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分析,从煤储层描述与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研究的试验和测试手段、煤储层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及渗透率预测、产能过程相渗变化及预测模型、煤层气储层排采试验动态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6个方面,有重点地综述了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储层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和渗透率预测,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全方位、多学科的储层动态渗透率预测,构建定量-半定量的煤储层动态评价和预测体系将是今后储层地质和动态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赵庄井田3号煤层气储层物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3号煤层除具有典型的煤层含气量高、煤层含气饱和度低、煤层渗透率低、煤储层压力低等"三低一高"特征外,还具有煤储气空间良好、煤吸附甲烷能力强且吸附量大、煤的吸附时间长等特征。总体而言,3号煤层气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对其进行煤层气开发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的研究,对区内相关钻井岩样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压汞实验,探明研究区梧桐沟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分选优质储层。结果表明:(1)岩石孔隙度约15.28%,渗透率约28.41×10-3μm2,属于中等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2)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孔喉组合等参数综合建立储层评价体系,分选Ⅰ-Ⅳ级储层类型,其中Ⅰ级储层分布于凹陷东南部吉8和吉26井周缘。此研究可为区内梧桐沟组勘探开发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子长油田安定区块长6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延长组储层岩石学、孔喉、物性、储层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特点;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影响,属于特低或超低孔隙度、特低或超低渗透率、排驱压力大、孔喉半径和中值半径小、退汞效率低的差储层.  相似文献   

5.
吴起油田薛岔油区长6油层组为一套低渗透储层,低渗油藏具有采出程度低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该油区地储层护问题,分析研究了该油区长6油层组的主要特征和钻井过程中可能诱发的潜在储层损害因素,分析得出其损害机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储层损害的措施。最后,建议在该油区开展钻井施工时,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与钻井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储层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潘庄区块煤层气井产气曲线特征及采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升贵  袁文峰  张新亮  陈含 《煤炭学报》2013,38(Z1):164-167
为了揭示潘庄区块煤层气井产气曲线特征,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潘庄区块煤层气含气量、渗透率、储层压力等储层参数特征。总结了潘庄区块气井产气曲线特征受控于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梯度及高渗透率的规律。结果表明:气井产气曲线特征表现为产气峰值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直井采收率可达59%,水平井采收率可达67%,明显高于储量报告申报的采收率为55%的取值。  相似文献   

7.
朝阳沟油田储层特征及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研究表明本研究区块属中孔低渗储层,并按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特征及砂岩粒度、泥质含量将其分为四类储层。并根据大量的样品分析数据探讨了储层特征对含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21,40(5):96-99
为了揭示韩城矿区山西组煤层气储层特征,在对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压汞实验以及X-CT等方法,对韩城矿区山西组的3~#煤和5~#煤储层物性进行分析,从孔隙结构、裂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对储层性质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煤层气储层主要以微小孔(孔径100 nm)为主,占比达到60%以上;裂隙以Ⅳ类为主,裂隙宽度5μm,长度300μm;储层孔隙度3.5%~7.5%,平均值4.45%,属于特低孔隙度;储层渗透率0.12~0.54 mD,平均0.32 mD,总体上为低渗透储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姬塬油田西北部长91储集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及镜下薄片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通过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储层进行研究,分析其储集特征、主控因素并对其评价。结果表明:姬塬西北部长91储集岩主要孔隙类型为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及粒内溶孔和黏土矿物微孔;其平均孔隙度为9.95%,平均渗透率为1.05mD,属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储层展布及物性主要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分流河道是储层发育最有利相带;压实和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但绿泥石环边胶结对原生粒间孔隙起到保护作用,而长石和浊沸石的溶蚀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根据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等要素划分出五类储层,沿分流河道中心分布的I类和Ⅱ类储层为有利区,分布于分流河道边部的Ⅲ、Ⅳ类储层为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吴起油田薛岔油区长6油层组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沉积为主。该油区长6油层组为一套低渗透储集层,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型为主,主要填隙物成分为粘土、方解石。薛岔油区长6时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具体又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4个微相。分析该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特征和沉积相特征,该油区长6油藏主要受储层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沉积相带控制。  相似文献   

