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纵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纵湖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融的里下河地区洼地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级规划保护的重点湖泊之一。近20 a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大纵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于2015~2016年对大纵湖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大纵湖共采集出底栖动物10种(属),其中寡毛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及其它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32.27,100.52,82.02,5.29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2,0.61,168.74,0.02 g/m~2。底栖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大纵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中国长足摇蚊和环棱螺。基于调查结果,选用4种不同的生物指数(BPI生物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Goodnight生物学、Wright指数)对大纵湖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大纵湖目前处于轻度-中度污染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8年1—12月对邵伯湖进行了底栖动物监测分析,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种,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和环棱螺。底栖动物密度介于46~115 ind./m~2,平均密度为81 ind./m~2。底栖动物生物量介于2.928~23.405 g/m~2,平均生物量为13.665 g/m~2。通过Wright指数、Goodnight指数、BPI生物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邵伯湖进行了水质生态评价。  相似文献   

3.
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质生物评价,对制定流域环境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为摸清长江二级支流猫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猫跳河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猫跳河有底栖动物82种,隶属于4门7纲51科,其中水生昆虫的种数占据明显优势。底栖动物总平均个体密度为8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1.01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5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6。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大多处于污染状态,其中支流受污染的状况比干流更严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BMWP记分评价得到的结果普遍劣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里下河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于2013年4月对里下河地区4个典型浅水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测定分析相关水质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找出了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湖泊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趋向于单一化,铜锈环棱螺和霍甫水丝蚓是该地区典型湖泊的主要优势物种。冗余分析排序中,排序轴前两轴特征值较大,为0.168和0.115,合计0.283,分别解释了42.6%和31.8%的物种-环境变异,PO3-4-P、Chl-a和DO是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秦皇岛洋河水库底栖动物分布状况,并据此进行水质评价,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别于2006年5月、8月、9月和11月四个时间段共采集了24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洋河水库底泥中共发现底栖动物11种,其中10种能够指示污染程度,耐污种类占绝对优势;所有样点的底栖动物个体密度介于680~5 920个/m2,全库平均为1 924个/m2,水库整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底栖动物生物量介于1.68~38.76g/m2,全库平均为8.53g/m2;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介于0.64~1.89,水库整体水质介于中度污染-重度污染。鉴于底栖动物在水质评价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该水库每隔5~10年做一次系统的底栖动物调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典型对应分析(CCA)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了不同河段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蚂蚁河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主要影响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和底质层中沙泥含量,与下游相比,蚂蚁河中上游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更高,平均生物密度更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梯级水库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种群在河流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规律,通过对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月)采样处理和计量鉴定,对我国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干流的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多样性、均匀度在丰枯水期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共检测出底栖动物2门4纲22种,各物种丰度在0~236个/m~2之间,生物量在0.27~31.5g/m~2之间;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较大;丰、枯水量变化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显著,受枯水期水库蓄水大幅度改变水流连通性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种类沿程变化幅度大于丰水期;与温带河流不同,南渡江干流大多数底栖动物种类在冬季仍能较好繁殖,枯水期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8.
王冬梅  吴杰  张震  吕玲玲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47-150
为研究石臼湖水量回复后湖泊生态的恢复情况和变化特征,在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进行2个年度全湖水生态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调水后,水质有一定改善,但是在2年后恢复到干涸前的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水深和透明度影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超过适宜水深,水生植物盖度与生物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浮游植物各门的物种数所占的比例没有很大的变化,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这三大门的种类都有增加,蓝藻门的种类比例增加了3%;浮游动物小型物种数增多;底栖动物种类、生物量有所减少。基于水位水质对于水生态的影响分析,提出石臼湖控制合理水位和换水周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南京市高淳区饮用水源地固城湖开展了全年的底栖动物监测与分析,并通过Wright指数、Goodnight指数、BPI生物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固城湖进行水质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年12个月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1种(属),其中摇蚊科幼虫种类最多,共计11种,寡毛类8种,软体动物2种;主要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内摇蚊属(Endochironomus sp.)