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并与其他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宁区各等级河道水质时空差异明显;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此方法可操作性强,且能够直观地比较各个时间段每条河流的综合水质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是太湖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准确合理地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对该地区水环境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单因子水质标志指数法、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及基于污染物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4—2013年典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水质单项指标评价表明太湖东部及东南部污染较严重且主要污染物为NH3-N,与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一致,综合水质评价表明近年来太湖水质呈逐年转好的趋势;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和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更接近太湖水质的真实情况,其中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考虑了最差污染因子对综合水质的影响,克服了单项指标算术平均带来的误差,能真实反映流域的污染状况,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天晓  吕勤 《吉林水利》2011,(5):32-33,36
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布尔哈通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综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布尔哈通河各断面水质状况符合实际;亮兵上、延吉水源、下嘎断面、安图和延吉断面综合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相似文献   

4.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一种既相对简单又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整体水平的方法。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2000—2010年湟水干流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的目标要求。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国标推荐的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水质类别)要差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最差的水质类别作为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综合反映河流水质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采用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基于超标倍数法和改进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别对东辽河7个重点断面开展水质评价.通过遴选,确定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是东辽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处于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较多;综合这3种方法比较,单因子评价法表现为过保护,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更适用于低污染河道的水质评价,而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用劣Ⅴ类和黑臭水体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境功能区的对应目标;五河入湖口区综合水质级别空间差异明显,饶河和赣江入湖口水质不容乐观;鄱阳湖周边环境对各入湖水系入湖前水质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是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水质评价方法,尤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完整地表达水体的综合水质信息,计算过程简单,既可进行定性评价,也可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选取代表性监测项目对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官厅水库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官厅水库水体现状,为改善水质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在北京市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中运用此类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太湖流域水质进行评价,详细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太湖流域湖州新塘港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该方法采用太湖流域浙江湖州新塘港水体断面的影响因子: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的实测浓度组成参考数列,各因子标准浓度组成比较数列,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关联度,按其大小确定综合水质级别。研究表明该地区水环境质量较差,并指出了治理太湖流域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水质评价需要更为精细的分类方法为水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水质标识指数法及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模糊,难以评价劣于V类及归属于同一类别的水体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改进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利用插值思想建立分段函数,调整污染指数范围,细化水质分类,并将其应用于研究浑太流域中下游地区多年水质变化趋势中.结果表明:对比单因子及...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够表达丰富的水质信息,但其评价过程忽略了现实水环境中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差异,且评价结果不够直观明了。针对这一问题,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改进,用污染贡献率法设定初定权数,结合加权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将评价结果转换成百分制。与单因子评价法、传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比,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简单直观,便于量化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