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金瓶梅》一书通过西门庆这个典型的官僚商人的塑造,形象地反映了明中期的上层社会和普通市民百姓的饮食生活。作为上层社会,写了蔡太师、六黄太尉、周守备、蔡通判、陈修正、徐知府、郑千户等官府的饮食,从中可以看到官府菜的典雅华贵,如"鱼翅燕窝"。《金瓶梅》第五十五回写西门庆到东京为蔡太师拜寿,翟管家为西门庆洗尘的宴席中"列着九十样大菜,几十样小菜,都是珍馐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同时,书中更多  相似文献   

2.
“红楼”肴馔,享誉遐迩,令观者馋涎欲滴,但必破厚资始得动箸.而《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之风味菜点,却俗不失雅,雅俗共赏.既可作家常菜,又能入得宴.  相似文献   

3.
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及相关杂居、话本等基础上再创作形成的。吴承恩通过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因而成为一部老少皆宜、家喻户晓的传世著作。与中国历史上大多文学家相同,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以社会生活现实为前提,而社会生活现实自然离不开饮食。所以,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广泛对饮食文化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如《红楼梦》中以精炼的篇幅描写了王侯贵家食馔取胜,《水浒传》中注重对市井民食的描述,《西游记》则  相似文献   

4.
蒋福建 《食品工业》2021,(2):I0042-I0043
中华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在时间的洗礼下历久弥新的文化,中华文化并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是精神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朝代更迭、民族发展不断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6.
杨扬 《食品工业》2020,(12):380-381
<正>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能够让文人志士亦或平民百姓都十分关注的便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上千年来民生的诉求与变化,是人类生存历史的记录者。作为汉语中最有特色的词汇,成语能够直接反应出饮食文化的内涵,是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罗红梅  郭芮彤 《中国酿造》2021,(3):I0026-I0026
民族音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构成中华民族特有"饮俗食风"的重要元素之一。仅从功能上看,当民族音乐融合到饮食文化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达到了"视觉、味觉、听觉"的和谐与统一。进一步探索不难发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层面,融合状态下的民族音乐和饮食文化互为传播载体、促进媒介,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彰显自信开辟了有力途径。因此,单纯地将民族音乐视为饮食场所的"助兴""陪衬"内容看待,无疑是狭隘的。林胜华主编的《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一书中,从多种文化物象及意向出发,系统分析了民族音乐与饮食文化的融合特征,为读者奉上一道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我们的饮食文化更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现在的中餐也受到了各国人士的喜爱。翻开历史的卷轴,饮食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传说中黄帝的第三妃子,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尊称为烹饪始祖。"民以食为天"更是充分诠释了古代人们对饮食的重视,《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焦循《正义》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明了饮食对人们的生存繁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远古时期,由于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9.
郭明军 《食品工业》2020,(10):390-391
<正>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多元丰富的情感意蕴,千百年来,中国人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情为导向"的饮食观念。《中国饮食文化》一书所提到,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饮食制作与创造成果谱写了中国饮食的优美华章,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饮食繁花似锦的风格特色。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与实践培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体系,这些优良传统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点。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尤为关注饮食的色、香、味、形,并对它们进行了美、丑、善、恶的划分。如孔子所言"割不正不食""色恶不食",中国饮食文化就是在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传承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晶晶 《食品工业》2021,(1):I0044-I0044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并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各国、各地区关于饮食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由此也让饮食文化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饮食文化着手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不论是对语言教学本身还是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推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师帆 《食品工业》2021,(1):I0063-I0064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的"食色,性也",充分说明了饮食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在远古时代,由于技术与环境的限制,饮食只能满足充饥。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生产力不断加快,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就是针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倾力研究的书籍。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历史、现状与发展,从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源,让读者能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以此更熟悉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继而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强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秦立虎 《烹调知识》1997,(10):35-36
在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与《金瓶梅》中,有着许多饮食和养生的内容。这里只把几种乳制品分别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1.甘美清凉的醍醐。《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写道:“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么一说’”。  相似文献   

