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济钢第二炼铁厂在128m^3高炉大修中,采用了过程管理五环模式,施工中应用四步隔层技术,并对施工进行七步闭环管理,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大修工期仅为392h,大修质量实现了150d以上零故障,安全管理无事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3.5t/m^3.d以上,实现了资源有效整合,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邯钢5号高炉扩容改造大修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竹民  齐富华  高远 《炼铁》2005,24(6):8-11
邯钢5号高炉充分利用原有场地结构和设备,采用先进的高炉整体推移技术,将高炉从1260m^3扩容改造为2000m^3,大修工期34天即实现开炉出铁,9天后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第15天突破2.3,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爱华 《武钢技术》2007,45(5):58-60
1前言 目前,新日铁正在运行的高炉有9座,与开始兴建5000m^3级超大型高炉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比,高炉数量减少了一半。为降低总生产成本,新日铁越来越强调提高高炉上游生产的灵活性、延长高炉寿命、节省劳动力和缩短炉衬大修工期等,该公司开发、应用了相关设备技术,如利用高炉炉衬大修的机会扩大炉容;提高碳砖质量以延长炉缸寿命;采用铜冷却壁以延长炉身寿命;出铁场作业机械化和采用大件施工法来缩短炉衬大修工期等,上述措施大幅度改善了高炉性能,延长了高炉寿命,并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大修时产量的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天铁集团对5^#高炉进行了大修改造,高炉大修改造后,具备了优化操作的条件,高炉利用系数已由大修前平均2.5t/m^3.d达到3.20t/m^3.d的水平,煤比达到了150kg/t.Fe以上,实现了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5.
新日铁目前正在运行的高炉有9座,与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比,高炉数量减少了一半,当时已开始建5000m3级超大型高炉.在此期间,为降低生产总成本,越来越强调提高高炉的生产灵活性、长寿化、机械化和缩短大修工期等,并开发、应用了一些新的设备技术,如利用高炉大修的机会扩大炉容、提高碳砖质量以延长炉缸寿命、采用铜冷却壁以延长炉身寿命、出铁场作业机械化和采用大件施工法缩短大修工期等,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高炉的功能和寿命,并最大限度地减小大修时产量的损失.本文对这些新技术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宝钢大型高炉快速大修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自2号高炉大修开始,研究和应用快速大修技术,核心是"系统功能模块组合法",即采用大型模块化的施工方法,实现炉顶的整体拆装和炉体的分段拆装.2号高炉大修工期缩短至98天,1号高炉大修工期缩短至78天.  相似文献   

7.
高炉约每15年就要进行一次大修,大型高炉采用传统施工方法大修工期大约需要130天.JFE钢铁公司开发了比传统施工方法工期减少一半的大件施工法(Large Block Ring Construction Method),1998年千叶厂6号高炉大修创造了62天的世界最短工期记录,2005年福山厂5号高炉大修采用同一施工法又将记录缩短到58天.传统的施工法以10~20t为单位进行炉体拆除、安装,而大件施工法则以2000t的大件为单位进行炉体的拆除、安装,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钢5号高炉大修设计采用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强 《炼铁》2001,20(1):22-24
本钢5号高炉大修衬时将炉容由2000m^3扩大到2600m^3.这次大修采用了PW无料钟炉顶、钢冷却壁和INBA炉渣处理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邯钢4号高炉(918m^3)大修后开炉方案的制定和开炉后快速达产的生产实践进行了分析,本次对4号高炉大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钢铁需求量猛增,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生铁产量,各国高炉容积在迅速增大,由2000m^3级向现在的5000m^3级发展。2004年9月29日投产的鹿岛厂新1号高炉(5370m^3)是日本近25年来唯一新建的大型高炉。虽然日本近25年没有新建大型高炉,只是对原有高炉进行大修和扩容,但是4000m^3级以上的高炉在不断增加,现在日本从事生产的4000m^3级以上的高炉就有18座。1989年日本在役高炉为37座,平均炉容为3143.43m^3;2003年为28座,平均炉容增加到3813.75m^3;现在处于生产状态的高炉仍为28座(新日铁9座,JFE9座、住友5座,神户3座,日新2座)但平均炉容已达到4002m^3,其中新日铁公司高炉平均容积为4490m^3。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太钢1650m^2高炉实际,对原燃料管理、高炉技术及高炉操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高炉保持了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鞍钢3号高炉(3200 m^3)炉缸活跃程度,对造成炉缸工作状态差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煤比在合理范围、保持充沛的物理热和合适的炉渣碱度、提高鼓风动能、优化钒钛矿使用模式、加强炉前出铁组织等措施,提升了炉缸活跃程度,高炉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南钢2000m^3高炉技术进步及投产一年来取得的指标进步。通过消化无料钟炉顶布料技术,采用精料、强化冶炼等措施。2005年高炉指标取得较大进步,并于11月份取得利用系数2.5t/m^2d、入炉焦比354,4kg/t、煤比133kg/t的好水平。通过与国内一流指标的对比,说明南钢高炉在精料、指标进步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赵新民 《山西冶金》2005,28(3):50-52
太钢1650m^3高炉煤比突破160kg/t,主要措施如下:改善原燃料质量;采用高风温、富氧喷煤;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保持炉况长期稳定。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与2000年提高了煤比53kg/t。  相似文献   

15.
王猛 《莱钢科技》2006,(2):52-54
简要介绍了莱钢大H型钢生产线1880m^3高炉TRT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及技术特点、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安钢2800 m^3高炉利用焦炭质量改善的有利条件,通过保持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稳定合理的高炉操作炉型,改善煤气流分布,减少中心加焦量、增加焦炭负荷等措施,提高了煤气利用率,使焦比和燃料比大幅降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舒军  郭俊  周强 《炼铁》2007,26(2):12-15
邯钢5号高炉扩容改造工程原地由1260m3扩容至2000m3高炉,该工程利用了原来3座外燃式热风炉.在高炉从停炉到投产期间,如何有效的保护硅砖不出现损坏,热风炉保温技术很重要.详细阐述了保温的前提条件、能源介质参数、主要设备和设施、保温方法和措施、操作方案、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应对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针对1750m^3高炉开炉初期,因设备故障多造成的炉墙结厚、炉况不顺等问题,采取堵风口、活跃炉缸、适当提高炉温、控制风量等措施,分三个阶段恢复了炉况.并应用精料技术,采取全风量、全风温操作,稳定富氧、提高煤比,减少设备故障等措施,使高炉实现了达产,利用系数达到了2.68t/m^3.d的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红普  张晓亮 《冶金能源》2007,26(5):8-9,25
安钢450m^3高炉自使用于式煤气除尘技术以来,经过实践摸索,逐渐取得了一些较先进的运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