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大庆市一传统能源供热系统改造为太阳能热泵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法,运行模式及控制措施。多种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保证了热泵的运行效率。实际工程的运行数据表明:12月典型日集热器集热效率51%,若采用夜晚值班采暖,11月典型日太阳能保证率可达70%。单位面积采暖费用18元左右,节约热费60%,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严寒地区供暖的太阳能热泵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运行模式及控制措施。多种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保证热泵的运行效率。大庆某实际工程的运行数据表明:12月典型日集热器集热效率为51%;若采用夜晚值班供暖,11月典型日太阳能保证率可达70%。单位供暖面积供暖费用为18元左右,可节约60%,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发电环节按燃煤电厂考虑,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了一次能源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热泵机组COP分别为3和4时,其一次能源热效率均大于100%,但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都远小于100%。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表征了热泵供热系统对一次能源[火用]价值的利用程度,可称为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而热泵机组的COP及其一次能源热效率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次能源价值的利用程度,但它们都与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呈正比关系,所以也都可以用于对热泵供热系统进行能效比较和评价。合理降低热泵机组输出水温可以提高机组的COP,从而提高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实现相同供暖目标的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空气-太阳能-电能复合热源热泵型冷热水机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乔力  马春青 《暖通空调》2004,34(12):99-101
研制了一种集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于一体的冷热水机组,可根据地理和气象条件从11种运行方案中优选节能方案,实现空调、热水供应和供暖;介绍了机组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该机组可减少换热环节和融霜次数,利用循环水显热蓄热,太阳能集热效率和系统供热效率较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于分别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和电热水器的费用。  相似文献   

5.
深井水源热泵系统供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允准  林豹  张旭 《暖通空调》2006,36(2):92-96
结合沈阳某高校办公楼的深井水源热泵系统,采用实测的方法,研究了热泵机组的供热特性、系统运行费用、能耗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与传统供暖空调方案的比较分析了深井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和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水冷PV/T集热器与双热源热泵相结合,提出1种太阳能与空气源双蒸发器热泵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切换,以满足复合建筑的供热、供冷、热水和部分电力需求。实验主要针对于冬季制热工况和夏季供冷工况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从室外温度、太阳辐照度、热泵COP、制热量、集热效率和发电效率等方面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制热实验时,空气源热泵制热、PV/T联合水源热泵制热和PV/T联合双热源热泵制热工况下COP分别为2.15、2.5和2.6,均能满足冬季室内的采暖要求。PV/T联合水源热泵制热和PV/T联合双热源热泵制热实验的平均发电效率和集热效率分别为12.1%和48.6%,11.3%和38.8%。空气源制冷实验时,热泵的EER平均为2.08;制冷兼制热水模式实验时,热水作放热源阶段的EER平均2.26,空气作放热源阶段的EER平均为1.96。  相似文献   

