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景观形态之理性建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滨谊  刘谯 《中国园林》2010,26(4):61-65
探讨景观设计中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采取平移建筑形态设计的方法易于忽略景观维度与尺度,而模仿艺术设计又偏于形态视觉效应而无视实用与技术.景观设计学科里的"形态"设计,无论是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更加复杂,影响条件更加多元.设计实践已凸现出探讨景观专业自身设计方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形态建构的逻辑、秩序、模式3个支点展开论述,将看似感性的设计方法纳入理性的框架,探寻、建构景观形态的有效设计方法,以启发创作主体从理性角度构筑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2.
户田芳树 《园林》2009,(9):14-17
景观设计首先是要将身边的空间营造得丰富和舒适。令人满意的景观提案,不仅要做到丰润生活、赋予生活活力,还有必要加上让人们感受时间变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王莉 《建筑结构》2021,51(14):后插6-后插7
人们习惯将音乐视为在时间维度动态流动的物质,而将建筑视为在空间维度静态存续的物质,认为两者是平行而无交集的,这种看法其实是对音乐和建筑的本质特征了解不够的表现.正如德国哲学家谢林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和音乐的关联在所有人类艺术门类中是经常被关注的.基于建筑和音乐互动关系的微妙,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感受到这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常常以一种不可言说的形态存在,如此,部分对音乐和建筑艺术特征并不了解的人,认为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事物,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4.
王莉 《建筑结构》2021,51(14):后插6-后插7
人们习惯将音乐视为在时间维度动态流动的物质,而将建筑视为在空间维度静态存续的物质,认为两者是平行而无交集的,这种看法其实是对音乐和建筑的本质特征了解不够的表现.正如德国哲学家谢林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和音乐的关联在所有人类艺术门类中是经常被关注的.基于建筑和音乐互动关系的微妙,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感受到这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常常以一种不可言说的形态存在,如此,部分对音乐和建筑艺术特征并不了解的人,认为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事物,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5.
王莉 《建筑结构》2021,51(14):后插6-后插7
人们习惯将音乐视为在时间维度动态流动的物质,而将建筑视为在空间维度静态存续的物质,认为两者是平行而无交集的,这种看法其实是对音乐和建筑的本质特征了解不够的表现.正如德国哲学家谢林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和音乐的关联在所有人类艺术门类中是经常被关注的.基于建筑和音乐互动关系的微妙,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感受到这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常常以一种不可言说的形态存在,如此,部分对音乐和建筑艺术特征并不了解的人,认为它们是毫不相干的事物,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6.
正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属于2个不同的范畴,新媒体侧重于传播媒介,而新媒体艺术则针对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媒体的艺术形态,其以交互为主要形式特征,强调艺术展示的数字化、传播媒介的科技化,是艺术家参与社会人文、政治、哲学、美学等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借助新媒体艺术的独特形式可以轻松解决建筑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新媒体艺术融合运用于建筑景观设计,给建筑景观植入了互动元素,人与建筑景观的交互关系的建立增强了城市空间的审美性及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刘轲 《城市住宅》2021,28(10):171-172
设计美学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引导性作用,赋予景观作品以灵魂,让人们从中感受其展现出的美感.以美学及形式美规律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为主线,概述美学规律构成和园林设计元素的关系,论述形式美法则与景观造景手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景观设计中重"空间"轻"时间"的设计现象,提出了基于时间要素的景观设计概念。该文首先通过对时间的本质的解析,归纳在时间维度上景观过程的特征以及时间对于景观的重要作用,以引起对于时间轴的关注,并探索时间维度上的景观设计手法。旨在引发人们对景观"时间性"的思考,并将景观设计中的"时间性"特征充分运用到研究及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刘轲 《城市住宅》2021,28(10):171-172
设计美学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引导性作用,赋予景观作品以灵魂,让人们从中感受其展现出的美感.以美学及形式美规律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为主线,概述美学规律构成和园林设计元素的关系,论述形式美法则与景观造景手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在铨释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的基础上,从一种全新的时空与自然观的角度,对建筑空间形态的特征、构成方式、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融于环境,让空间自由起来的观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部分设计作品的空间形态处理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美学集合生态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运用生态美学进行住宅区景观设计,能够创造出健康、舒适、生态的住宅区空间,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以整体观与科学观为设计理念,在尊重万物物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特色生态景观资源,引导住宅区景观的绿色变革,促使居住者通过住宅区景观感受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王琼  季宏 《华中建筑》2022,(12):119-125
