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家沟金矿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西南段,自20世纪80年代、历经数次勘查工作至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及新生界第四系,构造以古元古代褶皱构造和中生代断裂构造为主,其中含金矿化蚀变带受NNE向、NE向、近EW向断裂控制。主要控矿构造呈NNE向、近EW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和黄铁矿化大理岩;多呈细脉、网脉状、浸染状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金矿石分布,预示着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口山金矿是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赋存于碎裂岩化花岗岩中,其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北东东向断裂控制,阐述了水口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念扎金矿位于冈底斯铜(钼)成矿带南部,产于强片理化及褪色蚀变超基性岩片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的接触边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含矿构造带蚀变破碎带,多呈脉状产出,厚度较稳定且矿化较均匀,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体空间展布及富化主要受控于NW向断裂,NE向断裂则主要为破矿构造,矿区内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与矿化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床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的总结,表明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围岩)、构造及围岩蚀变控制,属于构造蚀变型金矿床,并提出各含矿带深部、倾向延伸部分及石英脉集中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可为相似成矿条件矿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位于查盖—拉斯克赫成矿带,产于近EW向Saindak断裂(F1)及SN向Amalaf(FA)断裂之间。结合该矿区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闪长斑岩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稳定,矿化均匀;2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矿石组构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3矿区蚀变作用强烈,绢云母化、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Kp)、绢英岩化带(Phl)、青磐岩化带(Prl);4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及围岩控制,矿体受山达克闪长玢岩、云英闪长玢岩及云英闪长斑岩复式岩体的控制作用明显,属浅成岩浆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分析认为,构造交汇部位、蚀变(分带)地段及矿化露头可作为寻找同类斑岩型矿床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铁目勒金矿地处中祁连陆块北缘成矿带,有一定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可知控矿因素为构造及岩体控制。区内含金岩石矿化蚀变现象在地表上形成醒目的黄色条带,构造蚀变带内岩石破碎,蚀变较强,金矿化出现的较强,是重要找矿标志。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加里东晚期侵入的碎裂状二长花岗岩及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体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矿区地质填图、槽井探工程揭露以及深部钻探工进行分析,发现查干础鲁金矿为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区内Au-Ⅰ矿体严格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产出于燕山早期次火山岩岩体中,金矿体呈不规则团块状或羽裂状分布。在对Au-Ⅰ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该矿区的找矿标志,为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单竹坑铅锌银矿床位于粤东曾公嶂火山盆地外围西北,属于武夷成矿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硅化角岩化碎裂岩中,受NW—NNW向断裂控制,深部存在隐伏的含矿斑岩体;单竹坑铅锌银矿床属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床地质、蚀变、铁帽找矿标志,供矿区后续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场金矿床开展基础地质工作,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探讨矿体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矿体主要赋存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带内,呈NW向或NWW向展布,矿体严格受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发育,资源储量丰富。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断裂破碎带及其发育的含硫化物石英脉、近地表水系沉积物异常或土壤异常以及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泥化等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老挝爬奔金矿处于云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目前区内已发现了5条金矿体,均产于NW向构造带中。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分别从地层、构造、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方面总结了区内找矿标志,结果表明:1NW向构造为控矿构造,NE向构造为晚期破矿构造,赋矿围岩为二叠纪灰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红化(褐(菱)铁矿化),也为直接找矿标志;2Au异常区、高值点及Au、As、Sb、Hg等低温元素综合异常区对于寻找金矿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豫西申家窑-葫芦峪金矿区位于崤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成矿条件良好。矿区赋矿岩层为太华群岩层,矿区内发育的崤01、崤09等NNW向断裂是重要的控矿、容矿断裂。在阐述申家窑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1.
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金矿化类型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一组NNW向断裂,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二长闪长玢岩;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围岩蚀变带及矿体中有较大区别;③矿区化探结果显示,格舒矿段出现Au、Ag、Zn、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极值达到214 ×10-9,浓集中心点多达7个;苍金矿段出现Pb、Zn、Cu、As等元素异常,且异常带元素套合性较好,上述2个矿段均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认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中除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外,斑岩型矿床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涛 《金属矿山》2019,48(9):141-146
马鞍山市象塘铁矿地处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南段的南山铁矿东南边部,位于马鞍山市120°方向16 km,距马鞍山市向山镇约8 km。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研究表明:①象塘铁矿为典型的玢岩高-中温气液交代型铁矿床,属玢岩铁矿系列中的“陶村式”铁矿床,区内共发现铁矿体17条,主要赋存于辉石闪长玢岩体中;②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假象赤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少量镜铁矿、菱铁矿,矿石自然类型多为闪长玢岩浸染状磁铁矿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①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为寻找玢岩铁矿的岩石标志;②断裂构造交叉部位、角砾构造体以及层带状冷缩裂隙带为寻找类“陶村式”铁矿的重要构造标志;③玢岩铁矿具有非常强烈的围岩蚀变及明显的蚀变分带,也为有利的找矿标志;④特征性的矿物脉体或团块是寻找深部及旁侧玢岩铁矿的重要线索;⑤磁异常、重力异常为寻找区内铁矿床的有利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3.
