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乌镇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为其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趋势要求与战略机遇。文章结合乌镇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提出乌镇应发扬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涵,彰显互联网时代互联共生的核心理念,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业两大核心动力的协同并驱,促进本地居民、游客和创客人群的交流融合及其多元需求的复合共生,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基因不仅改变了传统小城镇的发展路径,还对城市规划的变革与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乌镇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结合区域协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营造和智慧运营服务等"互联网+"的规划思路,提出"国际风情小城、全球智慧名镇"的规划目标,力争打造一个融小桥流水传统特色和现代互联网基因为一体,中西文化交相辉映,既能满足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的需要,又能实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乌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标志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媲美的信息服务,将人从电脑前解放出来。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与运用也改变了传媒产业的格局与组织结构,使媒介融合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拟建新建建筑的分析,介绍了该大学校园的设计目标和理念,同时对校园的布局、交通、空间、环境等整体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整体设计,传承校园文脉,创造融合共生的校园新建筑。  相似文献   

5.
在重新界定"共生原则"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南京高新区产业园四期特殊发展背景,提出了低冲击、多平衡的发展思路,通过探讨园区格局特征,阐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以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共生时代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人类在科学领域中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地影响着文化状态的变化。在本世纪中叶后,这种现象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文化是一种过程,一种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方式才是所谓"风格"、所谓"形式"。就建筑学领域而言更是如此。建筑文化同样是一个过程,一个活生生的,属于全人美的建筑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的长河中,每个时代、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与之有相应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而决定这风格和形式的主要因素是那个时代、那方地域、那些民族所追求的文化意识,这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所指出的那样: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是物质…  相似文献   

7.
周韵 《城市建筑》2013,(14):257-257,259
环境恶化问题给人类乃至地球带来了重重危机,设计师在对美与形式的陶醉中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规划实例为例,探讨如何在尊重基地原生状态下,结合地域及企业文化,以尊重自然、融合共生的态度进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0)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信用数据采集更为广泛、信息获得更为透明、用户参与更为深入、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等特征。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地位受到影响,存款和信贷业务受到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创新和完善银行业务,维护和拓展银行用户,重视大数据应用,再造业务流程等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37(5)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了60%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城乡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设立了11个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明确了城乡融合的战略方向与目标要求。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结合西安都市圈发展背景,在分析城乡区域整体格局与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咸城乡融合核心区和外围区"两层六类"格局体系。同时,基于现存发展困境确定精准化的规划策略:通过"三结合"策略实现核心区城市与都市乡村"共享、共荣、共生"一体化发展;通过"三链接"策略促进外围区城乡"互动、互连、互促"融合发展,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面貌的改善与提质,需要规划及建筑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以广州某高级住宅小区的设计过程为例,阐述处于城市节点区域的建筑设计应在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为环境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互利共生发展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多方面比较优化,力求将建筑对自然空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在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借由项目的实例演示,验证环境共生理念在外部空间规划中的可行性,展现环境共生设计理念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2.
段德罡  刘亮 《规划师》2012,28(5):91-94
同城化作为我国特殊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目前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对同城化的内涵、发展特征、措施和作用效应等方面。为此,通过对当前同城化案例的梳理,从理论方面明确同城化的概念及内容,阐述同城化的发展条件,对同城化的时序性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同城化的模式进行归类,得出"毗邻型"和"遥望型"两种类型,其中"遥望型"又包括"共筑新城"、"分散组团"和"生态绿核+卫星城镇"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1)
沈阳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起步较早,历经了以"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共享公平"为导向的三个阶段,在技术手段与融资模式上均作出了创新性的探索。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沈阳市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及省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求,以现状人口、空间和产业数据研究为基础,利用规划手段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建立市区棚户区改造"一张图"来进行平衡布局;结合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内生动力,充分吸纳棚户区改造重点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两大配套体系,通过多渠道的实践,探索出在规划布局、体制机制和投资融资多方面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市县同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鑫 《规划师》2013,29(8):98-102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市县同城现象再次成为行政区划的热点与难点。江西市县同城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特点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研究以江西为例,通过市县发展关系辨析,探求不同区域背景、发展阶段条件下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佛山名镇重点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对佛山禅城区现状环境及历史自然资源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整合与利用作为出发点,以优化协调全局的视角,对空间格局、交通梳理、建筑保护、文化传承及区域收益进行逐项研究,统筹考虑区域旅游服务职能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塑造历史街区的空间风貌形象,旨在实现人文、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灵聪 《规划师》2012,28(5):5-9
镇村体系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城镇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需要以镇村体系为纽带向农村地区延伸,从而实现设施的集约、节约布局,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镇村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还需进一步弱化镇村空间关系,细化村庄建设目标,突出产业类型和规模分布,关注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引导村庄的整合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登封市颍阳镇的空间发展格局,从功能、空间和风貌三方面探究其发展,并结合颍阳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身丰富的资源,进行发展动力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外生动力引导下以发展功能重组和空间格局构架为主的区域联动策略,以及内生动力驱动下从生态系统营建和文化风貌刻画着手的本底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顺义新城空间发展模式的演变。分析了顺义新城目前空间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新城空间结构、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调整新城产业布局、完善交通体系、增强公共空间建设等方面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龙瀛  高炳绪 《规划师》2016,(4):23-30
ICT技术的发展使其影响扩展至城市运作的各个方面,对"互联网+"的讨论即是对这个趋势的回应。文章立足于城市街道空间,试图从ICT技术和城市空间两方面讨论两者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在ICT技术方面,通过回顾与分析已有的理论研究,根据ICT技术的发展阶段探讨ICT技术如何从基础设施、内容和连接方式三个角度影响城市以及各个阶段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街道空间方面,文章在已有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ICT技术与"互联网+"时代下街道活力丧失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应结合ICT技术及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平台,实现对街道空间的量化分析,并介绍三个国内外采用量化分析手段研究城市街道空间的案例,以期补充说明采用新技术手段研究街道空间的前景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