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宽带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的两个馈电端口分别采用了H型口径耦合和容性加载H型口径耦合,在展宽带宽的同时提高了双端口隔离度,同时利用反射板使天线获得较高增益。HFSS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天线双极化端口的阻抗带宽(VSWR〈2)达40%,增益达到8 dB以上,端口隔离度大于33 dB,该天线可被广泛应用于双极化天线阵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梁仙灵  钟顺时  汪伟 《电波科学学报》2006,21(5):731-734,755
对双极化方形微带贴片天线端口之间的隔离作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基于腔模理论,直观地分析了高次模的激励影响单元两极化端口之间的隔离,并解释了反相馈电抑制其端口耦合的原理.设计、加工了一种新型的双极化微带贴片单元,理论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得很好,证实了应用该方法可使单元两极化端口间的隔离度提高约10~20dB.  相似文献   

3.
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丰  李平辉  朱彤 《电子学报》2016,44(4):775-779
双极化天线由于具有极化分离的优异性能,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设计了一个高隔离度宽带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为了获得高隔离度特性,该天线采用两个不同结构的微带线馈电,分别激励起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模式.同时在地板上开缝隙来展宽天线带宽和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仿真优化结果表明,该天线端口1和端口2的阻抗带宽分别为51%和62%,在1.71GHz~2.69GHz整个工作频带范围内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高于40dB,且结构简单,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4.
高隔离度双极化微带天线直线阵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仙灵  钟顺时  汪伟 《电子学报》2005,33(3):553-555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1×16双极化微带天线直线阵的设计.该天线采用双极化角馈方形贴片单元,阵列的垂直极化端口采用共面馈电,水平极化端口采用口径耦合,并在馈电网络中应用反相馈电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天线二端口驻波比小于1.5的相对带宽分别达到15%和13.5%,两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在频带内高于33dB,最大达到43dB.本直线阵可用作星载综合口径雷达系统的天线子阵,便于与有源收发器件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与喇叭复合的形式,将微带贴片作为喇叭的二次激励源,以获得更高的单元增益。其中的微带贴片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带状线通过两个呈“T”型分布的“H”形缝隙耦合馈电,以获得较高的极化隔离度(在工作频带内小于-35dB)。在阵列馈电设计中采用二次错位倒相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极化隔离度和交叉极化。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在f0±200MHz 内,驻波比小于2,垂直极化增益大于27dB,水平极化增益大于27.5dB,端口极化隔离度小于-40dB,和差端口隔离度小于-28dB。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阵列天线采用多层印制板形式、通过寄生贴片加多级阻抗匹配实现了宽频带工作,对矩形贴片相互垂直的两条边采用\"H\"缝耦合及微带线边馈实现了双极化。实验结果表明,双层带线馈电网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馈电网络间耦合问题,提高了端口隔离度。天线带宽约26.5%,实测增益19 d B左右,隔离度大于37 d B。该天线剖面低、质量小,可作为单元组成更大规模的阵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Ku波段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及其阵列设计.该阵列为多层结构,单元形式采用叠层的长方形贴片形式,实现宽带双频的性能.不同极化的馈电网络设置在不同的介质层,并采用了镜像馈电技术,实现高极化隔离和低交叉极化特性.4×4元子阵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端口相对阻抗带宽(VSWR<2)分别达14.5...  相似文献   

8.
一种具有高隔离度的双频双圆极化卫星通信天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峰  孙保华  张军  刘其中 《电子学报》2009,37(12):2829-283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卫星通信的双频双圆极化多层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采用兰格耦合器正交馈电,分别在420±1.5MHz和450MHz±1.5MH的收发频率实现右旋和左旋圆极化辐射,且满足单一天线收发双工的通信要求;采用耦合贴片馈电方式和附加集总电路滤波网络,有效地改善了两端口之间的收发隔离度.此外,该天线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减小了天线尺寸.兰格耦合器采用曲折线技术减小了馈电网络的结构尺寸(约74.6%).仿真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在工作频带内收发隔离度大于40dB,VSWR小于2.0,增益大于3dBc,0dB增益宽度及3dB轴比宽度均达到80°.  相似文献   