7.
针对真空管式和平板式两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集热器开展研究,选取两种系统对其效果进行实测,并对TRNSYS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对两种集热系统在不同太阳能辐射区间进行典型日集热效率模拟,进而进行全年辐射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条件相同情况下,无论典型日还是全年平均值,平板式集热器集热效率均高于真空管式。平板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47. 1%,而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全年平均集热效率为42. 9%;同种条件下,在有太阳辐射时,室外温度对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直通式多根真空管空气集热器装置,包括直通式(两端开口)真空集热管和上下分集管。直通式真空管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安装在南墙的外面,室内空气进入集热器,加热后送回房间,实现了太阳能供暖,不需要风机或者水泵,简单可靠。搭建了试验台并测试了冬季供暖时的热性能。通过实验得出,该装置集热效率最高的点出现在14:00,集热效率为51%,其集热效率最低的点出现在16:00,集热效率为46%,全天的总效率为36.3%,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空调用太阳能集热器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了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和CPC真空管集热器的太阳能利用系数,分析了几种太阳能集热器在空调系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太阳能空调(热泵)系统集热器的热性能随着气象条件、热源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同热源温度要求的系统应选用不同的集热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供热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相结合的集中供热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运行原理,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建筑情况对复合系统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广泛的运用前景,即在热负荷需求较低的情况下,以太阳能供热系统为主、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为辅,可以节省运行费用;在太阳能利用受限制的气候条件下,以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为主、太阳能供热系统为辅的集中供热系统,这样达到既能保持最佳的运行效果又能获得最佳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1.
李晓琳 《建筑节能》2016,(7):115-117
针对燃气锅炉能源利用率偏低、废气排放多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利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燃气锅炉供暖系统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分别从初投资、年运行费用、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比较高,但由于运行费较低,根据费用年值及费用现值的计算,地源热泵系统在整个寿命期内的费用明显低于燃气锅炉供暖系统,因此,地源热泵系统比燃气锅炉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蓄热型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该系统具有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辅助热泵供热和热泵供热3种运行模式,可根据环境工况及供暖负荷的变化自动切换运行模式,保证室内供暖的稳定性.在通辽市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供暖季内,该系统可持续提供42.6 ℃的热水,维持室内温度在21.3?24.1 ℃之间;平均C...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成都地区某住宅热水系统为例,应用了一种太阳能辅助燃气锅炉供热水的系统。通过TRNSYS软件模拟分析了该系统的燃气消耗量、水泵能耗以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在保证相同温度热水输出的情况下,应用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加热燃气锅炉可以明显地减少燃气消耗量;在此基础上,可以相应地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出了该耦合系统具有明显节能效益和较好的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耿华  师红涛  李娟 《山西建筑》2010,36(25):179-181
以0.7 MW的供热功率为评价标准,分别对太阳能热泵、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和电加热锅炉四种供热系统进行了初期投资、运行费用、燃料价格等因素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综合效果最好,适合在青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韩美玲 《山西建材》2011,(10):21-22,25
利用工业废水的低温热量结合热泵技术给建筑物供暖,代替传统的燃煤、燃气、燃油锅炉和电锅炉的取暖方式,具有节能、省地、节水、环保等优势,可改变北方地区长期采用燃煤供暖的状况,对节约能源及改善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包头市北部新区居民用户的天然气供暖方案为例,对比分析了燃气壁挂炉供暖、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合供暖、模块式燃气锅炉楼栋供暖、燃气区域锅炉房供暖、燃气热泵空调供暖、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天然气红外线辐射供暖7种供暖方案的技术特点,对比较适合居民用户供暖的前4种方案进行了工程建设造价和运行费用对比分析。燃气壁挂炉供暖方案工程造价最低,运行费用较少,节能效果较好;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合供暖方案工程造价最高,但其运行费用最少,节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工业废水的低温热量结合热泵技术给建筑物供暖,代替传统的燃煤、燃气、燃油锅炉和电锅炉的取暖方式,具有节能、省地、节水、环保等优势,可改变北方地区长期采用燃煤供暖的状况,对节约能源及改善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燃气热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毅 《煤气与热力》2009,29(8):31-32,42
介绍了我国制冷行业的能源使用状况,发展燃气空调的意义,燃气热泵系统的原理、特点。比较了燃气热泵系统、电力中央空调系统、燃气直燃机组、电驱动分体空调加锅炉供暖等几种制冷供暖方式的经济性,总结了燃气热泵技术的成熟性、适用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olar assi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flexible operational mod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ating system.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on the solar assi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for building heating with a heating capacity of 10 kW, and an air source heat pump unit was develop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solar collector area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running in Nanj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 of the heat pump unit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ar radiation density during the typical sunny day in the heating season. In addition, the COP also increased in proportion to the solar collector area. Compared with the case when the solar collector area was 0 m2, the COP increase of the heat pump and the energy-saving rate were 11.22% and 24% respectively when the solar collector area was 40 m2. Meanwhile, the solar equivalent generation power efficiency could reach 11.8%.  相似文献   

20.
马志虎 《山西建筑》2007,33(25):199-200
以某文体活动中心为例,从耗热量计算、空气源热泵的选型、空气源热泵的能耗计算三方面阐述了空气源热泵技术在游泳池水加热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燃油锅炉的能耗费用进行了比较,以说明空气源热泵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