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白蚁监测控制IPM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绿色安全、持续有效的一种白蚁防治手段。它是利用白蚁生物科技,通过白蚁诱饵技术对白蚁的活动进行收集监测并达到控制白蚁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白蚁综合治理(IPM)的理念,根据地下白蚁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开发了一种以白蚁诱集、电子微距摄像和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的、用于白蚁测控的、具有国家专利的白蚁诱集网络微距摄像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实现无盲区白蚁诱集和免惊动观察白蚁诱集动态,可以推动白蚁防治技术向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及无公害的方向发展,是白蚁防治技术的又一个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白蚁IPM动态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是以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在线分析。白蚁IPM动态监控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可以推动白蚁防治技术向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及无公害的方向发展,是白蚁防治行业有生命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白蚁防治不断的发展,国内的白蚁防治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环保药物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白蚁防治公司将面临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综观国内外白蚁防治领域,一些先进的白蚁防治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并广泛使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的白蚁探测技术和防治技术作一概论。  相似文献   

5.
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合肥市白蚁防治所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白蚁防治技术专家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了,这是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努力,从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出来的尖子组成的第一届全国白蚁防治技术专家委员会。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专业专家技术队伍,这是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向科技创新型发展,为白蚁防治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90%以上水库堤坝均采用土料填筑,它们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监测一控制技术(以下简称:监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现了白蚁综合治理的理念,与传统的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相比,不仅有毒化学品的用量大幅度减少,节约防治成本,而且防治白蚁高效,能长期监控白蚁的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第一批白蚁防治工种技师培训班在省人事厅、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省白蚁防治协会和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培训中心的共同努力,于8月20日至26日在南京市南林大厦顺利开班。培训班的开课,标志着我省的白蚁防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技术工人今后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技术平台,为我省白蚁防治事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青田县直坑水库黑翅土白蚁危害严重,2004年该水库被省政府列入“千库保安”工程,由我们负责其中白蚁防治部分。水库白蚁防治主要应用白蚁监测控制新技术,该技术以白蚁监测一控制装置与生物农药“克蚁星”粉剂为主体,集白蚁预防与灭治为一体,具有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对水源和环境无污染等特点,是IPM技术在我国白蚁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被白蚁防治界列为二十一世纪最为安全、持续有效的一种白蚁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9.
林树青 《白蚁防治》2005,(3):1-3,10
我国白蚁防治工作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防治技术、方法、手段上仍停留在使用化学药剂的水平上,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符合环保要求。在城市大量使用毒杀型化学药剂会产生环境污染,并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白蚁的农药防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毒杀型化学农药在杀虫的同时也是造成高等动物包括人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因素,在预防效果上也难以达到一次施药保治十五年。 世纪的世界性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实施。开展城市白蚁的持续控制,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白蚁防治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坚持以害虫生态控制(Pest Ecology Control)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方针,采取白蚁持续控制技术,把白蚁控制在发生危害之前,从技术上保障避免白蚁危害达十五年或更长时间,将会为本行业提供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一监测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白蚁是一类危害面广、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遍布全世界,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尤其严重。白蚁危害的防治包括预防和灭治两个方面,预防的目的是阻止白蚁的入侵,灭治的目的是消灭已侵入的白蚁。长期以来,预防和灭治作为白蚁防治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独立,作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在房屋建筑蚁害保护中分开使用。但近年来,预防和灭治在很多白蚁防治策略中被共同进行研究,并以灭治的技术手段来应用于预防,防治策略的改变已开始极大地促进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白蚁防治是一项防灾减灾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从白蚁防治技术、药物及人员观念等方面,对我国白蚁防治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有制经济下的白蚁防治单位取得了防治面积和经济效益的裴然成绩,但随行政性管理的介入,其弊端已暴露无遗:滋生新的腐败,增加“自治”难度,助长“双重”垄断,阻碍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等。相反,进入白蚁防治市场化,非公有制经济白蚁防治单位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杜绝公有制经济下的白蚁防治单位的弊端,而且更重要的是符合白蚁防治市场化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白蚁防治生产力,简言之,非公有制经济体制的白蚁防治是白蚁防治市场化的归宿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促进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11月3日,宁波市白蚁防治协会在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培训中心举办了一期宁波市白蚁防治施工技术培训班。市白蚁防治学会董志浩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陈海洪科长对此次培训进行了授课。培训以学习、交流为主要目的,重点讲解了房屋白蚁的预防技术,简单概述了白蚁灭治技术、白蚁生物生态分类学、  相似文献   

