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日卫 《中国调味品》1991,(4):19-20,24
报导为提高液醋风味、添加产酯酵母发酵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及试验步骤。  相似文献   

2.
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酵母副产物,这对于一个年产5万吨生产规模的中型企业来说,其废酵母浆可达750~1000吨.现在我国不少啤酒企业,都是将酵母浆直接投放到环境中去,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实际上啤酒废酵母含48~55%的蛋白质、23~28%的碳水,化合物、6~8%的核糖核酸、2%的B族维生素、l%的谷胱甘肽,以及丰富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选用多孔质材料—Bz 做固定化酵母的载体,应用于酱油发酵,产品风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酵母精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目前酱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酵母在酱油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酵母精是酱油生产中的极好的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5.
6.
“喂,这酱油是什么味啊,请你给我换一包!”“这酱油就是这个味,不能换!”“那我要去投诉!”……这是发生在上海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的消费者与小贩之间的一次争执。1998年,劣质酱油和酱汁一度充满了上海的某些农贸交易市场、商店和部分超市。年底,上海市工商局、消费者保护协会、粮油协会酿造专业委员会共同对上海酱油市场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28只酱油样品。经检测,合格率只有44%,而且其中有12只样品为严重不合格或有异味的劣质产品。据测定分析,他们是用了一些廉价、劣质的蛋白水解液,加上酱色、盐水配兑酱油,有的干脆只用盐水兑酱色,这怎么能叫酱油?怎能叫老百姓放心呢?  相似文献   

7.
胡鹏飞  李书斌 《中国酿造》1989,(4):20-23,38
目前我国酱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该工艺发酵周期短,原料蛋白质利用率高、产量大,为满足人民对酱油的需求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该工艺由于发酵周期短,发酵温度高,对蛋白质只有分解作用、缺乏产生酱油特有风味的条件,所以酿制的酱油风味差,酱香不足。 近10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应用于许多发酵领域,如制药、酿酒工业  相似文献   

8.
朱文刚  李斌 《酿酒》2006,33(5):97-99
介绍了以啤酒发酵酵母为原料,利用酶制剂改良其自溶条件,制取鲜味营养酱油的生产工艺。产品富含多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具有强烈的增鲜效应及醇厚浓郁的肉香味。  相似文献   

9.
10.
报告了在酱油发酵中,产生乙醇的主发酵酵母和生成4-乙基愈创木酚酱香成份的后熟酵母两菌株属间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黑豆保健酱油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豆,以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品质、营养等方面与黄豆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黑豆制作酱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到实践对小企业生产酱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地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酸铵溶液(0.02 mol/L)=5:95为流动相,总流速1.0 mL/min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含量,此方法具有定量准确、精密度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利用培养液体曲种来制取酱油通风曲的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丹磺酰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组胺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酱油以1,7-二氨基庚烷作为内标,用正丁醇:三氯甲烷(1:1,V:V)萃取净化,经丹磺酰氯衍生,乙醚萃取后氮气吹干,用乙腈定容,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组胺含量在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9,检...  相似文献   

17.
酵母菌在酱油及酱类生产中能产生特殊的香味,是酱香的重要来源;在酱油生产中添加酱油活性干酵母,能使酱油中的乙醇和总酯的含量等指标明显提高,酱油品质显著改善;酱油活性干酵母作为一种活性干菌体使用、存储也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8.
鲁氏酵母(S酵母)的耐盐能力抑制了其对高盐稀态酱油风味的改善作用。S3-2酵母是本试验室以S酵母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组重组技术构建的一株具有高耐盐度的酵母菌株。在YPD发酵培养基中对S3-2酵母进行基础发酵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S3-2比S酵母具有更高的耐盐能力,S酵母能生长的最大盐度为19%,而S3-2酵母在含盐量高达21%的培养基中仍能够良好生长。在含盐量为18%的YPD发酵培养基中,S3-2酵母在提高醇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对提高高盐稀态酱油风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白酱油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彩英  张瑾 《中国调味品》2004,(2):22-23,25
主要从原料及其处理、发酵、后处理几方面介绍了日本白酱油的生产工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对酿造酱油风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固态低盐发酵还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上都广泛采用酵母菌来改善酿造酱油的风味。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对4-乙基愈创木酚、4-乙基苯酚、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等酱油特征性风味物质的积累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简述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球拟酵母(Tetragenococcus Halophila)等耐盐酵母菌在发酵代谢途径、条件、风味物质种类及风味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