要通过对徐州权台煤矿的工业历史变迁、遗存现状与景观构成进行分析,以权台煤矿中原堆煤场用地范围新建的权台文化创意工坊为例,阐述工业景观再生设计中新增部分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如何达到新旧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对立统一与景观空间维度上的延续,探索出兼顾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保护与活化方法,为工业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章磊 《园林》2005,(11):30-31
景观既包括自然存在的景观又包括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景观包含了建筑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能被人们视觉感觉得到的形体、心理感受等因素。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在艺术和营造设计之间搭起桥梁的学科,具有艺术哲学属性和自然社会科学属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审美不断的提高,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以其独特的美学形式,不仅构成了现代景观的整体框架,更使景观设计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设计风格。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运用科学的轴线设计方法,进行整体轴线和局部轴线的系统组合,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景观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秦嘉远 《新建筑》2006,(2):62-66
透过美学艺术理论的回顾,探索自然美与艺术性的相互关联,从而寻求融通的设计理念。台湾澎湖风力园区景观设计方案,试图将“风”这一自然元素的美感,透过景观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印证景观规划设计中自然与艺术相辅相成的思考方向。目的在于一方面满足绿地空间自然生态的机能:另一方面突显个案公园的艺术感与创造性,让自然美学与艺术共同诠释理想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焦素娟  赵洋 《中外建筑》2022,(12):91-96
以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叙事理论的视角,通过景观叙事层面信息分析及结构策略表达两个层面,结合生态、人文、社会三个维度,剖析泉州“海丝艺术公园”景观空间的叙事策略及设计表达。探寻感知景观叙事理论下主题公园景观构成序列与景观空间节奏变化的深层动因,以期更好地将在地文化与历史场所精神转译活化融入到未来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贺炜 《建筑结构》2023,(10):182-183
<正>建筑空间更新设计是现代空间营造以及城市微更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以及人们审美认知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参与公共化的城市空间,同时对于场景中的布置以及构筑品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城市共享化空间形态是一种开放式的空间,将建筑场景与城市景观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场景化空间,它注重空间的融入性,也通过共享化的方式让空间为人服务,也让建筑空间的更新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2013,(7):5-8
通过对当代西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内在文化性表现层面分析,总结不同文化维度下景观塑造策略和艺术处理手法,指出当代景观设计已摆脱单纯的空间游戏和形式玩味,形式塑造中的多重文化维度附加和表达是工业遗址景观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大学博览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博览园是集标本收藏、教学示范、科学研究、科普展览、休闲娱乐、园林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在充分认识建立博览园的意义和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博览园景观的构成要素,提出其景观设计应突出博览建筑的展示主题,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人们参观的心理感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通过景观节点及景点的设计实践表明:博览园的景观设计是综合性的,从宏观上可以扩展到博览园的整个空间,从微观上可以包容博览园的一草一木,只有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景观与建筑的和谐,文化和历史的协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源于大众,在大众文化的思潮中,波普艺术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与表征形式,深度影响着绘画、建筑、景观等多元的设计领域。景观设计语言在大众文化的孕育下所产生的波普性具有物质与技术的语汇,复制与拼贴的语法以及信息与虚拟的语意表征。波普性的景观设计语言把各种熟悉的形态在虚拟的语意中变形重组,将商业、娱乐与设计语言揉为一体,用最直接的形式转译大众文化,让大众在轻松娱乐的过程中就能解读艺术并获得满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