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一步发展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的概念,认为不仅存在(2∶1)菱面体单元结构,而且存在(1∶1)菱面体单元结构和(4∶1)菱面体单元结构。通过计算上述几种结构的金属类金属键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发现其变化趋势和实验得到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一致,因而所提出的几种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得到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发展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的概念,认为不仅存在(2:1)菱面体单元结构,而且存在(1:1)菱面体单元结构和(4:1)菱面体单元结构。通过计算上述几种结构的金属-类金属键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发现其变化趋势和实验得到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一致,因而所提出的几种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得到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在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其它几咱非晶模型的比较;利用菱面体模型建立的非晶合金结构-成分-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非晶合金储氢量的计算等。  相似文献   

4.
Zr—Ni非晶态合金最大储氢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结合氢在Zr-Ni非晶态合金中存在于3ZrlNi及4Zr4面体间隙的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每个菱面体系单元中符合要求的4面体数的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Zr含量时,Zr-Ni非晶态合金在Zr原子高度聚集态及Zr原子均匀分布态的氢含量,并描绘出2种极端状态下的最大储氢量MHmax及MH0随合金成分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用光电子能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Pd-Y-Si非晶态合金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Y向Si迁移电子并形成极性共价键,Y-Si极性共价键可能阻碍结晶时原子重排。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与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柯 《金属学报》1992,28(1):67-76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晶态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Cluster模型,根据此模型的统计热力学计算导出了一个表征合金玻璃形成能力(GFA)的参量: α_c=[1-2.08/Φ_m]T_g/T_m其中T_g为玻璃转变温度,T_m为熔点,Φ_m为合金的熔化熵,α_c值越大合金越易形成非晶态。这个新的合金GFA判据不但为过去的几种GFA经验判据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比它们更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7.
二元过渡族金属合金非晶态形成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义芳  钟夏平 《金属学报》1999,35(10):1095-1098
依据机械合金化引起固态反应非晶化(SSAR)机制,选择等原子成分合金的形成焓ΔHf和自扩散激活能差ΔHs为参数坐标构成的坐标系。揭示了机械合金化引进二元过渡族合金合金非晶化的规律。基于已有的实验事实,确定二元过渡族金属合金在机械合金化时形成非晶的条件为Δf〈-0.005750(ΔHs)^2+1.345636(ΔHs)-58.744095据对已有实验结果的58个过渡族金属二元合金系统的研究表明,对其  相似文献   

8.
I 相 (二十面体准晶质相 )合金与通常晶态合金相比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在许多场合中 ,I 相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磁敏性能、氢化性能和低的摩擦系数 ,但在室温下很脆。近年来开发的含有I 相的钛基合金 ,有熔体快淬法获得的Ti (Mn ,Fe或Co)二元合金和Ti Zr Ni三元合金 ,加Cu的Ti Zr(Hf) Ni Cu非晶态合金。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者们最近又专门研究了具有I 相分布的非晶基Ti6 0 Zr1 5Ni1 5Cu1 0 合金的形成和性能。所研究的合金是由纯金属原料混合物在氩气氛中电弧熔炼制得的合金锭 ,该…  相似文献   

9.
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脆化具有明显的成分依赖性,并且对制备条件和退火方式比较敏感;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如Fe80B11.5Si8.5和Fe79B11.5Si9.5等)和适当液淬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非晶合金薄带具有相对较小的脆化倾向。与常规退火工艺相比,脉冲电流加热快速退火,可在保持延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改善合金的磁性;是获得非晶态Fe-B-Si合金磁性优化与良好延性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结构参数-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包括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采用的结构参数有平均价电子数,混合熵,原子半径经,电负性差,功函数差和电子密度差等。结果表明,定性分析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新型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成分设计原则和结构特征,简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水冷铜坩埚中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3.0mm的Cu50Zr42Al8合金圆棒,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铜模吸铸法制备块状非晶合金的影响,表明通过熔体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块状非晶的形成能力,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过热温度。采用DSC技术对铜基成分为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进行变温晶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该合金的热稳定性参数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均增大。  相似文献   

13.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及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玻璃化转变理论.非晶态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准则以及“非晶十纳米晶”复合组织的形成准则等方面全面综述了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玻璃化转变理论,非晶态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准则以及“非晶+纳米晶”复合组织的形成准则等方面,全面综述了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块体非晶合金制备技术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晶合金的初始状态多为粉末或薄条带,这就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许多优异性能的发挥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所以开发研究块体非晶合金有其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四个研究方面归纳了当前研究状况,即粉末冶金技术、固态反应、从液相中直接制取、非晶条带直接复合等。本文简单介绍了前三种方向,重点论述非晶条带直接复合即非晶块的爆炸焊接制备技术,复合后的块体能保证非晶态,用它来制备非晶合金块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Ti-Cu二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制备了厚40μm,宽2mm的二元TixCu100-x(x=27,38,42,45,50,57,59,60.5)合金条带。X射线衍射检测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Ti50Cu50和Ti57Cu43两种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TixCu100-x合金的非晶形成范围在50≤x<60之间,即二元Ti-Cu合金非晶形成成分均在富Ti一侧共晶点及其附近处;Ti50Cu50和Ti57Cu43两种非晶合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玻璃转变温度点,晶化温度相差只有1℃,但熔化温度相差35℃,通过对Zr-Cu、Hf-Cu、Ni-Nb等二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讨论,发现,当合金系具有2个或2个以上共晶点时,在靠近高熔点组元一侧的共晶点及其附近,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Fe100-xZrx和Fe90-xMxZr1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温度Tcr与成分x的关系。主要结果有:用Zr替代Fe使晶化温度明显提高;在Fe-M-Zr非晶态合金系中,随x增加,当M取Mn,Cr,V时Tcr增高,当M取Co、Ni时Tcr下降,化温度与熔点Tm的比值约2/3。随着每个原子平均外层电子浓度e/a的减少Tcr值线性地增高,上述结果用相关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非晶态合金在高频小型软磁元件中的应用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小型主变压器,薄型元件,薄膜电感和变压器,以及小型非晶丝传感器等,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小型化不断发展,小型元件与常规元件相比,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热控制容易等优点。非晶态合金为磁性的小型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Fe78Si9B13合金的结构及其直流叠加特性,分析了气隙长度和永磁铁对其直流叠加特性的影响。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3D高景深显微镜进行表征,直流叠加特性通过μ-H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感磁芯的磁导率和饱和磁场强度随气隙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用磁偏置方法能改善Fe78Si9B13非晶电感磁芯的直流叠加特性,并且不会对电感磁芯的磁导率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用磁偏置方法,电感磁芯达到饱和需要更大的额定电流,所以磁偏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电感磁芯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