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电器》2017,(1):96-101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严重影响了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为限制变压器的短路电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阻抗变压器,该新型变压器能实现阻抗的自主调节,保障了限流效果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性。文中介绍了变阻抗变压器的结构及原理,利用PSCAD仿真软件分析了变阻抗变压器过电压的特性及抑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变阻抗变压器阻抗调节过程中会产生高频高幅值的暂态过电压,在限流电抗器两端并联电容器能有效地抑制暂态过电压的幅值及频率,并能使电抗器绕组电压均匀分布。变阻抗变压器的投入使用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型快速开关型变阻抗节能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的区别,对新型变压器的状态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快速开关型变阻抗变压器原理和特点,设计了变阻抗变压器的状态监测方案,分别提出了快速开关状态监测方法和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组分比组合的放电故障与过热故障逐层分辨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变阻抗变压器的状态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110/38.5/10.5 kV,63 000 kVA三绕组变压器为例,提出将限流电抗器与快速开关并联后串入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变阻抗变压器。建立Pscad短路仿真模型,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快速开关控制限流电抗器的投切实现限流;分析了变压器中压绕组出口三相对称短路时限流电抗器的限流效果。建立了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的"质量弹簧系统",用以分析变压器绕组在轴向短路力作用下的轴向动态过程,可得绕组的动态位移、动态力、弯曲应力。基于二维轴对称磁—热—流耦合场有限元模型,计算变压器绕组温升。对比分析限流电抗器投入与否2种情况下短路动、热性能,结果表明:投入限流电抗器变压器可降低短路电动力冲击和短路温升,变阻抗变压器的动热性能均优于传统的变压器。  相似文献   

4.
快速开关型变阻抗节能变压器绕组变形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器》2017,(1):64-70
电力变压器短路故障产生的短路冲击会造成绕组变形,限制系统短路电流对降低变压器绕组动态变形意义重大。文中以110 kV电压等级的三绕组电力变压器为例,中压绕组发生出口短路故障时,基于磁—力学耦合场研究方法,对变阻抗变压器和常规变压器绕组动态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变阻抗变压器的研究包括变压器本体和限流电抗器2部分,分析了短路电流作用下,变压器绕组和限流电抗器线圈的变形、动态应力、位移。常规变压器和变阻抗变压器绕组变形的对比可得变阻抗变压器变形量较小。分析结果为变阻抗变压器绕组变形状态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奎  王曙鸿  姚晓飞 《电工技术学报》2021,(z2):723-729,745
该文研究110kV变阻抗变压器(VIT)短路电流首峰值限制方法.发生短路时,通过人工过零回路在短路电流上升阶段开断快速开关,使短路电流流过与高压绕组串联的内置限流电抗器从而被限制.仿真计算变阻抗变压器短路电流首峰值随短路瞬间电压相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仅当电压相位处于[180°,-120°]、[60°,60°]以及[...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空心超导变压器的可控阻抗型限流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控阻抗型超导限流器是一种新型的故障限流器,它由空心超导变压器和脉宽调制(PWM)变流器组成。系统正常运行时,变流器的输出电流与系统电流满足一定关系,使得超导变压器一次侧两端电压被补偿为0,限流器对系统无影响。当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控制变流器输出电流的幅度和相位来调节限流器等效接入系统的阻抗,进而实现限流目的。为检验该限流器的有效性及空心超导变压器的可行性,进行了小型样机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这对下一步开展可控阻抗型超导限流器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500 kV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政  燕京  钟胜  方晓松 《华中电力》2006,19(5):20-23