曼龙沟金矿位于滇东南文山-富宁褶皱束西畴拱凹,是与加里东不整合接触面关系密切的金矿床。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讨论了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矿床成矿规律,并结合地表及坑、钻探工程验证成果,进一步分析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①矿区地质构造发育,导矿构造、容矿构造具有显著的多级性、一致性和继承性特征,大堡滑覆体严格控制着矿体产出与空间展布,近SN向断裂(F15、F16)、NWW向断裂(F17)与金矿化关系密切;②矿床层控性显著,成矿作用受构造活动控制,是我国滇东南地区典型的微细粒型热液金矿床;③强烈的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及不整合面是有利的找矿标志,滑覆面揭露的金矿层是寻找高品位金矿(化)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新乌苏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查干此老—巴音杭盖金成矿带(Ⅳ74)上,是寻找与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铁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NEE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石英脉的下部为成矿有利区段。该矿带相继发现了巴音杭盖、图古日格、查干次老金矿和东加干铁矿。为详细查明矿床资源储量与矿体地质特征,类比毗邻的常兴铁矿及扎嘎乌素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理论,在总结分析前人普查、详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1∶2 000地质测量、矿产地质钻探,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宝音图群的白云岩、千枚岩、碳质板岩、石英岩,志留系徐尼乌苏组地层出露于矿区东南部,第四系大面积覆盖于勘探区内,岩浆岩不发育;②矿体赋存于早古生界志留系徐尼乌苏组中,共圈定了14条矿体,其中铜铁矿体4条,铁矿体10条(7条为露头矿,其余均为隐伏矿体),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铜铁矿;③矿体受控于NEE向地质构造,多呈EW、NEE 向带状或脉状展布,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带是控矿和储矿的有利部位。根据对新乌苏铜铁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编号为B1、B2、B3)。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大断裂在矿区内长2.2 km,矿体沿走向和倾向上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延深,矿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北中甸红山-雪鸡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域经历了复杂而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详细探讨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曲嘎寺组、图姆沟组灰岩、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过渡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区构造发育,角岩、矽卡岩接触带多发育层间裂隙和构造角砾岩破碎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③矽卡岩型铜矿(化)体(V1~V4矿体群)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矿化均匀,钼矿体(V11)含矿岩性以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且品位较低;④矿区于印支期发育矽卡岩型铜矿体,至燕山期被含钼成矿热液进一步富化,形成热液叠加-改造的斑岩-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⑤矿区地表露头、侵入岩、构造、物化探异常及矿化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归来庄金矿是鲁西地区唯一的大型金矿床,其矿床地质特征明显有别于胶东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为在本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范例。关于鲁西归来庄金矿的控矿构造,前人有不同论述,因此在综合研究归来庄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构造进行分析,通过绘制矿区断裂走向玫瑰花图和矿床赤平投影图,确定归来庄矿区断裂走向主要为NWW;控制富大矿体产出的两组断裂交线的产状为191°∠56°,为金矿区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勘探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水潭金矿床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区内现已发现金矿体走向、倾向延伸严格受控于主破碎蚀变带,地质勘查阶段由于投入的坑探工程有限,未能系统的揭露成矿后期断裂构造,矿山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开拓工程、采准、采切工程揭露验证。矿床发育成矿后期断裂构造,对矿体的破坏作用较大,给探矿工程布设和矿体圈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探讨成矿后期断裂构造在空间展布规律,为矿山探矿工程的布设、矿体圈连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后期该区及周边的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刚  姜晋芳 《现代矿业》2019,35(4):24-27
铁厂钛铁砂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禄劝断凹处,成矿条件优越,勘查前景良好,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奥陶系、寒武系及第四系残、坡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为矿区钛矿的主要赋矿层位,由黏质粉土及风化后的辉绿岩碎石土、砂土构成;②矿区构造继承了区域地质构造的特征,褶皱发育,其中养龙背斜的翼部与近核部的汇率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③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地形平缓的辉绿岩体分布区,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控于岩体,矿体规模与风化壳厚度成正相关;④矿体属典型的残、坡积风化壳型钛铁砂矿床,重砂矿物(钛砂矿、磁铁矿)的露头、漂砂、机械分散晕为寻找砂矿体的重要标志,平缓山坡、剥蚀台地及古侵蚀阶地等风化壳有利的保存部位,为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楸树湾铜钼矿主要赋存于雁岭沟组中,其中以赋存于爆发角砾岩中的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为主,矿化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发育,品位低,矿化不稳定,围岩蚀变发育,矿体受构造破坏作用而形态不规则,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其次为赋存于"格子状"断裂格局中的矽卡岩型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品位低,矿化较稳定,围岩蚀变发育。此外,矿床中赋存于花岗岩体/脉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及片岩型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床北坡矿段以构造角砾岩型铜/钼矿化,南坡矿段则以变质岩型矿化为主,其中深部具有隐伏斑岩体的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老湾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单体金矿床.为揭示老湾金矿成因,对老湾金矿床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合、金矿物组成和赋存形式、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小秦岭金矿和胶东金矿具有相似性,矿物组合与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和胶东金矿类似.老湾金矿普遍有明金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