗流区域主要分布在崩壁浅层地表,引起浅层土体持续软化,剪应力明显增大。伴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坡面浅土层出现暂态饱和区且湿润峰(零压面)逐渐向崩壁深处推移,地下水位线逐渐抬升并以出露泉方式对砂土层下部造成机械潜蚀。分析结果与野外观测现象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崩岗区崩壁的坍塌、崩落,主要是由于崩壁岩土体存在裂隙,在雨水作用下,由重力作用引发崩壁失去稳态而崩塌,含水率和坡度是影响崩壁重力侵蚀( 稳定性) 的重要因素。为系统探索不同坡度的崩岗崩壁剖面在降雨或干旱环境下的稳定性情况,结合对湖北省通城县室内浸泡或风干不同时间的崩壁土体进行直剪试验得出的强度初始参数,选取 8 种分析坡度,采用 Abaqus 有限单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了不同坡度的崩壁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安全系数和潜在滑动面。结果表明: 在同一含水率下,随着崩壁坡度的增大,坡度对临界滑动面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减小,安全系数非线性降低; 在同一坡度下,随着崩壁含水率的增大,安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对临界滑动面的影响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且影响比较显著。通过数据描点发现安全系数与整体含水率之间存在三次函数关系,与坡度之间呈对数型函数分布,并建立了安全系数与整体含水率和坡度之间的一般定量关系式。综合分析崩壁的破坏方式可知,当崩壁较缓时,崩壁滑动面呈圆弧滑移状,失稳类型属于滑移破坏型; 当崩壁较陡( 尤其>60°) 时,滑动面近似直线状,失稳属于崩塌破坏型。坡度越大,张拉破坏区向土体内部延伸的深度越大,越易崩塌。通过查阅文献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对比,来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成果可为崩岗灾害的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壤区不同类型植物篱治理崩岗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红壤区(粤东山区)崩岗侵蚀的特点,在工程治理的基础上,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篱进行崩岗快速整治。近3 a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辅助治理崩岗,土壤渗透速率最大可提高5.1%,径流量最大可减少17%,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可减少53.5%,并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AHP在崩岗主要调查因子分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双喜 《人民长江》2010,41(21):89-9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崩岗分布数量多且分散,要全面查清和掌握其分布的数量、面积及发展趋势,需要开展崩岗普查。反映崩岗侵蚀特征和崩岗所处环境自然特征的因子很多,需要对一些主要调查因子进行筛选,使普查结果既满足预期目标,也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这一较为复杂和模糊的筛选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8个主要调查因子,为我国南方崩岗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符晓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11):141-146
丹巴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发育两处特大型滑坡体(崩坡积体),即坝址下游的柳林崩滑堆积体和坝址上游的卡卡1#滑坡体、1#、2#崩坡积体。针对两处特大型滑坡体(崩坡积体),分析了其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变形破坏特性、成因机制等。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数值分析,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滑坡体(崩坡积体)对工程的影响。而且,针对不同部位滑坡体(崩坡积体),开展了工程处理措施研究,旨在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滑坡体(崩坡积体)稳定分析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柳敏  王如松 《给水排水》2012,(Z2):240-244
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雨洪灾害引起城市居民和建设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不足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如何构建有效的生态化排水系统在短期内实现对城市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把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在我国也具有一定实践、应用的下凹绿地工程、普通植草沟、渗透型植草沟和生态水塘工程与地下雨水管网系统进行耦合,构建了包含地表生态工程系统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工程在内的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并利用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1.2)比较了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排水系统模式(CSO)和研究区开发前的自然排水系统模式(N-CSO)对研究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