14.
散白蚁是我国分布广、为害严重的一个蚁种,危害房屋、桥梁、电缆、文书、档案等含纤维的制品,属土木两栖性白蚁,群体小,巢群分散,蚁巢结构简单,无主、副巢之分,无定型的王室,蚁后数量多,适应性强,易于产补充型,其防治一直是白蚁行业一大难题。对于散白蚁的防治,诱杀法为较为理想的方法,其中诱集是关键,对诱集技术的革新探索,有助于掌握更有效的诱集技术,为科学防治白蚁提供更好的防治技术。根据我们多年来防治散白蚁的实践经验,对传统诱集技术进行了革新,并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诱集技术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呈现的新趋势,新的变化和危害特点,有效的控制白蚁新技术方法,作者经过近年来的工作总结归纳了现代建筑防治白蚁新技术要求:一是无环境污染,二是室内装潢破坏性要小,三是技术要新,易操作掌握,四是防治白蚁与经济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6.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春秋战国至今,历史跨度大,文物古迹众多,共有243处,半数为房屋建筑,又以明清建筑为多数,并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而绍兴属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潮湿,适合白蚁生长。因此,对于古建筑和传统建筑来说,除天长日久自然侵害和各个时期人为破坏外,白蚁危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调查发现白蚁品种有2科5属11种,文物古迹有50%是房屋建筑,古建筑白蚁危害率占100%,传统建筑砖木结构房屋白蚁危害率占85%。本文以大量的调查和白蚁防治实践,通过对地理环境、白蚁种类、白蚁分布、白蚁对建筑的危害、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对白蚁对古建筑和传统建筑危害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白蚁防治技术进行探索。以掌握白蚁活动规律,有效控制白蚁对历史文物的进一步危害。并对古建筑和传统建筑白蚁防治相关技术与各位专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于2006年初开始应用IPM技术,在几处白蚁危害较为严重场所的环境树木使用了白蚁监控装置,定期检查,更换装置,同时根据白蚁外露迹象选点挖取黑翅土白蚁巢,有效的控制了蚁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建筑(文物)白蚁防治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07年7月2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联合举办,与会代表来自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民族建筑施工、白蚁防治等相关部门与单位共计60多人。会议主题为白蚁防治与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交会议交流论文共22篇。  相似文献   

19.
何秀松  何彬 《白蚁防治》2006,(3):28-31,37
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白蚁危害和防治现状、白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白蚁危害日趋严重的因素。提出了上海地区白蚁危害治理当前的燃眉之急是要重视消灭白蚁,控制蚁害。认为,只有降低城市环境中的白蚁危害率,减少白蚁在分飞季节的出飞,才能真正实现在国际大都市上海保护建筑物、保护绿化树木免遭白蚁危害的治理目标。本文提出了继续开创白蚁防治采取毒饵诱杀的新理念,使上海地区的白蚁防治,消灭白蚁、控制蚁害,少用药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上海地区的白蚁防治工作持续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20.
概况:根据宜宾市政协第258号委员提案《宜宾市翠屏公园森林白蚁亟待防治》提出的建议,市政府同意立项,并拨出专款进行白蚁防治,由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组织技术人员与市翠屏公园共同组成防治技术小组,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案,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