13.
王吴军 《美食》2009,(5):68-68
《金瓶梅》除了写香艳的故事,还写了一些美味的小菜,比如烧猪头肉:“金莲道:咱们赌五钱银子东道,三钱银子买金华酒儿,那二钱买个猪头来,教来旺媳妇子烧猪头咱们吃。说他会烧的好猪头,只用一根柴禾儿,烧的稀烂?”那来旺媳妇,“于是起到大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一根长柴禾安在灶里,用一大碗酒酱,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描写吃吃喝喝的文字颇为不少。可谓不厌其详,不厌其多。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这类吃喝文字是为此繁琐累赘;而在作者当时,或许是写得兴致勃勃的。写大场面的吃喝,如西门庆巴结宋巡按的那席酒,只是笼统地叙述一番:“说不尽肴列珍羞,汤陈桃汤,酒泛金波”。写家庭内部的吃喝,详细铺陈,精心描绘,例如,李瓶儿招待西门庆的菜蔬:“四小碟甜酱瓜茄,细巧菜蔬,一瓯顿烂鸽子雏儿,一瓯黄韭乳饼,并醋烧白菜,一碟火熏肉,一碟红糖鲥鱼,两银厢瓯  相似文献   

15.
李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个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也是一个全才和百科全书式的大杂家。因为他既写作传奇(戏曲)和短篇小说,又有论述戏曲创作、演出和建筑、园艺、工艺、烹饪、颐养等方面的杂著名作《闲情偶寄》,还有不少赋、记、传、赞、史论等文章和作品。鲁迅说,不同的人会从《红楼梦》中看出不同的含义,有人看见《易》,有人看见淫,也有人看见缠绵、排满,宫闱秘事、死亡等等,同样,从李渔的作品和文章中,个同的读者也可看到不同的内容和意蕴。 我们感兴趣的是,他随笔中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上几期说的都是文人雅士们的喝酒赋诗,他们是借酒抒情,面食述志,表现出或入世或出世的人格心境。这是中国酒文化一种。但这似乎与广大民众百姓距离较远,一般人喝酒吃菜,并不想也没有必要抒情述志和作文赋诗。他们只是因为高兴或忧愁,因为要交朋友或办事情等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概括的就是这样一种饮食文化,它也是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们文明的国度,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诗经》就将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饮与食,通过优雅、凝炼的文学语言表现出来了。处在二十世纪末叶的人们,品尝着各种用现代机器制造出来的精美食物,再读读《诗经》这部诗歌总集上对食品的记载、对它的赞美和对它的文化引伸,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诗经》以诗的语言承载中华文化的灵魂,其中有较多关于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记载,涉及烹饪手法、饮食习惯、制作方法等。因此,对《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进行梳理,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一、《诗经》中关于主食的记载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逐渐淘汰了一些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的粮食作物,并集中耕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且生长速度较快的农作物。《诗经》中出现的粮食作物有粟、麦、黍、稷、稻等十余种,其中还记载了粮食的形态、分布、生长习惯等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华文明千年长盛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活动逐渐具备了文化的特质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经过多种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饮食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多有体现,辞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以声律谐协、讲究藻饰、借景抒情等特点书写了精彩的饮食文化。而辞赋在书写饮食文化时受到时代影响,书写侧重有所差异。辞赋内容多与政治有关,通过辞赋中的饮食书写,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生活。因此,  相似文献   

20.
唐建宏 《食品工业》2020,(4):364-36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国学习汉语的人群不断壮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汉语词汇及汉语表达可产生极大的影响。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紧密相连,汉语教学应当强化饮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更好地领会中国人的思维,加深对汉语表达及其准确运用的深入理解。为此,本文以《中国饮食文化简史》一书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特征,然后探讨了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