9.
林铮  李伟明  任武  薛正辉 《微波学报》2012,28(S2):91-93
设计并仿真了一种基于H 形缝隙耦合馈电,工作在u K 波段的微带双极化天线,并进行了4 单元平面组阵。4单元阵实现的指标:驻波小于2 的相对带宽达到8.2%,双极化端口隔离度达-32dB,交叉极化达-23.5dB,方向图前后比达-28dB,增益达到15dB,3dB 增益带宽达23.2%,并且两种极化下天线方向图有较好的一致性。天线采用多层结构,减小了天线尺寸,并且两组馈电在不同夹层的设计使得进一步组阵变得便利,适应了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及抗多径干扰高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天线单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疆  朱敏慧  王小青 《微波学报》2006,22(4):24-27,31
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微带天线实现双极化思路后,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极化隔离度和低后向辐射的双极化微带贴片结构:即在口径耦合单元的馈线上增加一对对称寄生微带线调节枝节,进行匹配阻抗和实现高极化隔离度,并利用H形口径耦合,减小贴片单元的后向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该结构简单,调节简便,馈线网络占有面积较小,且易做成更大规模的双极化天线阵,非常适合现在高分辨率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抗多径干扰高的移动通讯系统的需要。文中给出了仿真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缝隙耦合技术和双线馈电技术设计出了一种H型缝隙耦合天线。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并具有高增益、高隔离、双极化的特性,非常适用做MIMO基站端天线。对天线进行了仿真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在2.11~2.17 GHz所需频段内,实测两端口VSWR均小于1.2,实测水平极化增益为9.2 dBi、垂直极化增益为9.17 dBi、端口隔离度在频段内均低于-40 dB。分析了MIMO系统中天线阵元间的互耦作用,仿真得出基站天线阵最小阵元间距为d=0.86λ,从而为MIMO系统分析相关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增益、高极化隔离特性的宽频带层叠型E形天线。通过激励E形辐射体,获得双峰谐振回路,并在E形天线上方附加寄生元,构成了三峰谐振特性,从而取得较传统E形天线更宽的频带;通过E形天线在低端激励的双电流路径保证了天线在频率低端的高增益特性,而天线本身的辐射体尺寸保证了频率高端的高增益特性。采用Ansoft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天线模型仿进行优化,依次在1.75 GHz,2.1 GHz,2.475 GHz形成了三个谐振峰值;在1.7~2.54 GHz内驻波比≤1.5,其相对带宽达40%,在1.7~2.5 GHz频带内增益>8 dBi,且具有低达-55 dB的优异交叉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微带线馈电的双倒L形双频MIMO印刷天线结构,通过在倒L单极子结构上加载一条倒L形地板枝节,实现了天线的双频特性;通过在天线单元之间加载一条T形去耦枝节,有效提高了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实验结果表明,天线在S11≤-10 dB时,工作频段分别为2.39~2.53 GHz和4.92~6.15 GHz,相对带宽分别为5.7%和22.2%,工作频段内隔离度均大于18 dB。此外,天线整体辐射特性较好,结构简单并易于制作,可应用于WLAN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4.
Design of dual-polarized L-probe patch antenna arrays with high isol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dual-polarized L-probe patch antenna is presented. The antenna is designed to operate at around 1.8 GHz. A "dual-feed"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achieve high isolation between two input ports. The proposed antenna has an impedance bandwidth of 23.8% (SWR/spl les/2), 15% (SWR/spl les/1.5) and an isolation over 30 dB. In array designs,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two adjacent elements of an antenna array are also investigated. A two-element array with more than 30 dB isolation is designed and test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GPS天线体积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作为天线基板,采用单端口背馈方式馈电,缩小了天线尺寸,结构简单。通过仿真优化,获得了比较好的阻抗带宽和轴比带宽,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介质基板厚度及损耗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为GPS微带天线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测、评估对物理场影响较为敏感的微带阵列天线在复杂的温度、应力等多物理场效应影响下的性能变化规律,本文从多场耦合的机理出发,立足于机载阵列天线装机状态下的复杂物理环境,深入分析阵列天线多物理场效应.通过将求解电大尺寸具有优势的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和计算温度场及结构场问题的有限元数值算法的联合运用,成功突破模型关联技术、网格共享技术、多物理场协同仿真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解决天线多物理场仿真中典型电热结构耦合问题的仿真流程.  相似文献   

17.
将电磁带隙材料用于孔径耦合微带天线的设计,利用其频率带隙抑制天线中激励的表面波,分别考虑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常数的情况。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在表面波的影响比较显著的情况下,电磁带隙材料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抑制表面波的传播,从而改善原有天线的性能。从设计的例子来看,对于孔径耦合微带天线,在提高增益上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多频段共用孔径天线系统,详细论述了该天线的设计方法,对它的关键技术及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天线系统理论和实测方向图,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充分证明了新型多频波段共用孔径天线系统工程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近场口径积分算法结合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CST)仿真软件分析了带有多层介质天线罩的平板缝隙阵列.用CST对天线罩内的缝隙阵列天线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每个缝隙中心点的电磁场分布,对天线罩部分分析采用近场口径积分法分析天线罩部分对平板缝隙阵的影响.通过对该混合方法计算出的带罩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结果与CST全波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很好.由于采用CST软件提取缝隙阵口径场考虑了阵元之间的互耦,较传统的理想阵元模型更加准确.混合方法避免了全波算法解决电大尺寸多层介质天线罩分析过程中耗费计算资源大、时间长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