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解是一种视域融合。在伽达默尔看来,作为理解条件之一的视域融合,就是不同的视域相互结合的状态。该文试图通过现代解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来探讨建筑的改扩建,希望从中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建筑改扩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要求。“城乡规划原理”作为城乡规划学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对未来规划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对课程思政概念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城乡规划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修订课程大纲、建立思政元素库、优化激励和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助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规划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为响应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要求,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汽车文化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更好地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增加对学生品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考核。通过多方面的课程思政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践文化育人、专业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时代教学背景下,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建筑美学课程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新时代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坚持党委核心地位,落实思政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坚持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环境育人功能,巩固基层学生党团组织,规范学生干部行为;利用新媒体开辟网络教育途径,增加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多层次、全方位深化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68-72
思政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思想基石,正确的、恰当的课程思政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随着"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职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也处于不断探索中。以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为例,探析"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下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所信仰的“正典”解释早已被广泛存在的误读所替代,只有在特定的视域下建筑文本解释才能得以实现.以存在论—解释学理论作为分析误读现象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建筑文本解释过程中形、意、用、道四个基本视域.通过对读者视域差异与解读差异的认同,提出复合性视域才是建筑文本解释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当代建筑理论摒弃差异,走向融合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韩晓娟  彭芳  曾磬 《安徽建筑》2024,(3):124-125+128
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仍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布局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的实际,以主干课程“建筑设计4”为研究对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努力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高职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工匠精神的含义和基本内容进行剖析,并响应时代的发展诉求,同时有利于完善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本文首先讲述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含义,然后探究分析了统一工匠精神和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最后探究分析了统一工匠精神和思想教育的重点。以下的观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文博 《建筑结构》2023,(2):149-149
近年来,各地区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走文旅融合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经济发展手段。在文旅融合基础上,风景建筑成为旅游文化资源重点,无论是修复古建筑,还是设计新建筑,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在当地原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做好风景建筑规划设计,使风景建筑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良好、贴心的服务,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聂玮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风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一书,内容详细、理论准确、角度多元,展现出风景旅游建筑的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7)
在"大思政"格局下,"八个一"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创建,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从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及不足入手,结合"大思政"和"八个一"的内涵,阐述了"大思政"格局下"八个一"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创建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创建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校园文化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煜子 《建筑结构》2023,(6):160-161
<正>建筑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象征。在“三全育人”体系的指导下,高校采用多种途径将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文化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中,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由李仲信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雕梁画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书,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各式建筑知识,并分析了真实的建筑案例,将充满魅力的建筑文化带给读者,对于本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高校在专业知识传授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上尚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尝试从解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入手,着力构建两者协同育人体系的"大思政"格局,为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姗姗  田婧媛  顾平 《建筑结构》2022,(15):160-161
<正>场所作为记忆的载体,能够唤起许多回忆。民居古建体现地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引发众人对故乡的思念。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和人们生产生活观念的逐渐转变,乡村改造和房屋建设体现整齐划一,居住场所追求大而奢华,导致传统民居居住率下降,系统修缮和全面保护缺失;古建筑本该体现的文化历史性薄弱,商业特色浓厚,保护趋于快而逐于利。民居古建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代表和历史延续,反映当地建筑风格与美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贾芳 《城市住宅》2021,28(1):85-88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博览建筑中人际交往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建筑师忽视展陈空间之外的路径空间及观者身体感官体验的现状,阐述博览建筑路径空间需重新规划路径并将观者的感官体验置于首位,对空间材料、光影、色彩、空间气氛进行综合审视设计,试图提供入口、廊、楼梯等路径空间知觉体验性设计思路,以满足博览建筑唤醒观者身体知觉和体验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视角下的“重庆建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规划管控的角度,在分析重庆建筑文化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建筑风格的概念,阐述重庆建筑的内涵和属性,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推行重庆建筑的工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5):50-5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正在快速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促进了信息的多元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为高校师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建筑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古至今,建筑都被视为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梁思成先生也说到: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真实的反映了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发展和演绎中取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末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并列举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内容。而唯独对建筑这一当代所有美育集中的载体却没有提及,我以为这是需要在未来美育推进实践中加以补充的,不如此我们的美育教育有失偏颇,我们的美育教育尚起不到提升未来国民审美能力与素质的作用。建筑和每个人的关系是生活日用,正如未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