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高坝水头高、下泄水流能量大而传统坝体消能效果较差、工程下游河道冲刷严重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包含分道挑流结构的新型溢流坝面,采用Flow-3D软件对其挑流消能效果进行水动力数值模拟,并与传统溢流坝面结构消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溢流坝面结构通过改变下泄水流流态分布,能有效降低水流流速,减小对下游河道的冲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旬阳钟家坪水电站溢流坝的面流消能问题,通过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溢流坝跌坎高度、鼻坎挑角和反弧半径等参数,并对下游水面线、水面波动和流速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为面流消能设计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结构,在拟合冲刷坑计算表达式中引入鼻坎体型系数作为挑射角角度的影响参数,通过量纲分析、回归分析,推求确定各相关参数.结果 表明,在下游河床地质条件相同时,影响冲刷坑深度的因素主要有鼻坎处单宽流量、流速、上下游水位落差、鼻坎体型等,提出的冲刷坑计算公式较现行规范中公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了大石涧水库溢流坝的溢流特性及不同洪水工况下坝下河道冲刷特性,发现大石涧水库溢流表孔体型设计合理,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溢流堰面压强分布合理,最小负压值满足规范要求,不易发生空蚀破坏;采用连续鼻坎挑流消能,对泄水建筑物的安全性无影响,但受两岸回流影响,下游护坦末端在小流量条件下会产生冲刷;下游河道主...  相似文献   

5.
针对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溢流坝具有高水头、坝址河床狭窄、坡度陡峭等特点,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溢流坝及其消能工体型,解决了溢流坝的消能问题。试验表明:①溢流坝采用“坝面削角阶梯 底流消力池”的联合消能方案后,增大了溢流坝面水流的消能率,解决了溢流坝泄流与下游消力池衔接的问题;②消力池内设置T型消力墩,缩短了水跃长度和池长;③消力池下游采用阶梯状的二道坝与下游河床连接,减轻了泄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窄缝挑流水舌的横向收缩及纵向扩散特征,从能量观点出发,得到了窄缝挑流水舌冲坑平衡水深的估算公式,对于认识窄缝挑流消能减冲机理及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分析某溢流坝泄洪消能防冲布置形式,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溢流坝挑流消能及下游防冲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工程特点,在前期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拟定多种下游消能防冲优化布置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将原方案水垫塘预挖冲坑的下游斜坡改为垂直挡墙结构形式,能有效改善下游水流流态,降低预挖坑后的流速大小、均化流速分布,降低护坦处的压强,提高消力塘的消能效果,可减小对护坦及下游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飞 《水电能源科学》2016,34(12):114-116
为了提高孔洞类泄水建筑物的出口消能率,同时避免出口水流堵塞和空蚀破坏,提出了一种带跌坎和反坡的燕尾坎消能工。物理模型试验表明,燕尾坎中间槽的作用使出流分成两股,水流纵向拉伸,减小了落点水舌的平均流速,并使水舌掺气增加,消能率提高;设置跌坎和反坡,通过跌坎掺气和反坡对中间股水流的引导作用,避免消能工的空化和出口流动的水流阻塞,并在中间反坡的引导下,中间水舌按预设方向入水。与传统连续坎消能工相比,该消能工消能率提高15%左右。在分析消能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所提消能工消能率的经验表达式,为孔洞类泄水建筑物的出口消能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为例,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推荐溢流坝采用宽尾墩+坝面削角阶梯+底流消力池的联合消能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消能效果较显著、工程量小,优化了溢流坝工程布置和体型.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压引起的有压管道输水系统损害的问题,提出了有压管道的转叶式螺旋流消能方法,即将消能装置的三片转叶向同一方向按一定角度进行扭转,形成螺旋式孔口,强制通过孔口的水流发生旋转,形成螺旋流,从而使管道中水流压力大幅降低,达到管道消能降压的目的。试验分析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消能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长距离输水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土石过水围堰溢流工况判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水围堰下游护坡稳定的实际观测资料和模型试验的研究基础上,应用水力学能量方程和边界层理论,提出了土石过水围堰过水时的能量转换关系;运用护坡稳定性务件,提出了溢流工况的判别式。通过模型试验的对比与论证分析,验证了判别模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土石过水围堰溢流风险分析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过水围堰下游护坡稳定性分析、实际观测资料和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土石过水围堰道流工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溢洪堰面抗冲刷的风险率模型,提出了风险率的Monte—Carlo计算方法。通过模型试验的对比论证分析,说明溢流风险率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为土石过水围堰堰体下游护坡结构和消能防冲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齿墩式内消能工的水力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消能方式,即二级齿墩式内消能工。通过建立标准κ-ε数值模型对单级齿墩式内消能工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对二级齿墩式内消能工的部分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齿墩段间距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面积收缩比减小,管道的过流能力变弱,消能率增大,压强降幅明显;在面积收缩比不变的条件下,齿墩段间距在一定范围内的增长会使管道消能率变大,过流能力减弱,最小空化数减小,产生负压和空化现象的可能性增加;当齿墩段间距大于80 cm时,管道的过流能力及消能率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地洛水电站枢纽布置水力学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针对原设计方案存在的泄流量不足及流态问题进行了修改,对斜护坦长度进行了优化,通过闸墩后加设尾流墩,解决了墩后的尾流漩涡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供水管路系统初期充水或设备检修后,在管路末端充水过程中需在有限空间内通过消能设施消减上游大量水流能量。针对传统内消能工占有较大空间或水流需较长的恢复长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紧凑型高效能消能器,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消能器过流能力特性和脉动压力特性,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消能器的水流空化特性。结果表明,该种消能器采用多层次的消能措施,优化布置了内部体型结构,占用极小的空间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消能率,且空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供水工程中的过剩水头问题,常在有压输水管道中配置合适的消能装置,转叶孔板螺旋流消能是一种新型的内消能方式,通过转叶孔板螺旋流消能装置的水力特性试验,可知影响转叶孔板螺旋流消能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雷诺数Re、转叶孔板开口角度和孔板之间的相互扭转角度,还有试验装置结构的设置。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消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叶孔板螺旋流消能效率与转叶孔板之间的扭转角成正比,与雷诺数成正比,与转叶板的开口角度成反比。试验装置在进口段和出口段设置管径突变均对消能有利,该装置比与其消能原理类似的孔板消能装置更实用,且消能效率更高,对下游建筑物设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亚洲  汪波  扈爽  欧金桃  王波  侯旭洪 《内燃机》2020,(2):44-46,50
某型喷油泵柱塞偶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构破坏及穴蚀,为提高其使用寿命,改善穴蚀情况,使用有限元强度仿真软件和三维流体计算软件,分别对其进行结构强度优化计算及穴蚀改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改进后,柱塞套结构应力下降,穴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