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邹德慈先生重点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前沿性课题,特别关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问题,本刊记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邹德慈院士,现刊出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以飨广大读。  相似文献   

2.
美国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首位的是城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国城镇化道路面临哪些挑战?我们的对策和路径是什么?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  相似文献   

3.
4.
记者:邹院士,首先衷心地祝贺您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您获此殊荣既是国家对您个人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国城市规划界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与鞭策。在此,您想对他们提出什么希望。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界》2003,6(7):20-22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 ,工程中的许多奥秘需要“打开来看”。相当一段时期 ,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岩土理论体系 ,经验和物理试验数据是工程设计、施工决策的重要依据 ,工程风险和浪费很大。为了克服各类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的盲目性 ,近些年来 ,广大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 ,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郑颖人院士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 ,本刊记者苗国航就此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6.
7.
孙斌园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349-350,U001
顶着凛冽的寒风 ,踏着初春的积雪 ,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里。按照事先与范维澄院士的约定 ,我们径直来到二楼的多媒体室 ,屋子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正好是情人节 ,然而 ,这里却没有半点浪漫、温馨的气氛 ,讨论的是严肃的话题 ,关注的是民众的安危 ,剖析的是惨痛的教训。热血青年学术生涯的一次关键转折范维澄院士 196 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年的这名热血青年 ,就是如今蜚声中外的我国火灾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范维澄上大学的时候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是他的系主任 ,并亲自…  相似文献   

8.
《岩土工程界》2001,(8):12-13
刘宝琛简介 :采矿工程专家。 1932年 7月 2 0日生于辽宁沈阳。 196 2年获波兰科学院岩石力学所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随机介质理论的奠基者及其应用的开拓者。发展创建时空统一随机介质理论 ,将其应用于建筑物下、河下及铁路下开采地表保护工程。应用这一理论在本溪、抚顺、阜新等矿区从“三下”安全采出煤炭千万吨以上。打破了苏联专家规定的太子河保安煤柱禁区 ,采出煤上百万吨 ;又应用于铁矿、金矿及磷矿 ,从“三下”采出大量矿石 ;解决了北京地铁建设预疏水地表沉降预计问题 ,获巨大经济效益。曾获省部级科技进…  相似文献   

9.
王凯:邹先生,您作为新中国60年来城市规划的见证人,您能不能简单谈一谈1960年以后您所经历的一些事情。邹德慈:对我们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师来讲,1960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因为这年11月,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副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宣布了今后三年不搞城市规划。他是副总理,又是主管计划经济的国家领导人,这句话挺算数的。我当时在城市设计院,是中规院的前身,原来隶属于建筑工程部,之后就改为隶属于国家计委,时间大致在1960年,改属国家计委以后,就改叫城市规划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界》2004,7(3):14-18
如果为三峡大坝建一座纪念碑 ,在它建设的顶端应该有这样一个名字———郑守仁 ,三峡工地建设者们都这样说。郑守仁院士长期奔波在水电工程建设的第一线 ,他带领一班人挑战了许多技术“极限” ,攻克了许多重大技术难关。在号称“全球第一号水电工程”、“科技博物馆”的三峡工程一线 ,郑守仁院士主持召开三峡工程技术讨论会 30 0多次 ,现场设计讨论会 16 0 0多次 ,人们形象地比喻他为“大坝的基石”。本刊记者苗国航就葛洲坝、三峡工程建设问题专程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圈:中国21世纪城市化战略的引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中国应选择以大城市圈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这是工业化,信息化及服务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效率,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土利用效率的共同要求,提出完善的交通体系,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是形成中国城市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分析了当前俄罗斯在城市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矛盾,对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括分析了当前俄罗斯在城市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矛盾,对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差异化--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差异化战略作为21世纪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路径的可能性,通过建立差异化模型对城市发展战略竞争绩效进行分析,研究了实施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为不同级别、自然禀赋差异较大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志涛 《江苏建筑》2003,(Z1):31-35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土木工程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继续发展.文中分析了中国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之后,对我国的土木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土木工程学科在21世纪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的21世纪里,建筑师、规划师,不能只单单考虑建筑,还要思考更多关于人、自然和城市的问题。在这种思考的方向下,2011年在新加坡的离岛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性概念—在面积有限的小岛上建设一个高度集中、高密度的垂直城市。它将有4倍于纽约的密度,15倍于新加坡现在人口的密度,但是同时却只占用新加坡1/15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把现在的500万人口放到只有1/15,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想象中的高密度垂直城市里,建筑作为城市的结构和立柱,横向上有交通、有人流、有绿化,作为城市的横梁,这样构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上海市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的现状和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21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风貌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继刚 《华中建筑》2000,18(2):81-85
该文面对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发展的这一契机,针对城市风貌,提出了圈、层、型、量、用的五字约束、认识和创造的边界框架,并动用哲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观点,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证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为21世纪的城市发展准备足够的地下空间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一项对北京市旧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试图探索一套比较现实的量化调查方法 ,本文首先论述调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提出城市现有地面空间容量的调查方法和步骤 ;然后 ,统计和分析了已经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总量 ;最后 ,统计出北京旧城区可供有效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总量 ,显示出作为城市空间后备资源的巨大潜力 ,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镇列评 《规划师》2000,16(6):123-124
1 文化建筑理论上讲,文化建筑是指允许多种参入,游憩的,对国民提供素质教育设施的场所,包括多样性的博物馆、科技馆、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画廊、酒吧、游乐园、咖啡馆,体育场馆、富有盛名的学府以及重要的可见的历史遗迹。在国际上,文化建筑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