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太湖蓝藻爆发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2008~2013年太湖蓝藻MODIS遥感监测成果,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与同期气象、水质和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近6 a来太湖蓝藻暴发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在太湖的西部和北部;2太湖蓝藻年度暴发总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降水增加和光照减少可能是促使蓝藻水华减弱的气象因素;3蓝藻的暴发通常伴随着水质的恶化,近几年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事实说明遥感监测得到同期蓝藻水华减弱的趋势是可信的;4通过蓝藻打捞、生态清淤、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等措施,对蓝藻水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结论对于今后太湖蓝藻的进一步治理和太湖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楼锋  侯立新  楼锋 《江苏水利》2012,(8):I0003-I0003
7月下旬,盛夏酷暑,太湖水生态环境应急防控进入关键期。为防止大规模蓝藻爆发和湖泛发生,我省高度重视,开展系列工作,部署太湖治理。28日,省长李学勇、副省长许津荣到无锡检查太湖治理工作。李学勇实地查看了水质状况,听取情况汇报,研析水质趋势并对治理太湖提出要求。31日,吕振霖厅长到无锡检查蓝藻打捞和水源地保护,会商太湖蓝藻治理和湖泛防控工作。当日,省水利厅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AI视频识别技术取代传统人工巡查,制定了河湖蓝藻智能识别监管平台总体方案。通过快速精准定位蓝藻水华暴发位置及面积,为苏州市重要河湖蓝藻水华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依托统一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平台,建立高效的各监管部门联动防控机制,实现河湖全天候蓝藻自动识别与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蓝藻在较高温度下表现出最佳的生长速率,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资源遭受富营养化和有毒蓝藻暴发.文章以太湖为研究对象,以综合监测预报系统为基础,在预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利用该综合监测系统,发现了可检测到的最大和平均蓝藻水华面积,说明蓝藻水华持续存在,没有明显缓解.研究表明,蓝藻水华发生在强烈风暴之后,这与蓝藻菌落浮力的增加有关.虽然蓝藻水华在监测期间持续存在,但蓝藻水华引起的黑水团聚的频率和强度有所降低,并没有进一步的饮用水危机.  相似文献   

5.
太湖蓝藻监测及暴发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及时掌握太湖蓝藻发生和暴发状况,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太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以1996-2008年太湖各湖区藻类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蓝藻历史变化状况,对太湖13 a的藻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的构成、数量和季节变化,以及蓝藻暴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太湖9个湖区分区进行蓝藻暴发特征分析,探讨治理蓝藻水华的措施.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已成为重要水污染事件,是太湖面临的重大水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因素加剧了其严重性。为了预测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暴发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开展了蓝藻生境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的研究。基于大量实测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与气候变化情景计算,总结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流域气候变化呈现出气温增高、风速略有下降、日照减少、降雨增多、湿度降低等趋势。气候变化是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气温与风速变化是影响太湖藻类生长的敏感气象因子。气温升高导致的蓝藻暴发风险平均10年将增加约2%,风速降低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平均每5年增加约3.5%。结合蓝藻对敏感因子响应关系的试验结果,提出了截污减排、适当清除底泥、打捞蓝藻、调水引流、修复生态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太湖蓝藻水华特别是太湖湖泛已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蓝藻爆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采用恰当的预警监测技术,并开展行之有效的防范治理,可对蓝藻水华现象进行控制,甚至消除。本文主要介绍了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技术,并结合太湖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太湖湖泛预警监测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蓝藻水华对湖泊生态系统破坏十分严重,摸清太湖蓝藻水华易发区的蓝藻变化规律,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蓝藻水华的抑制作用,找出抑制蓝藻水华的流速阈值,对太湖调水引流抑制蓝藻水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蓝藻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蓝藻二次污染问题的最终途径,部分现有的蓝藻处置途径已不满足目前的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分析太湖环湖各市蓝藻打捞能力、分离能力、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能力以及蓝藻打捞情况,提出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为做好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太湖近20年蓝藻水华情势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监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太湖春季(3—5月)、水华季(3—11月)蓝藻水华强度与冬季藻种情况、气象与水文因子、营养盐状况等环境因子的统计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有效实施太湖蓝藻水华季度及年度情势预测分析,为类似湖库的蓝藻水华灾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调水引流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客观反映调水引流工程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根据望虞河"引江济太"等调水引流工程实践,通过实测数据说明调水引流工程在应急处理无锡供水危机和提高太湖水环境容量的作用,分析污染源治理后进一步扩大调水引流工程的必要性,并利用太湖二维模型等初步分析调水引流工程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采用2014—2016年的水环境生态监测数据,率定了三维水生态动力学模型(3DHED),模拟了太湖蓝藻生物量的时空变化;通过融入遥感数据建立了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的蓝藻生物量预测数据同化(DA)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数据同化(mDA)的策略,降低了遥感数据不确定性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相比3DHED蓝藻生物量的模拟结果,DA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均值降低了10.4%,IOA均值增加了48.8%;mDA在DA基础上对蓝藻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进一步提升,其均方根误差均值为1.16 mg/L,在DA基础上降低了8.6%,IOA均值为0.71,在DA基础上增加了10.9%,并有效提升了对蓝藻生物量峰值的捕捉能力,表明提出的mDA方法能有效减小原DA模式中遥感观测数据误差的影响,提升水华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水量水质监测站在监控和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情况,分析了2008年引江济太期间常熟等5个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站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由监测数据得知,5个自动监测站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为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的水质,建议加大监测站的建设和优化力度,加强监测站之间和监测站与水量控制单位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4.
