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它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和机械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最初用于无法使用条形码跟踪的特殊工业场合,后来多利用它来定位、确认及跟踪库存产品或其他目标。其实,目前备受各方关注的RFID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介绍了国内外RFID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内发展RFID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无线射频识别RFID对于当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意义,早已不能局限于概念式的明白它是一个无线射频通讯技术,究竟现在的RFID技术到了怎样的的一个阶段,并且在哪些领域它又能够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息息相关的联系,也就成了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室内定位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展环境。根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特点要求进行系统理论创新,改进基础应用算法,增强定位精度。本文对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室内定位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知识及其技术被广泛传播和普及。本文对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实例对其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0.引言 近年来,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应用技术,该技术使快速物品识别成为可能。RFID技术与早期的条形码识别技术不同,它不需要近距离使用读码器,通过射频信号,可以实现远距离识别。RFID标签还可以将产品生产商、产品类型以及环境变量等各种信息作为身份的标识,不必像条形码那样使用斑马线标签。  相似文献   

7.
无线射频标签RFID浪潮席卷全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建浩 《电子产品世界》2007,(3):78-78,80,82,127
RFID窜起的速度不能说快,因为已酝酿了几年时间,但是一次性爆发的威力却是最强大的.例如日本、香港、中国,甚至是欧美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RFID的制度与规范.  相似文献   

8.
钢铁企业作为重工业生产企业,其中应用着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想要确保钢铁企业正常生产就必须要对这些故障进行检修与排除。有鉴于此,本文探讨将FRID技术与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相融合,按照预定的标准,对生产过程中运行的设备进行动态检查,以便于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动态,采集设备状态信息,反馈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首先系统论述RFID基本原理,接着论述RFID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国内外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当前国内外RFID技术发展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RFID系统实施,RIFD产品成本问题,RFID技术安全隐私问题,测试问题,给出各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媛  姜岩峰 《半导体技术》2006,31(11):801-804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方式加快了对目标物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介绍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对芯片中集成的天线方面的技术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该系统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中间件是构建以及部署RFID系统时所必须的功能组件,被称为RFID系统的“神经中枢”。中间件实现标签数据的处理和上报,内部处理流程由清点规则的状态跃迁机制实现。作为一个软件系统,中间件的架构应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参考了设计模式的成功经验。融合网络设备管理功能、支持多标签标准、支持多厂家阅读器等将是中间件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由射频识别技术构建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工收费的管理办法。针对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停车场收费管理、车辆控制与人员管理,实现了方便、快捷、安全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保证了车辆安全和交通方便,提高了停车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组成原理,分析了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射频标签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率、读写距离、多标签识别能力和安全性能等,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安全性强、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加自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针对RFID卡的应用的需求,本文以Philips公司的Mifare 1 S50卡为例介绍RFID卡的结构及其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该系统采用NXP公司的MFRC522射频识别芯片和STC公司的STC12C5A60S2单片机为主要构架,实现了对公共电源使用权限的智能管理。系统利用芯片MFRC522与电子标签卡通信,将读出的序列号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智能识别。针对不同的识别结果,系统对公共电源输出进行相应的控制,对合法用户进行供电,非法用户则不予供电。系统还集成了断电监测、短路保护等功能。从测试结果来看,该系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稳定、廉价的电源权限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原理及其特点,通过对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中片盒(Cassette)识别模块的分析,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到化学机械抛光设备中,对Cassette上射频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射频标签中含有晶圆加工工艺信息,可用于成品质量追踪、回馈,便于晶圆管理,并为工厂自动化管理晶圆调度系统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8.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自动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管理、生活等各领域,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自动识别技术。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射频识别技术的最新动态.详细地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面临的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射频指纹识别是利用辐射源射频特征唯一性对其个体身份进行识别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军民用应用前景。针对传统射频指纹特征稳定度不高、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源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等多维频域特性的射频指纹识别方法。该方法以ADS-B信号为例,利用统计原理对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利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对信号进行分类以实现辐射源个体身份的识别。通过半实物生成和实采ADS-B信号数据两种方式对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同型号的辐射源进行有效区分,对真实环境下4个目标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3.5%。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weara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ntenna to be embedded on shirt collars or cuffs. Wearable RFID tags tend to be conformal, and are required to reasonably meet design specifications even when under deformation. A simple circular dipole structure was selected as the base design for the antenna. Operating in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band at 866 MHz and over an operating range of around 5 m, the antenna is versatile enough to be used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tagging of patients in a hospital or for workers on dangerous construction sites. The designs presented account for the complex input impedance generally observed in RFID systems and the final design employs an intricate spiral 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longer wavelengths. This resulted in a compact portable antenna able to meet device spe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