以双河变电站为实例,详细分析了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超标的原因,并从解环运行、增加限流电抗器等角度考虑不同的限流措施,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限流电抗器使短路电流下降最为明显,能有效解决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有效抑制短路电流,避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本文讨论了提高厂内升压变阻抗和提高受端降压变阻抗这两种方法对不同方向上短路电流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可以考虑变压器短路阻抗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单机—变压器—双回线—无穷大仿真系统。通过对系统三相突然短路时的大扰动进行仿真,研究了变压器不同短路阻抗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系统的短路电流和稳定性随变压器短路阻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对短路电流及系统稳定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变压器短路阻抗的增加,短路电流减小,系统稳定性降低;当变压器短路阻抗选为64%时,可有效减小短路电流又不至于严重降低系统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电力系统限制短路电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阻抗保护缺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曼  林煜 《广东电力》2002,15(5):27-29
针对变压器阻抗保护的保护范围进行分析,指出了变压器阻抗保护的缺陷,同时指出线路距离保护不能作为对侧主变压器的后备保护。提出了解决变压器后备保护的方案及线路保护和为对侧主变的后备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的阻抗理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分析了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条件及三相输入阻抗平衡条件,提出了设计这种变压器的绕组阻抗关系理论,并进一步讨论了这种变压器实施的绕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电网容量日益增大,电网工作时所带负荷也日益增大。高容量、高负荷导致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剧增,从而对线路和通信设备造成很大危害。为降低短路电流,分析了含变阻抗变压器的110 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提高继电保护的灵敏度,提出了自适应保护的新方法,对变阻抗变压器在空投情况下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做出了可行性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传统的继电保护方法能够适应于含变阻抗变压器的110 kV系统,而自适应保护方法能够提高保护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器》2017,(5):170-174
随着电网的发展,部分自耦变压器中压侧电抗常接近于零,导致变压器220 kV侧发生近区单相或两相接地时,故障穿越电流已接近甚至超过变压器可承受短路电流的极限值,为限制罗平站220 kV单相或两相短路电流水平、改善主变运行环境,拟在主变中性点加装限流电抗器。采用最新EMTPE程序,通过对主变接入限流电抗后短路电流水平、过电压及绝缘配合等电磁暂态特性研究,提出了500 kV罗平站主变中性点限流电抗器阻抗选取原则及限流效果、工频及操作过电压水平、流经主变中性点电抗器的工频稳态及暂态电流水平,并确定了主变中性点避雷器及限流电抗器的技术参数。通过改造可显著降低罗平站220 kV单相或两相短路电流水平,有效改善了主变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6.
孙强  王彦峰 《广东电力》2010,23(12):59-62
结合广东电网500kV枢纽变电站应用大容量变压器的实际需要,对大容量变压器短路阻抗与短路电流水平、无功功率补偿容量、变压器结构、损耗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提高变压器高-中阻抗电压虽可降低短路电流,但会增大变压器造价、电能损耗、无功功率损耗、电网运行费用等,因此建议广东电网500kV枢纽变电站1 500MVA大容量变压器高-中阻抗电压可选择于22%~24%之间,并兼顾制造工艺、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和无功损耗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矩形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庆一  谭逆 《变压器》1998,35(9):10-12
利用磁路法,对矩形绕且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推导,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城市电网采用高阻抗变压器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黑龙江省联合开发研制的高阻抗变压器,避免了由于高阻抗、高漏磁而产生的结构损耗,发挥了限流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容量变压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变压器等值阻抗和变压器的容量成反比,变压器容量越大,变压器等值阻抗越小,所以大容量变压器的应用一般都会造成中低压侧短路电流的增大。笔者以济南姚家变电站220 kV 240 MV·A变压器为例,从技术、经济、全寿命周期成本几个方面研究变压器各种阻抗优劣及适应性,得出大容量变压器变电站为了限制10 kV母线短路电流,选用高阻抗变压器比选用标准阻抗变压器外加限流电抗器的方式更经济合理,全寿命周期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20.
刘艳华 《高电压技术》2006,32(9):100-102
由于±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压高、容量大且设备缺乏实际制造和运行经验,为合理选择换流变短路阻抗以限制最大可能短路电流在阀的承受水平又不使无功损耗增加和换相压降过大,分析了目前晶闸管的制造水平与性能参数及不同故障时换流阀能承受的最大可能短路电流,以云广特高压工程逆变侧穗东换流站为例,计算得出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为(1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