11.
叶吉文  沈国栋  黄斌华  王鲁 《煤》2010,19(6):15-16,23
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煤层气资源总量丰富。通过对新疆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得出了新疆地区煤储层具有厚度大、倾角大以及低渗透率等特点。同时通过对开采技术的探讨,为合理利用新疆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整能源结构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性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姜天阳  王广达 《矿冶》2017,26(5):90-94
针对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储层损害问题,笔者从构造特征、孔渗结构、温度压力、地层水组分、层系特征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沁水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通过对岩样进行的TOC测试、Ro测试、扫描电镜分析、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及含气量分析,得到了储层存在潜在的水敏、速敏和酸敏损害,考虑到页岩储层渗透率低、层理和微裂缝发育丰富等特点,储层也会存在一定的固相损害和应力敏感特性,钻井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这些伤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毕节煤田可乐矿区M18煤岩煤质特征、煤储层压力及温度、煤层渗透性、煤层等温吸附特征、煤层含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18号煤层在西部为贫煤,中东部为无烟煤,为低渗透率煤储层,储层压力系数为0.6—0.9,属于欠压地层。煤层平均含气量为14.17m3/t,含气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参数之一,采用测井方法可以较为全面的获取储层渗透率,但测井方法求取的渗透率的准确度主要依赖于建立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关系计算模型。目前渗透率计算模型大都是基于平均孔径所建立的,忽略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孔隙分布较为均匀的常规储层而言,孔隙分布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孔隙结构复杂的低渗透煤层而言,孔隙分布对渗透率(尤其是气体渗透率)的影响不容忽视。采用上海纽迈公司生产的MesoMR23-060H-Ⅰ型核磁共振仪及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气体渗透率测试仪对山西西山煤田古交区块8号煤孔径分布特征与气体渗透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考虑孔径分布的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比较新模型、基于平均孔径模型所计算的气体渗透率与实测气体渗透率的差异;以孔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为例,研究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气体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孔径分布的影响后,考虑孔径分布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度较基于平均孔径计算结果符合度更好;当孔隙分布满足高斯分布时,孔隙率、气体压力和分布期望相同的低渗透煤样,标准差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气体渗透率越大,与基于平均孔径所计算的气体渗透率差异越大,当标准差从0.05增加到0. 18时考虑孔径分布计算的气体渗透率由3.97×10~(-15)m~2变为4.2×10~(-15)m~2,变化幅度达10. 7%,考虑孔径分布模型与基于平均孔径模型计算气体渗透率结果的差异率由0. 97%变为11.78%;孔隙率、气体压力和标准差相同的低渗透煤样,分布期望值越大,气体渗透率越大,与基于平均孔径所计算的气测渗透率差异越小,当期望由0.35变为0.55时,考虑孔径分布计算的气体渗透率由2. 18×10~(-15)m~2变为4. 86×10~(-15)m~2,变化幅度达123%;在计算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的低渗透煤储层渗透率时,新模型可以更为准确的计算低渗透煤储层气体渗透率。  相似文献   

15.
钻井完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伤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国煤层气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低含水饱和度的特征,提出钻井完井过程中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敏感和水锁。为了防止储层伤害,钻进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空气钻井,其次考虑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和水包油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对于水平井和定向井,可考虑使用玻璃漂珠钻井液体系,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固井时应采用低密度、低滤失量和高强度水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能反映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的四维模型以及预测剩余油分布,揭示低渗透储层物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坪桥前山二区长6油层为例,以低渗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求取中高含水期井点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再利用岩芯测试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和日常生产动态数据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在求取不同开发阶段储层参数后,应用随机模拟技术,优选模型与模拟参数,从而建立起反映储层参数动态变化的四维地质模型。与目前常规的储层四维建模方法相比,该模型考虑了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克服了常规测井手段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局限性,能实现对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的预测,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钻井完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伤害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中国煤层气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低含水饱和度的特征,提出钻井完井过程中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敏感和水锁.为了防止储层伤害,钻进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空气钻井,其次考虑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和水包油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对于水平井和定向井,可考虑使用玻璃漂珠钻井液体系,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固井时应采用低密度、低滤失量和高强度水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通过对该区研究层段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储层类型和控制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须二段储集岩类型主要以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其平均基质孔隙度为3.44%,平均渗透率为0.036×10-3μm-3,为典型的低孔隙度一低渗透率储层.本次研究还指出了该区研究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平面分布有利区,即邛西4井至邛西10井井区和邛西6井至邛西16井井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和裂缝,其中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砂岩体的形态、规模、粒度、矿物成分等方面,成岩作用则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方面控制着储层的发育,而构造裂缝主要起渗流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研究表明本研究区块属中孔低渗储层,并按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特征及砂岩粒度、泥质含量将其分为四类储层。并根据大量的样品分析数据探讨了储层特征对含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缘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测井特征曲线与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探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划分低孔、特低渗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的可靠性。研究表明,通过对孔隙度(φ)、渗透率(K)、单砂体厚度(H)、泥质含量(Vsh)、流动分层指数(FZI)和孔喉半径(R35)6个因素进行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贝叶斯判别,提取出F1(流动因子)、F2(储集因子)、F3(规模因子)、F4(泥质含量因子)4个影响流动单元类型的主控因子,将长63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并以贝叶斯判别函数式验证划分结果,E、G、M、P流动单元的正判率分别为100%、98.5%、96.4%、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