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英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1,(4):F0002-F0002
历史沿革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创建于1972年,198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0年发展壮大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了适应国内外软件人才市场的需求,2002年成立了软件学院,主要目标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合作。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国际化、实用型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其前身是1956年创立的黑龙江水利学校,1958年升格为黑龙江水利电力学院,1962年改办中专,1983年升格为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于2004年8月并入黑龙江大学。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脱胎于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后者的前身是黑龙江省水利学校(1956年成立)、黑龙江水利电力学院和黑龙江水利工程学校.本文无意对我院创办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作总结,而主要围绕学科建设问题作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黑龙江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学院现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光学和核科学与技术应用两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其中光学为校重点学科。设有物理学教研室、应用物理学教研室、大学物理学教研室、物理基础实验中心,还设有光纤技术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是由1958年建立的物理系和1985年成立的黑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共同发展起来的.1993年在物理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信息科学系,在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动化系.2000年1月14日原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和自动化系合并成立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目前,电子工程学院已成为黑龙江大学理工科招生规模第一大院,学院在职教工129人,在校本科生超过3 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黑龙江省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创新基地、省高校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高校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院具有一流的科研教学设备,设备总值达5 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黑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经历了从1996年建系,2001年建院直至现在的跨越式发展。 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3个硕士学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微生物学校级重点学科;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发酵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黑龙江省特有的高纬度寒冷地区环境和漫长的国际界河水资源问题.借助黑龙江大学丰厚的俄罗斯研究基础、以及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在寒区水利研究方面的知识技术积累,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Institute of Frigid Zone Groundwater,Heilongiang University)于2007年2月1日正式成立,该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目前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寒区地下水研究的科研团体。研究所网站为http://www.hljgw.cn。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3日上午,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东方第一县抚远县江南邮饭店隆重举行。本届会议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承办,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黑龙江省90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抚远县水务局等10家单位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试验基地建设是水利院校必备的基础设施,依托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搭建平台,学院可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使科研水平及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越。黑龙江大学应借鉴各大院校实验基地建设经验,建立以寒区节水灌溉为特色的节水灌溉综合试验基地,这是水利学院构建本专业特色理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座落于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设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教研室以及机电一体化研究室、嵌入式技术研究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的MSP430联合实验室和与美国Microchip公司共建的PIC微控制器实验室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寒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研究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寒区水资源,激励广大水利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便广大科技工作者总结交流工作中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第二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25-26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为期2天。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以及黑龙江省水利学会共同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与黑河市水务局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我校唯一一个部级的工程研究中心,坐落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中心整合了黑龙江大学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由生命科学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由微生物学专家平文祥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3.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整体并人黑龙江大学的基础上,于2003年8月组建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2):12-12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队。1958年,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扩建、更名为黑龙江大学,由外语类单科性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972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院并人黑龙江大学。1999年,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并人黑龙江大学。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并入黑龙江大学。2004年,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并入黑龙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并入,有力地增强了学校的学科和科研实力,拓宽了学校事业的发展空间。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开放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学与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联合创办的恩智浦半导体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在黑龙江大学成立。 该研发中心是黑龙江省首家由高校成立的半导体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根据合作协议.该研发中心将搭建一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黑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本地优势及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6.
撤稿声明     
<正>应用作者:边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增刊4):54-57.1),车向前(2)作者单位:(.1)黑龙江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撤稿原因:该论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谭立英博士学位论文《小波光学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该博.士论文未上网)部分章节内容重复,涉嫌抄袭撤销论文:小波光学在模糊图像处理中的本刊严正谴责这种学术不.端行为,经研究决定对该文予以撤销,特此声明.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19日晚8时在第七届中国水论坛协调大会(北京)上,在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全体教师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申辩、激烈的讨论及协调过程后,成功取得第八届“中国水论坛”主办权,使黑龙江大学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所举办这一全国水利盛会的高校。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2,(1):F0002-F0002
历史沿革 2003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组建成立黑龙江大学农学院。经过“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模式3年期过渡实践,为进一步提升甜菜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加强农学院的教学和学科建设,深化改革理顺甜菜研究所与农学院的工作职能,充分调动“所、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结合2003年以来“所、院”发展的实际情况,于2006年9月学校将甜菜研究所与农学院分别单独设立。同时,为更好的展现综合性大学开办农学学科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2007年12月学校将农学院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1,2(4):F0003-F0003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办刊宗旨: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教学与科研,反映工程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为黑龙江大学工科学科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定期栏目:水利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科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等。不定期栏目:寒区工程与水资源、科技期刊研究、科技动态、读者与编者等。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2,3(1):F0003-F0003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办刊宗旨: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教学与科研,反映工程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为黑龙江大学工科学科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定期栏目:水利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科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等。不定期栏目:寒区工程与水资源、科技期刊研究、科技动态、读者与编者等。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