和环棱螺(Bellamya sp.)。四种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固城湖水质现状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时期,属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初中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阳澄湖进行4次采样,14个采样点共采集底栖动物3门7纲35种,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40个/m~2、180.4 g/m~2。其中,主要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基于种群生物密度的聚类分析,14个采样点被分为3组,其生境特征分别对应于敞水区、水生植被区和人类活动频繁区。其中,河蚬主要分布在阳澄湖西湖区的敞水区;红裸须摇蚊、中国长足摇蚊和霍甫水丝蚓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中北部的人类活动频繁区;铜锈环棱螺和长角涵螺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的南部的水生植被区。各点位的生物多样性显示,敞水区采样点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水生植被区和人为活动频繁区。研究结果表明,底质类型、水生植被分布和受污染状况是导致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固城湖水域水文条件变化及氮磷营养盐负荷加剧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固城湖及其出入湖河道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水系内水文特征和水质环境现状,开展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等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全面系统地评价固城湖水质和生物资源状况,估算了固城湖流域工矿企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5个主要污染源对湖体水质的污染负荷贡献度,通过入湖水量估算了固城湖氮磷污染通量。提出了全面系统评价浅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年11月对武江韶关段的8个断面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包括3个自然河段和5个梯级水库,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29种,河蚬、淡水壳菜、狭萝卜螺和霍甫水丝蚓是最主要的密度优势种,梯级水库底栖动物密度均低于自然河段。多样性指数显示:由于底质改变和人为活动的干扰,梯级水库的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北京市潮白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并对其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较少,上游区域底栖动物物种数多于中下游区域;潮白河中下游区域底栖动物密度高于上游区域,主要物种为一些环节动物耐污种类;白河干流最清洁点位占80%,水体最好;白河支流清洁点位占33%,是仅次于白河干流的第二好水体.研究结果对河流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梯级引水式水电站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云南景谷河3座梯级电站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电站的修建显著改变了河流的流速及水深;减水段和混合段水体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级电站混合段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减水段;功能摄食类群上混合段的滤食者、撕食者和捕食者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减水段;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相对于混合段,水电站影响下减水段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故修建梯级小水电站时,应关注其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河南水利》2003,(3):10-11
2001年4月起对信阳南湾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和寡毛类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种,年均生物量为0.6032克/平方米;密度为263.8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20034公斤。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4—2015年洱海浮游植物监测数据,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计算,解析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以揭示洱海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洱海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指数值分别在2~4、0.17~0.73之间,总体评价洱海地区属于中度污染。洱海藻细胞密度变化表现为秋季高,春季低,夏冬季平的特点,冬、春季同期藻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高,物种丰富,水质良好;夏季藻细胞密度、多样性及水质变化则反之。研究还发现浮游植物藻细胞密度高,藻类多样性会降低,极易引起水华;同时,蓝藻水华爆发又容易引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降低,造成浮游植物藻种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浅水湖泊水质模拟研究——以昆承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苏州市浅水湖泊昆承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昆承湖COD高浓度带位于湖西部,东南部较低,主要受张家港河和莫城河2条入湖河道水体影响。湖西南部TP浓度较高;莫城河河道是导致昆承湖TP浓度较高的主要污染源。丰水期,NH4+-N高浓度区分布在湖西南部,莫城河河道水体对昆承湖NH4+-N浓度影响较大;枯水期,全湖西北部NH4+-N浓度较高,主要受张家港河河道水体影响。研究结果对昆承湖的水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6年春、夏、秋3季的调查采样,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对水环境因子和底泥环境因子的响应,识别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CCA结果显示,水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叶绿素a、水深、水温、溶解氧、氨氮、硝氮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底泥环境因子中底质中值粒径、沉水植物生物量和氨氮含量是影响底栖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优势物种摇蚊科和颤蚓科对高污染物浓度环境适应性更好。水体中氮、磷对底栖动物影响显著,而底泥中氮、磷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氮磷的吸附转移降低水体污染对底栖动物的胁迫。  相似文献   

19.
于2019年5月和2020年6月对锦凌水库的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锦凌水库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116种,平均密度为7.0×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3.03mg/L;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70种,平均密度为2192ind./L,平均生物量为3.88mg/L;底栖动物共检出3门9种,平均密度为...  相似文献   

20.
衡水湖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衡水湖湿地水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硅藻组合与水质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四季水质变化较大,冬季水质最好,为Ⅰ类水,夏秋较差,已超标,引起水质恶化和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TP、DO和TN;综合营养指数法分析结果确定衡水湖为中-富营养型湖泊。沉积硅藻组合显示,衡水湖是以附生种、浮游种和底栖兼浮游种多生态型硅藻组合为特点,且耐营养度较低指示污染水体的Achnanthes minutissima(20.90%)和Cymbella microcephala(18.83%)为优势种,可较好地反映衡水湖富营养状况,衡水湖湿地水质与沉积硅藻组合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