太湖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不容乐观,蓝藻水华频发。太湖流域管理局采用水质在线监测、实时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辅以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水质的点监测、沿湖视频的岸线监测到卫星的面监测实现全方位、多通道、三维一体的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系统。多源监测信息的综合应用,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蓝藻水华的发生面积、程度、位置及变化情况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的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工作,通过对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实地考察学习,总结了该工程改善太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带来启示,并进一步阐明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意义和必要性,为更好的开展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7年—2020年巢湖健康状态报告,重点分析评价了导致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水环境、生物两类关键要素。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蓝藻密度较高、水生植物稀少、鱼类小型化。提出巢湖治理必须综合施策,分区施策,分类施治,重点削减西半湖污染物通量和修复湖区生态。在强化流域水环境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南淝河、派河等重点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尽快研究解决湖区污染物进出不平衡和持续增加的问题,找出各环境因子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藻密度、水华程度、水华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定量关系,制定重点污染因子消减对策和蓝藻水华控制措施。充分论证巢湖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方案,进一步加大湿地和水生植物建设和维护力度。开展巢湖水质生物调控和污染底泥控制试点工程,有计划地开展鱼类结构优化调控,保持水体生物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对无锡市供水造成了严重成胁。为缓解供水危机,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引江济太应急调水10.04亿m^3,有效缓解了无锡供水危机。实践证明,实施引江济太有利于改善太湖水质和河网水环境、水生态,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太"工程对浙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位于长江口的常熟水利枢纽和连接太湖的望亭立交水利枢纽引长江水入太湖的“引江济太”工程,旨在增加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加快流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流域水恶化的趋势。针对“引江济太”的调水原则、分期控制水位、引水路线和2002—2007年调水实况,客观分析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杭嘉湖平原的防洪排涝、农作物生长、供水和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湖蓝藻成因分析与清淤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氮磷比和温度对太湖蓝藻生长与消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质量浓度的TN、TP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适宜的氯磷比是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内因,25℃左右的水温是太湖蓝藻暴发的突变点。针对太湖传统清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高频微幅振动清淤的湖泊淤泥疏浚新技术和清淤与淤灌相结合的综合清淤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0,13(2):83-94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flow in the Taihu Basin. Based on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86 to 2015, we analyzed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ion, water stag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with the Mann-Kendall test. The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stage was first analyzed for the Taihu Basin and the Wuchengxiyu(WCXY) sub-region. The optimized regional and urban regulation schemes were explored to tackle high water stage problems through the hydrodynam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 The highest, lowest, and average Taihu Lake water stages of all months had increasing trends. The total net inflow into Taihu Lake from the Huxi(HX) sub-region and the Wangting Slui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2) The Taihu Lake water stage decreased much more slowly after 2002; it was steadier and higher after 2002.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Wuxi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s, the average water stage of the inner city was 0.16 e0.40 m lower than that of suburbs in theflood season, leading to the transfer of flooding in inner cities to suburbs and increasing inflow from HX into Taihu Lake.(3) The regional optimized schemes were more satisfactory in not increasing the inner city flood control burden, thereby decreasing the average water stage by0.04 e0.13 m, and the highest water stage by 0.04 e0.09 m for Taihu Lake and the sub-region in the flood season. Future flood control research should set the basin as the basic unit. Decreasing diversion and drainage lin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an take an active role in flood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